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78万个教学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日前,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2012年11月项目启动至2014年1月底,除中西部地区部分教学点或因电力保障不足,或因教学点布局调整迁移等原因暂未实施外,全国实施项目的5.8万个教学点中已有5.78万个完成设备招标(占99%以上),5.17万个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占89%以上),实现通过卫星或网络接收并应用数字教育资源。
借力信息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教学点是我国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多数分布在大山深处、边陲海岛、戈壁草原,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却又是保证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何保障教学点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一直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2012年9月,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把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学生的“数字差距”。特别要为全国几万个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以县为单位逐步开设同步课堂。
2012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中央财政分两次拨付项目经费共3.6亿元,20个项目省份落实配套资金2亿元。2013年年初,各地陆续开始进行设备招标与安装调试工作,为教学点配备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视(或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部分地区还配备了摄像头,利用网络建立亲子热线,满足教学点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交流需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求的有效举措。
教学点教师能接受远程跟踪服务
为保证项目教学效果,教育部为教学点专门组织开发了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8个学科,分为“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和“拓展资源”三大部分,分别用于满足教学点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师备课的需要。
教育部专门组建“教学点专题网站”和呼叫中心热线电话,为教学点教师提供在线答疑和咨询,积极开展远程跟踪指导和服务。2013年9月至12月,网站日均用户访问量达1.3万人次、日均资源下载量约1.5TB。除了教学点,许多小学也在下载使用这里的资源。
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被视为项目应用成效的保障。为保证教学点利用设备与资源开出开好课程,保证每个教学点至少有一名教师掌握设备和资源使用方法,项目采取分级“孵化”的方式开展培训:教育部组织培训骨干培训者,骨干培训者培训教学点教师。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为项目省份培训了1000名骨干培训者,各地已组织培训教学点教师17.6万人。
除对教师进行培训外,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帮扶带”,提高教学点教师教学应用的能力。
(本栏责编 子 君)
(本栏摄影 张红梅)
自2012年11月项目启动至2014年1月底,除中西部地区部分教学点或因电力保障不足,或因教学点布局调整迁移等原因暂未实施外,全国实施项目的5.8万个教学点中已有5.78万个完成设备招标(占99%以上),5.17万个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占89%以上),实现通过卫星或网络接收并应用数字教育资源。
借力信息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教学点是我国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多数分布在大山深处、边陲海岛、戈壁草原,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却又是保证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何保障教学点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一直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2012年9月,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把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学生的“数字差距”。特别要为全国几万个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以县为单位逐步开设同步课堂。
2012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中央财政分两次拨付项目经费共3.6亿元,20个项目省份落实配套资金2亿元。2013年年初,各地陆续开始进行设备招标与安装调试工作,为教学点配备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视(或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部分地区还配备了摄像头,利用网络建立亲子热线,满足教学点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交流需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求的有效举措。
教学点教师能接受远程跟踪服务
为保证项目教学效果,教育部为教学点专门组织开发了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8个学科,分为“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和“拓展资源”三大部分,分别用于满足教学点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师备课的需要。
教育部专门组建“教学点专题网站”和呼叫中心热线电话,为教学点教师提供在线答疑和咨询,积极开展远程跟踪指导和服务。2013年9月至12月,网站日均用户访问量达1.3万人次、日均资源下载量约1.5TB。除了教学点,许多小学也在下载使用这里的资源。
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被视为项目应用成效的保障。为保证教学点利用设备与资源开出开好课程,保证每个教学点至少有一名教师掌握设备和资源使用方法,项目采取分级“孵化”的方式开展培训:教育部组织培训骨干培训者,骨干培训者培训教学点教师。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为项目省份培训了1000名骨干培训者,各地已组织培训教学点教师17.6万人。
除对教师进行培训外,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帮扶带”,提高教学点教师教学应用的能力。
(本栏责编 子 君)
(本栏摄影 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