让我们共同见证你生命的精彩
朱丹
6月,又是一年的毕业季,置身在2014届同学的毕业典礼现场,我们充满着感恩和激动,还充满着伤感和憧憬。这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打下了成年人的第一座界桩。明天,我们就要和母校挥手告别!
刚才进入会场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家长的眼角闪烁着泪光。那和我看到过的一位母亲瞅着孩子迈出蹒跚的第一步时的表情一样,我断言,在你们结婚时、在你们喜得贵子时,你们的母亲还会有这种表情!所以我建议大家站起来,为她们热烈地鼓掌。让我们真诚地感谢母亲和父亲!谢谢他们18年来日日夜夜的期待和厚爱,时时刻刻的鞭策和支持!虽然这种期待给了我们压力,虽然这种厚爱给了我们娇宠,虽然这种鞭策有时显得严厉,虽然这种支持有时显得功利,但无论如何,你我都不能否认,这是一种世界上难以替代的、最无私的、最珍贵的爱!母亲眼中的泪花,让我们心中充盈着温馨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就是走得再远再累,我们也不会孤独、也不会悲伤。就是“江湖”再险再难,我们也不会沉沦,也不会冷漠。
有句老话: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话是说三岁左右的幼儿所受到的教育和表现,决定着他成年后的出息和成就。但我认为这句话有着更多的含义:人从出生开始,每三年就是人生的一座里程碑或一个转折点。18年前你出生了,15年前你上了幼儿园,12年前你上了小学,6年前你上了初中,3年前你上了高中。但15岁开始的生命周期才是你人生色彩中最浓重的一笔。15岁,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有了勃勃的青春萌动,有了对命运的苦苦思索。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曾这样说过:每个人年轻时都亲手转动过命运的车轮,从这车轮里迟早都会转出一生中的大事件。因为,只有15岁时意识或尝试过的事情,才会在将来某一天成为我们的精神兴奋点。15岁那年,你走进了郑州市中原西路182号。曾记否,你躺在绿草如茵的牧羊坡上,凝望着天高鸟飞;曾记否,你站在“ZYZ(郑一中)先生”的雕像旁,一脸的若有所思;曾记否,你穿过了滋兰、树蕙、积山楼的连绵长廊,寻觅着谁的足迹;曾记否,你驻足在滴水潭那汪浅水旁,俯视着水阔鱼跃;从此,你成了182号院的主人。晨观朝霞出,暮望月如钩。从此,你如凤凰涅槃般燃烧着,挥洒着少年的激情;此时的自卑和彼时的自负,昨日的矜持和今日的张扬,交织在你似锦般的生活里。182号院没有“教室”,只有“学堂”。你说“教室”让人感到了空间的压迫和时间的停滞,你说“学堂”让人感到了空中白云的飘逸,全身毛孔的舒畅;你说主体课堂让你听见了“滋兰”一词中的溪水流淌,自习课堂让你沐浴了“树蕙”二字中的和煦阳光,卓越课堂让你量出了积山的山遥路长。
你在182号院度过了1000个日夜,有多少次对话?有多少幅场景?有多少个梦想?有多少回惆怅?不知哪次对话、哪幅场景、哪个梦想、哪回惆怅,能成为你将来某一天的精神兴奋点,能谱写你明天某一篇的辉煌乐章!
一位教政治的老师告诉我:校长,您是学化学的,但您知道吗?中世纪炼金术士们并不把炼黄金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他们梦寐以求的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一种叫作哲人石的物质。这是一种有着魔法般力量的神奇之物,人们通过它,就能从凡身肉体穿越到一个超凡脱俗的通灵世界。谢谢这位老师让我顿悟了科学的人文意义。他让我凝神于怎样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从物质世界走向精神世界的思考中:学子们明天就要奔向五湖四海,他们除了带着优秀的学业成绩,还能带上什么?一位学者说过一句话:“毕业3年后,人就会把学校所教的开始忘光。但一旦到了这个阶段,人才会开始渐入佳境。”被使用的知识变成了你的一种技能,被束之高阁的知识在记忆中留下了碎片。所以很多很多人,于很多很多年后,在时间的冲刷下,学校飘零在他脑海里的只剩下一个似曾相识的名称,犹如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走过的一个平凡客栈。但我们的校友中许多人离开了许多年,心里永远埋着一缕藕断丝连的情思。时间愈久,记忆愈新。为什么?因为他们带走了中原西路182号院的“ZYZ先生”精神!2014届的同学们,这种精神会让昨天、今天发生在182号院的片段,蒙太奇般浮现在你们明天、后天的故事中。
“ZYZ先生”的精神是仁的精神,我写过一篇题目叫作《学校文化就是爱的文化》的文章,阐述的就是这种精神。我想起了那句曾经流传一时的话:“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我还想起了高中时读过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对182号院的学子来讲,哭与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爱情和自由。物欲横流的时代让青年人少了不应该少的天真,多了不应该多的老成;少了不应该少的清纯,多了不应该多的世故。“成熟”两字在当下人的眼中,更多的是暮气、俗气。生命要鲜活,就要保留几分清纯和天真。清纯才有温馨和轻松,天真才有执着和锐气。早熟了难免匆匆间格局太小,晚成了方可从容中谋划宏图。好的教育不是不为,而是顺势而为。尊重自然,保护天性,这才是教育的爱,才是爱的教育。做个好教师,尊重学生是爱;做个好家长,尊重孩子是爱;做个好校长,尊重天性是爱;做个在自己岗位上求善、为善、尽善的人也是爱。应试教育就是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如果我们信仰着爱、装满着爱、播撒着爱,即便世界有阴影,我们也会面向光明!即便世界有困顿,我们也敢憧憬未来!即便世界有欺诈,我们也高举着信任!即便世界有虚伪,我们也怀揣着真诚!
ZYZ的精神是自主的精神。“ZYZ先生”不靠造物主,用锤头和钢钎雕琢着自我。郑州一中的主体教育思想让学子们摆脱了那种牢狱式的教育、榨汁机式的教育,过度强调秩序化、封闭化的教育。学子们对未来的想象力、久已泯灭的好奇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异想天开的创造欲望,在主体课堂、自习课堂、卓越课堂三种课堂中得到了修复和茁壮成长。
ZYZ的精神是永远成长和完善其身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展现了人类与万物不同的进化特征,也是伟大与平凡的最本质的区别。平凡就是过早地开始了没有收入的经验支出。伟大就是从来不停止兼收并蓄的思想占有。美酒、美瓷是在长期的发酵、窑变中“化蝶”出来的。英雄亦如此!要具有这种永远成长的精神!不因年龄增长而消沉,不为一时成功而陶醉,不因偶尔失败而灰心,不为遭遇厄运而自弃。
15~18岁,是转动出一生中的大事件、转动出改变命运的精神兴奋点的年龄。蹉跎了自会留悔恨,成功了亦会生遗憾。一些毕业的校友回想起高中,总有事不尽美的遗憾,其实世事从来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来都是得之于陇、舍之于蜀。春光秋色,只能一季一季地等;晨曦落日,只能一时一时地看;咖啡清茶,只能一盏一盏地品!你即便从头再来,仍会有美中不足之憾。不足其实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四季周而复始,春去还会回来。路途漫漫,错过还会相遇。我们还有很多的三年,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只要我们追梦,只要我们用爱、用执着、用青春、用汗水换来的“ZYZ先生”精神不灭,世界就会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属于90年代的新一辈!
毕业典礼前,有同学建议典礼增加毕业生向学校寄存许愿瓶的环节,把以后5年、10年、20年……自己要实现的愿望装在瓶中,若干年后,到回来相聚启封的时候,再看到许愿的文字,可能已经成家立业、嫁人生子,已经斗转星移、耄耋之年,那会生出多少沧桑之慨啊!这让我想起了黑格尔,他把哲学比作智慧女神密涅瓦的猫头鹰,有一段深情的话:“密涅瓦注视着天边干枯的云彩,并没有目送它,密涅瓦知道它的去处,只在离开的地方来回踱步。”请允许我把你们2014届的同学们昵称为带着“ZYZ先生”精神走天下的猫头鹰。老师们知道你们的好去处,今天走了,明天还会回来,带着你们的成就,带着你们的精彩!到那时,让我们在182号院——你们离开的地方,拥抱在一起、醉倒在一起,共话别后情谊,再看彩霞满天!孩子们,我们不见不散!
(责 编 再 澜)
6月,又是一年的毕业季,置身在2014届同学的毕业典礼现场,我们充满着感恩和激动,还充满着伤感和憧憬。这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打下了成年人的第一座界桩。明天,我们就要和母校挥手告别!
刚才进入会场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家长的眼角闪烁着泪光。那和我看到过的一位母亲瞅着孩子迈出蹒跚的第一步时的表情一样,我断言,在你们结婚时、在你们喜得贵子时,你们的母亲还会有这种表情!所以我建议大家站起来,为她们热烈地鼓掌。让我们真诚地感谢母亲和父亲!谢谢他们18年来日日夜夜的期待和厚爱,时时刻刻的鞭策和支持!虽然这种期待给了我们压力,虽然这种厚爱给了我们娇宠,虽然这种鞭策有时显得严厉,虽然这种支持有时显得功利,但无论如何,你我都不能否认,这是一种世界上难以替代的、最无私的、最珍贵的爱!母亲眼中的泪花,让我们心中充盈着温馨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就是走得再远再累,我们也不会孤独、也不会悲伤。就是“江湖”再险再难,我们也不会沉沦,也不会冷漠。
有句老话: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话是说三岁左右的幼儿所受到的教育和表现,决定着他成年后的出息和成就。但我认为这句话有着更多的含义:人从出生开始,每三年就是人生的一座里程碑或一个转折点。18年前你出生了,15年前你上了幼儿园,12年前你上了小学,6年前你上了初中,3年前你上了高中。但15岁开始的生命周期才是你人生色彩中最浓重的一笔。15岁,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有了勃勃的青春萌动,有了对命运的苦苦思索。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曾这样说过:每个人年轻时都亲手转动过命运的车轮,从这车轮里迟早都会转出一生中的大事件。因为,只有15岁时意识或尝试过的事情,才会在将来某一天成为我们的精神兴奋点。15岁那年,你走进了郑州市中原西路182号。曾记否,你躺在绿草如茵的牧羊坡上,凝望着天高鸟飞;曾记否,你站在“ZYZ(郑一中)先生”的雕像旁,一脸的若有所思;曾记否,你穿过了滋兰、树蕙、积山楼的连绵长廊,寻觅着谁的足迹;曾记否,你驻足在滴水潭那汪浅水旁,俯视着水阔鱼跃;从此,你成了182号院的主人。晨观朝霞出,暮望月如钩。从此,你如凤凰涅槃般燃烧着,挥洒着少年的激情;此时的自卑和彼时的自负,昨日的矜持和今日的张扬,交织在你似锦般的生活里。182号院没有“教室”,只有“学堂”。你说“教室”让人感到了空间的压迫和时间的停滞,你说“学堂”让人感到了空中白云的飘逸,全身毛孔的舒畅;你说主体课堂让你听见了“滋兰”一词中的溪水流淌,自习课堂让你沐浴了“树蕙”二字中的和煦阳光,卓越课堂让你量出了积山的山遥路长。
你在182号院度过了1000个日夜,有多少次对话?有多少幅场景?有多少个梦想?有多少回惆怅?不知哪次对话、哪幅场景、哪个梦想、哪回惆怅,能成为你将来某一天的精神兴奋点,能谱写你明天某一篇的辉煌乐章!
一位教政治的老师告诉我:校长,您是学化学的,但您知道吗?中世纪炼金术士们并不把炼黄金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他们梦寐以求的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一种叫作哲人石的物质。这是一种有着魔法般力量的神奇之物,人们通过它,就能从凡身肉体穿越到一个超凡脱俗的通灵世界。谢谢这位老师让我顿悟了科学的人文意义。他让我凝神于怎样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从物质世界走向精神世界的思考中:学子们明天就要奔向五湖四海,他们除了带着优秀的学业成绩,还能带上什么?一位学者说过一句话:“毕业3年后,人就会把学校所教的开始忘光。但一旦到了这个阶段,人才会开始渐入佳境。”被使用的知识变成了你的一种技能,被束之高阁的知识在记忆中留下了碎片。所以很多很多人,于很多很多年后,在时间的冲刷下,学校飘零在他脑海里的只剩下一个似曾相识的名称,犹如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走过的一个平凡客栈。但我们的校友中许多人离开了许多年,心里永远埋着一缕藕断丝连的情思。时间愈久,记忆愈新。为什么?因为他们带走了中原西路182号院的“ZYZ先生”精神!2014届的同学们,这种精神会让昨天、今天发生在182号院的片段,蒙太奇般浮现在你们明天、后天的故事中。
“ZYZ先生”的精神是仁的精神,我写过一篇题目叫作《学校文化就是爱的文化》的文章,阐述的就是这种精神。我想起了那句曾经流传一时的话:“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我还想起了高中时读过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对182号院的学子来讲,哭与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爱情和自由。物欲横流的时代让青年人少了不应该少的天真,多了不应该多的老成;少了不应该少的清纯,多了不应该多的世故。“成熟”两字在当下人的眼中,更多的是暮气、俗气。生命要鲜活,就要保留几分清纯和天真。清纯才有温馨和轻松,天真才有执着和锐气。早熟了难免匆匆间格局太小,晚成了方可从容中谋划宏图。好的教育不是不为,而是顺势而为。尊重自然,保护天性,这才是教育的爱,才是爱的教育。做个好教师,尊重学生是爱;做个好家长,尊重孩子是爱;做个好校长,尊重天性是爱;做个在自己岗位上求善、为善、尽善的人也是爱。应试教育就是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如果我们信仰着爱、装满着爱、播撒着爱,即便世界有阴影,我们也会面向光明!即便世界有困顿,我们也敢憧憬未来!即便世界有欺诈,我们也高举着信任!即便世界有虚伪,我们也怀揣着真诚!
ZYZ的精神是自主的精神。“ZYZ先生”不靠造物主,用锤头和钢钎雕琢着自我。郑州一中的主体教育思想让学子们摆脱了那种牢狱式的教育、榨汁机式的教育,过度强调秩序化、封闭化的教育。学子们对未来的想象力、久已泯灭的好奇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异想天开的创造欲望,在主体课堂、自习课堂、卓越课堂三种课堂中得到了修复和茁壮成长。
ZYZ的精神是永远成长和完善其身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展现了人类与万物不同的进化特征,也是伟大与平凡的最本质的区别。平凡就是过早地开始了没有收入的经验支出。伟大就是从来不停止兼收并蓄的思想占有。美酒、美瓷是在长期的发酵、窑变中“化蝶”出来的。英雄亦如此!要具有这种永远成长的精神!不因年龄增长而消沉,不为一时成功而陶醉,不因偶尔失败而灰心,不为遭遇厄运而自弃。
15~18岁,是转动出一生中的大事件、转动出改变命运的精神兴奋点的年龄。蹉跎了自会留悔恨,成功了亦会生遗憾。一些毕业的校友回想起高中,总有事不尽美的遗憾,其实世事从来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来都是得之于陇、舍之于蜀。春光秋色,只能一季一季地等;晨曦落日,只能一时一时地看;咖啡清茶,只能一盏一盏地品!你即便从头再来,仍会有美中不足之憾。不足其实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四季周而复始,春去还会回来。路途漫漫,错过还会相遇。我们还有很多的三年,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只要我们追梦,只要我们用爱、用执着、用青春、用汗水换来的“ZYZ先生”精神不灭,世界就会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属于90年代的新一辈!
毕业典礼前,有同学建议典礼增加毕业生向学校寄存许愿瓶的环节,把以后5年、10年、20年……自己要实现的愿望装在瓶中,若干年后,到回来相聚启封的时候,再看到许愿的文字,可能已经成家立业、嫁人生子,已经斗转星移、耄耋之年,那会生出多少沧桑之慨啊!这让我想起了黑格尔,他把哲学比作智慧女神密涅瓦的猫头鹰,有一段深情的话:“密涅瓦注视着天边干枯的云彩,并没有目送它,密涅瓦知道它的去处,只在离开的地方来回踱步。”请允许我把你们2014届的同学们昵称为带着“ZYZ先生”精神走天下的猫头鹰。老师们知道你们的好去处,今天走了,明天还会回来,带着你们的成就,带着你们的精彩!到那时,让我们在182号院——你们离开的地方,拥抱在一起、醉倒在一起,共话别后情谊,再看彩霞满天!孩子们,我们不见不散!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