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学生生涯辅导综述
桑生华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发展探索和成为社会人的准备期,高中不仅面临文理分科,而且还要选择今后进入的大学与专业。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生涯辅导本土化是一直在努力探讨的课题,并建设有比较完善的本土化生涯辅导课程。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地区的中学生涯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即使在教育资源丰富的上海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生涯辅导的研究与实践也不多,目前学校的学生生涯辅导亟需一个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中阶段;生涯辅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7-0004-04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生涯发展探索和成为社会人的准备期。而当前的现状是: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往往只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能力与良好个性的培养,导致学生只是单一地为了考大学而学习,自主选择能力和自主发展意识薄弱。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始终体验着学习压力带来的烦躁、困惑和焦虑,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消退,行为被动,学习没有动力、厌学。就是多数学习良好的学生,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怎么兼顾学习和生活,怎么发展自己。他们在选择大学及专业的过程中,表现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什么专业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和价值,任凭家长替代自己作出决定。为了帮助高中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较好地把握未来,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生涯辅导可以协助学生认识实际工作和社会需求,并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形态,以便作出更好的抉择、规划与准备,使个体在各阶段都获得适应与满足,并达到自我发展与社会实现的契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重视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为达到人生目标作好充足的准备。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生涯发展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已经逐渐成型,代表性著作有沈之菲的《生涯心理辅导》。有学者对论文期刊文章进行检索发现:自2005年后关于“生涯辅导”的相关研究文章数量激增[1],这说明相关领域学者已经对生涯发展越来越重视。然而,国内关于高中学段学生生涯辅导的研究依然很少。笔者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录下搜索关键词“生涯辅导”,时间节点为“2000~2013”,得到文献178篇,其中大约六成是高校生涯研究,三成是高职生涯研究,只有不到一成是关于高中生涯研究的。笔者又在该数据库中以“生涯辅导”和“高中”作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文献仅有7篇,其中真正关于高中阶段生涯辅导的研究这13年来只有5篇。这表明我国大陆学者对于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生涯辅导研究甚少,开展本土化生涯辅导的研究和实践非常必要。
二、生涯辅导的概念界定
(一)生涯的定义
生涯的早期内涵与范围大都以职业为核心,以如何选择职业、准备及安置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为重点。随着时代的变更与发展,学者们对于生涯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不过基本遵循从“工作”到“职业”再到“终生全面发展”的规律。生涯概念的变革,是人们对生涯内涵的理解逐渐加深的体现。
Super是生涯研究领域中的标志性人物,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便提出人的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个体在青春期中的自我觉察程度、职业知识等与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生涯成熟度有很大的相关(Super,1951)。Super认为除了关注个体职业发展的需求之外,同时也应关注职业前和职业后的需求。可以看出Super对于生涯的定义还是着重于职业。
台湾学者林幸台在1976年提出,生涯不应只局限在谋生糊口的工作或职业而已,个体生活乃至整个生命的志向、抱负、理想也应包含在内。沈之菲(2000)也指出,生涯是指个人终身所从事工作或职业等有关活动的过程。生涯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成长、发展的创造历程。McDaniels(2007)提出,生涯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休闲活动的整体生命形态。
综合以上观点,现代的生涯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全面性。包括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与工作有关的活动经验。2.广泛性。生涯的内涵要比个人的工作或职业更为广泛,是指个人终其一生所从事工作与休闲活动的整体生活形态。3.发展性。生涯是一个人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和,即一个人终生发展的
历程。
(二)生涯发展的定义
“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 Havighurst在1953年提出。他认为个体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对应的需要或发展的事项或任务去达成。如果个体能成功完成他的发展任务,就可以获得愉快和舒畅的体验,并且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反之,则会感到不愉快和受到阻碍并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关于生涯辅导的目标,从个体角度看,是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从所要解决的问题看,最初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中级目标是帮助学生寻求匹配度较高的专业学习、选择职业,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择业发展生涯的意识、理念及能力。
目前生涯辅导总的说来可分为社会导向、个体导向和综合导向三种观点。社会导向者认为生涯辅导的目的要依据我国教育方针,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体导向者认为“生涯辅导的目的不仅是确定某个职业或职业发展的目标,而且是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在未来拥有愉快、幸福的生活”。综合导向者认为“生涯辅导的目的在于引导个体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前提下对个体所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评估,学会选择与规划,通过促进个体自主有序的发展来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2]。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个体导向的生涯辅导概念比较符合高中阶段的现状。
首先,从环境因素来看,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学科和备战高考,通过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了解职业性向,思考和选择发展自身价值的专业。高中生虽没有大学生或者职校生那样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更多地了解整个社会的职业体系和变化,但他们完全可以在大学里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深入地探索择业领域。
其次,从课程设置来看,高中阶段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学校可以开发生涯辅导课程,并将生涯辅导课程融合在学校“三类”课程中,有意识、有系统、有针对性地介绍专业、职业发展的知识技能。
三、生涯辅导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现状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K12生涯教育实践,把高中阶段对应于K10~12生涯准备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生涯群集(以相关生涯探索目的排列而成的职业,有利于学生一步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去体验职业课程,进一步发展较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课程[3]。在英国,对中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系统的生涯教育课。生涯教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设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统一规定和课程标准。许多学校把它规定为必修科目。一般中学从第三年或第四年开始,第五年底结束,教学活动排入课表[4]。
(二)我国现状
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生涯辅导本土化是一个一直在努力探讨的课题,并建设有比较完善的本土化生涯辅导课程。相比而言,大陆的中学生涯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这种滞后的状态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更涉及教育体制的问题,不仅忽视了学生职业潜能开发,还因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扭曲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专业选择,成为阻碍青少年社会化的肇因,以及将来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的阻碍。一些高中毕业生的第一目标就是考上一个可以炫耀的大学,将来可以挣钱,有稳定的工作,由此导致盲目选择的例子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5]。由此可见,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仅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在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建立起中学生涯教育体系,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生涯辅导课程。就目前基础教育学段现状和各种资料来看,中国大陆的学生生涯发展辅导只是停留在报考大学、专业填报、就业选择的状态。然而职业选择并不是一个人生涯发展的全部,人发展的本质是追求个人潜能的最大开发,获得能力与职业匹配下的成就与幸福。它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个体在生命的各阶段不断学习、积累、调整、发现的长期规划。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结,加深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择业之间的衔接势在必行。
四、生涯辅导的实施途径
(一)教育决策者
遵照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开设必修课(基础型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开设技术类(实践类)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的改革措施对于中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术有所要求,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同时《纲要》也强调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社会交流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但《纲要》仅止步于此,并未对学生生涯发展作具体规划和明确要求。对于基础教育的学校而言,教育决策层并未把生涯发展列入学校教育评估板块之内。
其实早在1933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就颁布了《各省市县教育行政机关暨中小学施行升学及职业指导办法大纲》[6]。1965年,台湾教育部门在联合国文教组织专家的协助下,设计职业辅导计划,编印相关的辅导丛书。1972 年,台湾《中学指导活动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同年开始,台湾的学校青少年生涯辅导工作确定了“从初中向上推进和向下延伸”的策略,即由初中切入,向上推进至高中、高职、大专院校,向下延伸至小学,生涯辅导活动教育贯穿全程[4]。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二)教育实施者
因为政策关系,我国基础教育学段学校自上而下缺乏生涯辅导的理念和体系。就连对学生生涯发展极其重要的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大部分学校也仅仅是开设讲座,由班主任就学生理科(或文科)成绩优异,作分科个别指导。学校没有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辅导模式。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生涯辅导在基础教育学段的缺失,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生涯辅导脱节。
有研究发现,在对“你最了解的社会职业有哪些”一项调查中,85%以上学生回答的是教师、医生、公务员、演员等日常生活中谈及较多职业;其了解职业的途径:通过家长谈论了解的比例占 27.7%,电视节目 22%,网络 16%,报刊 9.3%,自己观察 8.3%,朋友聊天 6.8%,老师介绍 5.4%,其他方式 4.5%[7]。
这些都表明中学生对于职业的了解内容和了解渠道过于狭窄,对于社会职业缺乏基本的认识,对于自身未来发展道路的合理规划则更加无从谈起。
最近有新闻媒体提醒广大高考考生十大最难就业的专业,对此教育者们不禁要反思:这些本来应由我们给予学生的指导现在竟然需要由媒体来广而告之。基础教育者“指导学生学业、心理、理想等多方面发展”的核心思想,难道不包括这些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极为重要的指导和教育吗?
当前我国的高校还没有专门培养生涯辅导方面人才的专业,社会上的专业机构也较少,合格的从业人员不足,且收费较高,容易使普通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而每年中高考前志愿的填写,家长和学生焦虑不安,仅有几位相对比较熟悉的辅导专家忙得不亦乐乎,这反映了生涯辅导的社会需求多么迫切。相对于校外的生涯咨询专业人士而言,学校的生涯辅导不会给学生的家庭带来什么负担。而且,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一方面对学生的整体了解程度往往要胜过仅通过纸笔测验得来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在日常向学生渗透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方法。
此外,学校具备组织活动的能力,很容易通过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教育实施者理应承担起生涯辅导工作。高校已经走在前面,他们依托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人力资源组建了生涯辅导人才队伍,给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建议。中小学虽然没有高校那样的人力资源,但已开始有“生涯辅导”的意识,只是发展不平衡,需要全社会重视,提高认识,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尽快把这项工作做好。
五、生涯辅导的课程体系探索
就上海市来说,目前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学生生涯辅导比较有规模的是天山中学、进才中学和交大附中等。天山中学的学生生涯发展制定了三个阶段的课程计划,每个年级按照课程计划实施辅导,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进才中学编写了第一本关于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手册,并发放给每位学生,记录学生高中三年生活、学习、成长的轨迹。这本书设置了“自我探索篇”“升学探索篇”“职业探索篇”“高中个人经历档案”等内容。交大附中邀请相关领域的家长进校开展职业启蒙讲座,家长围绕自己的职业介绍该职业的内容、发展趋势以及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启蒙。
总体来看,这些学校的学生生涯规划方案各有特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家长和学生对生涯发展认识的加深,学校应当科学地、系统地、完整地开展学生生涯发展辅导,所以无论是生涯发展手册还是家长进校讲座,都不足以替代学校生涯辅导的全部。
目前学校的学生生涯辅导最为不足的便是缺乏完整的生涯辅导课程体系。上海对高中生生涯辅导的研究与实践在宽度和深度上存在不足。就宽度而言,生涯辅导的内容或者仅就择业生涯进行指导,仅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承担一部分,或者是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穿插部分内容,辅导零散,形式单一。就深度而言,目前的生涯辅导更多的是以教师主讲的被动性辅导,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没有为他们创设一个了解自我、探索自我和自主选择的有利于自己发展规划的专业平台。构建完善的生涯辅导课程体系,应该是学校引导学生逐步对自己的生涯作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并且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改善、积累,最终去实现自己的生涯
规划。
总之,生涯辅导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其中既需要加强政府的推动,也需要资本市场的配合;既要顺应国际形式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也要考虑现实国情和各地教育的现状。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我们都走过来了,学生生涯发展这条阳光大道没有理由走不好。
参考文献:
[1]陈德明. 近十年我国生涯辅导研究回顾与前瞻[J]. 教育与职业,2011,(21) .
[2]刘元. 美国K-12生涯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学,2008.
[3]陈怀瑾. 国内外中学生涯教育开展现状浅析[J]. 中小学校长,2009,(5).
[4]赵荣生. 我国青少年生涯辅导现状及问题分析[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3).
[5]钱景舫,刘桂林. 论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近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4):94.
[6]赵荣生. 台港青少年生涯辅导本土化经验及启示[J]. 青年探索,2011,(04)
[7]杨玉红. 人生规划教育.http://info.china.alibaba.com/detail/1024497653.html
(作者单位:上海市风华中学,上海,200072)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