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林庆丁
【摘 要】考生在高考作文中适当应用古诗词,就会化平淡为神奇。具体做法有:巧用古诗句拟题;巧用古诗句开头;巧用古诗句连缀美文;巧用古诗句收尾等。
【关键词】作文;古诗句;拟题;开头;收尾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感情与文学素养的积淀,它的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考生在高考作文中适当引用古诗词,可以使作文构思新颖巧妙,文章语句意蕴十足,文采飞扬,能够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和作文潜能,体现考生炼字达意的能力,从而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以下谈谈对高考作文如何巧用古诗词的一点见解。
一、巧用古诗句拟题
近年来,话题作文受到广泛的重视,而写作时,首先必须学会拟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生能拟出一个标新立异的标题,便抢占了考场作文的制高点。新颖独特的文题,就如同人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拟好文题很重要。考生可适当引用、化用、反用诗词拟出好题,增添文章的诗意。如:2007年河南高考考生以诗句“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为题道出“爱还是潮水般涌来,孩子依然是那个在荒岛等待救援的无助者。在我们跌倒的时候,需要家的温馨,教育、社会、学校的搀扶,这样的爱才完整”的深刻主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考生以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句为题,巧妙扣住文章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由物及人,论述“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有创新精神”。2004年高考湖北考生引用陆游的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作题道出对恬美生活的渴望;福建考生的“照海倚天”则是化用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时写尽生平心境的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对历史人物作了一分为二评价;上海考生《忙兮忙兮奈若何》化用项羽在垓下之围时的哀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又如:2003年高考文题《感时花溅泪》、《只缘身在此山中》、《怎一个情字了得?》、《莫让浮云遮望眼》、《海棠依旧?绿肥红瘦?》都很富有诗意。广东考生《此时有声胜无声》则反用《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写出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
二、巧用古诗句开头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2007年高考湖北考生《打一场母语保卫战》开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灵动的气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绚丽的色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恢宏的气势?
这一开头巧用杜甫《绝句》以及《诗经·卫风·硕人》和曹操《观沧海》的诗句构筑反问及排比句式,指出汉语灵动的气韵、绚丽的色彩和恢宏的气势,一气呵成,入题神速,引人注目。再看2007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开头: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考生先用“没有……可以有”排比句式入题,再引用李白和王维诗句提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的观点,以诗意解读诗意,可见作者的灵活与作品的灵动。
三、巧用古诗句连缀美文
古诗文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新颖活泼。2007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作者先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诗句,引出“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之后用纳兰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导出“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从而论述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至于李煜的寂寞,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而陆游则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接着,作者以林则徐被贬伊犁,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讴歌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典例,又用诗句来阐释“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在此,又用诗句加以点化,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自始自终妙用诗句,或直接引用,或化用,以诗解读人物,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妙在直接套用白居易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不仅巧妙串起从孩子到长大的人生历程中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且使文章行文结构错落有致,有创新意识。
四、巧用古诗句收尾
引用古诗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再看2006年江苏考生《转弯,再走》的结尾:
扼腕而叹,孔明若能转个弯便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落寞,三分归晋的历史或许会因此改写;柳宗元若能转个弯,便不会有“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苦闷,中华文化史或许会多一些收获。隔着泪眼,望不到未来的曙光,再打个转弯,你会发现,太阳让泪珠幻化成你眼前的彩虹。
结尾引用杜甫《蜀相》和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反面作结,巧妙扣题,体现考生灵活机敏。
总之,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巧妙引用古诗,就会化平淡为神奇,收到字如珠玑、情真意浓、底蕴深厚、余韵悠长的效果。只要你心存诗意,追求诗意的语言表达,高考满分作文或许离你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