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专业教学的融合途径
摘 要:近些年来,职业技能竞赛逐渐成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其对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决定教育水平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更好地结合当前职业技能竞赛的模式,旨在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并逐步深化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使教育与教学水平能够得到科学与稳步的发展,这也是当前各个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论文将技能竞赛引入日常专业教学,探讨融合策略。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教学;融合;策略
目前各个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部门也联合了各个部门举办各项专业技能竞赛,这样不仅能够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改革。并且通过赛中、赛后的总结与反思,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的思路,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提升整体的教学能力,即“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这与当前的时代发展相适应。而学生通过高效率的学习与训练,不仅能够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而且与“新知识、新工艺、新应用的”的要求与时俱进。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具备一定的职业竞争力,并能有较好的发展。因此,如何借助职业技能竞赛的平台,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并且使技能竞赛赛项内容体现的新技术要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使二者能够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试图探究职业技能竞赛和高职教学工作的融合途径,提出相应的协同发展对策。
一、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实践和职业技能竞赛之间融合的可行性探讨
职业技能与日常教学相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竞赛培训模式,而是需要将技能竞赛的新技术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实践当中,即二者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如何能够使技能竞赛转变为教学的成果,是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和条件的,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1)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高职日常教学与竞赛融合奠定基础。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与规则都是将目前企业中的人才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并且经过相关的检验与实践调研来进行设计,而比赛的主要过程则是结合了外部环境与企业中实际工作的情况,通过仿真的模式来实施工作情境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参赛者对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能力水平,比赛结果也受到各企业的认可。他们都更倾向招收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成为员工,因此技能竞赛是一种参考标准。这就要求学校、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进行产教融合。各专业教学一定要根据竞赛的机制和标准,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1]。
(2)将技能竞赛常态化与高职日常教学相融合,起到推动作用。职业技能竞赛有主办主体的差异性,分为国内竞赛和省内竞赛,每年都要举办。特别是省级竞赛,辐射到了省内的大部分职业院校,属于一种相对常态化的技能竞赛,因此要将其逐步融合到各个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更加积极的找到比赛和教学中的结合点,并且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行业标准,让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从而进一步完善融入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竞赛的两种需求。对于教师来说,平时能够与实务接触的机会也不是特别多,为了能够更好指导学生的学习,老师需进一步提升“双师”[2]能力,领悟“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的内涵,切实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障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的融合。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融合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职业技能竞赛训练进一步应用到日常专业教学中,应将赛项内容辐射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训练,也就是将精英教育逐渐转换成大众教育。这样才能将职业技能竞赛和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以进一步凸显职业技能竞赛的优势。
(1)将竞赛平台作为实训方面的教学设计,使教学与竞赛平台相统一。技能竞赛赛项内容和设计都源于企业实际工作案例。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参与到技能竞赛中,都购置了比赛中专用的软件和设备,但由于费用非常高,购置数量有限,一般也只是用于赛前训练,比赛结束便不再使用。日常教学使用的是其他软件,这对于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不能实现竞赛与教学的对接。因此在教学与竞赛方面,需要做到各个平台的统一。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设计时,需参考国赛与省赛中的竞赛方案,将竞赛平台作为主要依托,进行实训教学设计,选择普适性较强,且难度不高的项目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在培训方法上,可以引进竞赛机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注重任务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在阶段考核时,将竞赛赛项试题作为主要来源,并以此考核结果作为竞赛选拔时的参照指标[3]。
(2)以竞赛平台进行教学设计,使实训平台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情况,以及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而熟练程度主要是取决于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但由于这些用于競赛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等教学资源往往只局限在校园内部,教师与学生的使用机会都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在便利性方面也要达到相关要求,比如就就要求学校最大限度的开放各个实训平台与竞赛平台的使用,并且成立教学和职业技能的资源科,不仅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应用这些资源,在课后也能进行练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的深入融合。
(3)改善教学硬件设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总之,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进行校内实训室建设,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基础实验室建设可参照各类考证的训练条件,用于“证书性学习”的需求。而对于“生产性实训”的人才培养需求,应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各个工位,努力将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室车间化;学生座位岗位化;从而贴近企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此外,校内实训基地在开展职业技术技能训练时应按照职业技术技能的规范以及职业活动环境的实际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比如安全、操作、管理等),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同时能进行专业研究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也需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业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相关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4)完善奖励机制,提高参赛者的热情。为了防止竞赛出现负面影响,在参赛时需要分清主次,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需要针对某些重点来进行突破。为了能够激发参赛者参与的热情,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员工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所以不管在精神方面还是在物质方面的奖励都是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在对课程成绩考核时,将竞赛成绩转化成课程成绩,对参赛者和获奖的学生均实施不同程度的奖励,比如颁发奖学金,对于成绩与各方面都优异的学生,来进行就业推荐。针对教师来说,可以使竞赛指导方式转化成为实际的物质补偿,或者是与自身的绩效与职称评价挂钩。这些奖励若是落到实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与教师参加比赛的热情,也能促进双方技能的提高,这是双赢的。对于这些工作细节上的安排,需要通过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统筹和规划,并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竞赛奖励[4]对于技能竞赛融入日常专业教学的保障。
(5)加强专任教师“双师型|”师资建设,同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为更好将技能大赛融入专业日常教学,需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该专业的所有专职教师都要到相关行业或企业进行实习、参加专业学术会议、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通过定期实习和参与“产学研结合”活动,积累一定的生产一线实践活动或技术应用研究的经历。以此全面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开拓视野,紧跟技术潮流。
另外,还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企业技术骨干补充进来。需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工作制度来规范兼职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同时需针对这些教师技术能力强、教学经验少的特点定期组织讲座和交流活动,以丰富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专业建设方面,兼职教师需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参与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针对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学校需构建“兼职教师库”,一旦现有兼职教师中有人离开,马上能有新的兼职教师补充进来,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为使兼职教师更有归属感,学院还需为兼职教师提供办公室,享受学院的教学科研资源,优先参与各级课题申报,并予以资金和条件保证等鼓励政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成立工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人员由企业员工、兼职教师、学院专职教师组成,并制定研发中心人员管理办法。这样通过将企业的技术项目、工程难题拿到中心进行研究开发,有效提高了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更好将技能大赛融入日常专业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技能竞赛融入高职日常教学,并且使其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与改革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以此检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工程研发中心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在校园中创造一定的职业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对专业技能学习更加重视,发展自身的社會能力。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单纯的选拔,而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施志刚,王慧,史军杰.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3):144-149.
[2]王慧,施志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困境及其破解[J].现代教育管理,2018,(11):113-117.
[3]任洁,刘旭峰,梁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机制的探究——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技能竞赛为例[J].广州化工,2017,45(2):159-160,171.
[4]张琼.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9,(3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