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音乐活动常规培养的研究

    杨阳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指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分为普遍性常规和各项活动的特有常规。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不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即幼儿音乐活动常规培养。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不仅能够促进音乐活动有序进行,还能使幼儿在自律中自由地感受和表现音乐。本文主要分析了大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常规培养,并从常规的建立方面提出一些教育建议,旨在促进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常规建设,也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普遍性常规

    音乐活动主要有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音乐游戏等,本文主要研究了幼儿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中的常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遵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常规,也就是音乐活动的普遍性常规。

    (一)有序进活动室

    任何类型的音乐活动都有活动场所,幼儿需要遵守有序进活动室的常规,这也是音乐活动开展的前提保障和必要准备。

    (二)听音乐指令行动

    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懂得“音乐语言”,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让幼儿听音乐指令行动,这也是音乐活动最重要的常规之一。

    (三)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

    幼儿的学习具有“多通道感知”的特点,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经常需要借助动作来感受音乐,因此无法保障活动的稳定性,从而产生空间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

    1.坐下时不发生肢体碰撞。活动室的空间有限,幼儿的座位基本都挨在一起,幼儿在感受音乐时常常需要借助肢体动作,因此很可能会发生碰撞,产生安全问题。所以,幼儿在坐下时要有一定的空间意识,控制自己的动作,不碰到身边的同伴。

    2.活动时主动找寻适度空间。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经常需要离开自己的座位进行律动或音乐游戏,从而拥到—起或围到教师身边,因此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影响活动顺利进行,这时就需要幼儿形成主动寻找适度空间的常规。

    3.回位时有序找空位子坐好。幼儿在场地中间活动后,需要回到座位上,再进入下—个环节。但是,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还处于社会自我阶段,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回座位时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且无目的地乱跑,降低了活动的安全性。因此,幼儿要形成回位时有序找空位置坐下的常规。

    (四)学会倾听和观察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抒发和交流睛感的艺术形式。大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在音乐活动中总是需要教师示范(如范唱、范奏、示范表演等),然后才能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此时,幼儿就需要养成学会倾听和观察的常规。

    二、其他音乐活动的特有常规

    (一)歌唱活动的特有常规

    歌唱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借由自身发音器官·喻快地歌唱来学习、表现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幼儿科学、规范歌唱,在音乐中发现并感受美。相对其他类型的音乐活动来说,歌唱活动较容易开展,但也需要幼儿遵守固定的常规。

    1.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为:保持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長圆形,嘴唇动作要求自然,根据正确的咬字和发音需要适当张开嘴,避免嘴角向两边延伸成扁圆形。

    2.倾听教师范唱。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范唱也是歌唱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下面以大班歌唱活动“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为例,感受幼儿倾听教师范唱的常规。教师首次弹琴范唱:“这个大头可真有意思,不怕雨淋。我也想当大头(伸出大拇指)。”教师第二次弹琴范唱:“刚才大头都唱了些什么?”幼儿答:“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下雨能洗澡。”教师第三次弹琴范唱:“我的‘大头在这,把你的‘大头也拿出来。”教师第四次弹琴范唱:“你的头大,我的头更大。”唱歌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动作来引导幼儿一起唱,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唱:“大头是怎么唱的?请你们把‘大头的故事唱出来吧!”活动中,教师先后进行了四次范唱,不断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让幼儿表演,遵循了“先听后唱”的常规。

    3.倾听同伴歌唱。大班幼儿的歌唱活动形式多为齐唱,可分为集体齐唱、分男女齐唱和分组齐唱。此时,幼儿不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范唱,充分了解歌曲,还要认真倾听同伴的歌唱,在齐唱时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协调。

    (二)打击乐活动的特有常规

    打击乐器是指能够用打和击的方式发出声音的乐器。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是幼儿运用打击乐器来表达自己想象与情感的活动。

    1.乐器使用常规。一是听音乐信号,从固定点有序取出或放回乐器。二是拿好乐器后,不演奏时有序坐在座位上保持安静。三是演奏乐器前,根据指挥拿起乐器,摆好姿势,等待演奏指令;演奏结束后,根据指挥有序将乐器放回腿上。四是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整理场地。

    2.乐器演奏常规。一是演奏时认真看图谱,听指挥。二是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三是演奏时不做无关事情,集中注意力。四是交换乐器时,将现有乐器放在座位上,迅速有序找到新座位,坐下后拿起乐器,放到腿上,等待下一步指令;场地交换时,不与同伴或座椅发生碰撞。

    三、音乐活动常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管理,轻教育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多数教师会将常规理解为严格遵守纪律或规章制度,控制幼儿的行为,以便进行管理。这就过多地强调了常规教育的管理价值,忽视了其育人价值。

    (二)常规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单一

    当教师发现幼儿不遵守常规时,通常会采用言语式指令或批评,甚至是惩罚的方式,其效果虽然十分显著,但长此以往,幼儿会在教师权威的高控下变成“听话的机器”。此时,幼儿并没有将常规所内化,只是迫于教师的威严才遵守常规。这样的常规教育可能会引起幼儿的行为反弹,使教师在管理时更加辛苦。

    (三)常规内容不合理

    常规内容不合理,是指常规的建立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群体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例如,音乐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如喝水、如厕等)要求没有声音,导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管理幼儿的秩序,不仅影响了下—环节活动的开展,也会抑制幼儿的活动热情。

    (四)幼儿主体性不突出

    音乐活动要激发幼儿的感性思维,让幼儿感受、表现、想象和创造美,教师只是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音乐活动的常規应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五)常规教育缺乏趣味性

    音乐活动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的,常规培养也要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幼儿之所以排斥常规管理,是因为常规总是以幼儿不喜欢的形式出现,规定幼儿要怎么做或不要怎么做。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失去兴趣,常规管理也无法达到教师理想的效果。

    (六)常规教育缺乏艺术性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科学严肃”的方法来教幼儿学习音乐,而不是艺术的手段。例如,大班节奏活动“谁在说话”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听音乐打节奏,教师先弹奏节奏“谁在说话”,然后让幼儿一起猜猜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紧接着,教师出示节奏条,请幼儿模仿打节奏:“今天我们要学习打节奏,大家先来看看这个节奏。”教师如同讲数学题般引导幼儿建立音乐常规,非常枯燥乏味,幼儿则是一脸茫然,甚至还东张西望。可见,这样的常规教育太过机械化,缺乏艺术眭。

    四、音乐活动常规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理念

    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应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并不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这也是常规教育框架建构的基本前提。

    (二)尊重幼儿个性发展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参与常规制订。要实现幼儿对常规的内化,就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常规教育方法,激励幼儿参与常规制订,多给予幼儿正面、积极的表扬,切勿向幼儿施加负面、消极的批评。

    (三)使常规教育趣味化

    任何活动的常规训练不以幼儿需求为出发点,一味地为了减轻教师的管理压力,容易导致幼儿失去兴趣,感到乏味。对此,教师需要运用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常规教育“趣味化”,促使幼儿积极学习,并真正内化常规。

    (四)使常规教育艺术化

    音乐活动属于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也要艺术化。这里的艺术化并不等同于上文所述的趣味化培养,而是需要教师采取多种乐教模式,培养幼儿的感受力,注重“感觉艺术”与常规的结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