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港台比较看首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高兵
知识经济使世界各国都在运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以便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北京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 “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因此,审视近年来首都在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方面的进展,明晰北京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和地位,将有助于把握当前首都在全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
京港台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比较
(一)人口发展状况
北京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香港、台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增加。2005年~2009年,香港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73.5%增加到74.8%,台湾则从71.6%增加到73%,两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在逐年增加;北京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波浪式发展,在2007年和2008年达到高峰,占总人口数的80.2%,2009年开始下降。三地相比,北京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多,但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报道,北京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20年,北京老龄人口更将上升至450万,占总人口的2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因此,当前正是北京充分利用劳动年龄人口资源优势的黄金时期。
京港台三地人口密度逐年增加,香港人口密度最大,北京增长幅度最大。2005年~2009年,北京人口密度增加了12.3%,达到1,069.4人/平方公里;香港人口密度增加了2.7%,达到6,343.94人/平方公里;台湾人口密度增加了1.5%,达到738.82人/平方公里。从长远看,解决城市人口容量问题的关键并非人口数量本身。如果从“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角度来看,北京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培养适应地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当务之急。
综上,从当前北京、香港、台湾三地人口发展情况来看,北京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大,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是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经济发展水平
北京的人均GDP水平与香港、台湾仍有较大差距。从京港台三地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北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2005年~2009年,北京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17.8%,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0,314美元,与香港和台湾的差距逐年缩小。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发展趋势相同,2005年~2009年,香港的人均GDP从26,093美元增长到30,064美元,台湾从16,449美元增长到16,969美元,两地年均增长率不足5%。虽然北京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均GDP水平与香港、台湾差距仍很大, 2009年,北京的人均GDP仅为香港的1/3,约为台湾的3/5。
北京、台湾仍处于产业优化调整时期,香港已进入以高级服务业为主的稳定发展时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各地区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经济实力就越强,综合竞争力就越强。香港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到2009年已达到91.94%,而香港的农业及渔业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历年都不足0.1%;工业所占比例从9.38%减少到8%。北京的经济虽然也以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如香港,2009年达到75.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第二产业在社会经济中仍然占有一定地位,由29.1%下降到23.5%。台湾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北京相似,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5%左右,第二产业比例由31.26%下降到29.79%,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不足70%,可见,台湾的产业优化程度不如北京。
综上,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的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北京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但与香港的水平相比差距甚远,人均GDP也远不如香港和台湾,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比香港和台湾薄弱。
(三)教育结构特点
北京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高等教育人口提升速度较快。2009年,北京6岁及以上人口与2005年相比,未上学人口比例下降到3.16%,小学教育人口下降到13.21%,初中教育人口下降到30.8%,高中教育人口下降到22.73%。在这几年中,唯一增长的指标是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比例,且增长幅度非常大,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从24.44%上升到30.09%,增长了近6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北京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虽然以初中为主,但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迅猛,几乎赶上初中教育人口。
香港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为主,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例稳步提高。2005年~2009年,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一直在16%和35%左右波动;预科教育(专上非学位)人口比例维持在8%左右;高等教育(专上学位)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从15.13%增加到17.11%,增长了近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香港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为主,但在逐年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人口比重逐渐超越低学历人群,成为15岁以上人口的次主力军。
台湾25岁~64岁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等教育为主,且比例不断提高。2007年~2010年,台湾25岁~64岁人口中,接受专科教育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在此期间逐年提高,本专科比例从34%提高到38.7%;其中本科及以上教育人口比例提升速度较快,从2007年的18.5%提高到2010年的22.7%,增加了4.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台湾25岁~64岁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等教育为主。
综上,各地人口受教育程度都以中高等教育为主,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台湾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一直领先,北京次之,且北京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提升速度最快。可见,北京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活跃。
京港台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比较
(一)教育发展规模
北京教育人口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2005年~2010年,虽然学校数量有所减少,但北京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口从244万人增加到351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最大,在校生从94.31万人增长到163.28万人,增长了70%以上。
香港、台湾教育人口逐渐减少,高等教育规模维持稳定。2005年~2009年,香港的教育人口在逐渐下降,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口从131万人减少到128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在2006年~2007年扩张后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2005年~2010年,台湾的教育人口从658万人减少到624万人;但高等教育规模有所增加,高等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从145所和111.57万人增加到149所和124.08万人,在校生增长幅度不到12%,不如北京。值得指出的是,台湾高等教育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大量减少了独立学院的数量,增加了大学的数量。
综上,从教育规模的对比可以看出,北京是教育人口大市,从事教育的人口和受教育人口规模庞大,蕴含丰富的潜在人力资源;从各类学校发展的规模来看,北京的中职教育逐渐萎缩,而台湾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口却不断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虽然香港、台湾的教育规模在逐渐缩减,但从事教育的专任教师下降幅度并不大,甚至在有的教育阶段教师还有所增加,可见两地在教育规模缩减的情况下,把教育内涵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更加关注教育质量了。
(二)教育投入水平
北京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低于香港和台湾,但增长速度较快。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来看,香港从2005年的3.8%下降到2010年的3.5%;台湾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以上;北京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3.04%增加到2008年的3.45%。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的速度来看,北京 2005年为211.88亿元,2008年为383.31亿元,增长了80.91%;香港2005年为542.65亿港元,2010年为618.24亿港元,增长了13.93%;台湾2005年为4,572.97亿新台币,2010年为5,109.96亿新台币,增长了11.74%。北京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速度非常明显,几乎是香港和台湾的8倍。
北京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指数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生均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称为生均经费指数(ce),这一指标的含义是相对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拿出了多少财力支持相关教育的发展。国际比较表明,经合组织国家高等教育平均为44%。虽然北京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指数在不断增长,但与经合组织国家相比仍有差距,2009年,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指数为39%。
综上,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来看,北京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不及香港、台湾。香港和台湾对教育的投入趋于稳定,教育经费增长幅度不大,说明教育发展进入成熟稳定期;而北京的教育经费投入在迅猛增长,说明北京教育处在成长提升期,教育发展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经费需要给予足够的保障。从生均经费指数来看,北京各级各类教育都需要增加财力支持,尤其是高中及以上教育投入与国际的差距更大。
(三)教育开放水平
北京高等教育的留学生招生数低于香港。从高等教育留学生招生比例来看,2010年香港留学生招生10,106人,占到高等教育招生数的13.4%。2009年北京留学生招生21,889人,占到高等教育招生数的3.76%。从留学生招生的总体数量来看,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的招生数是低于香港的。
北京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在校生数低于台湾。从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在校生比例来看,2010年,台湾共有留学生44,165人,占到高等教育全部学生的3.56%。2009年北京留学生人数为30,776人,占高等教育全部学生的1.96%,北京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在校生水平明显低于台湾。
综上,留学生教育是推动教育开放的重要指标,能否吸引境外学生留学展示了教育国际化竞争能力。不论从留学生招生数,还是留学生在校生数来说,北京的留学生数量都低于香港和台湾,说明北京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还任重道远。
(四)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
北京教育的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均低于香港、台湾。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力,因此比较一个地区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看高等教育的研发情况。2008年高校研发经费指标中,北京高校的研发经费为10,544.71百万元,折合美元不足2,000百万美元,而香港为6,650百万美元,台湾为2,502.42百万美元;北京高校研发经费所占比例甚少,仅占所有研发经费的9.4%;香港和台湾高校研发经费所占比重大,香港约为54.09%,高校研发经费的比重占一半多;台湾高校研发经费占所有研发经费的12.2%。2008年北京高校研发人员数量为49,853人,是所有研发人员的11.07%,香港高校研发人员为11,229人,是所有研发人员的51.03%。在研究产出结果上,北京与香港的差距也相当大,2008年北京所有机构科技成果登记数为1,016项,香港仅高校研究成果数就是24,634项。虽然香港高校的研发人员数量少于北京,但是高校的研究成果数量惊人,远远多于北京。
综上,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基础实力来看,北京高校众多,具有丰富的研发人员,但科研经费和科研产出成果较少,远不及香港和台湾,缺乏应有的经济贡献能力。
对北京的启示
与香港、台湾相比,北京拥有最为丰富和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但支持人力资源发展的教育事业的竞争力仍需提高。北京要从教育人口大市转变成教育人口强市,就要在师资水平、教育投入、教育开放和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
(一)把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通过与香港、台湾的比较可以发现,城市发达与否在于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强弱。北京人力资源增长速度快于香港和台湾,而人均GDP仍与香港、台湾有差距,这表明北京的人力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提高人口素质起支撑作用的教育还未尽其能。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想达到世界发达城市水平,就要率先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追赶。政府要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逐步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到重要日程;把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动员全社会重视教育发展。
(二)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经费来源
区域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差距。香港和台湾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重视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发达城市教育投入的经验可以看出,其多元化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已经形成,并不断得到加强,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以及社会捐集资在教育上的投入充足。对北京来说,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吸引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金,培养社会捐资捐赠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豪感,使其与政府的教育投入形成良好互补。
(三)推进教育开放以提升首都教育国际竞争力
只有开放的教育模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开放型的人才,才能带来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北京的教育开放程度还不够高,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因此要发掘城市、区域文化在国际课程上的生长点,发挥城市、区域文化与教育国际化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与境外教育、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学校;从世界高水平教育机构中引进教学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努力将首都高校教师培养成为“国际大师”,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四)提升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力
宽松的学术环境、充裕的科研经费和优秀的科研人才是发挥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校,但高校却成为科技创新产出的弱势群体。造成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北京高校的科研发展较为封闭,并未有效地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高校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带头人,优势学科未能发挥带头作用。由此,首都高校应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运行机制,大力支持有一定特色、一定优势的研究项目和计划;尽量争取政府以外的资源,扩大科研支持面,密切与北京发展趋势相结合,改善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脱离的状况;培养高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新学科学术带头人,力争把高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重大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资料
[1]台湾教育部统计处网页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2]香港教育局网页www.edb.gov.hk
[3]中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网页http://www.stats.gov.cn/zgrkpc/dlc/zl/
[4]北京统计信息网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网页http://www.bjstats.gov.cn/rkpc_6/pcsj/
[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6]余玉娴 徐旭晖.中美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开发比较研究及启示. 现代教育论丛, 2004年3月.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于洋]
知识经济使世界各国都在运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以便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北京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 “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因此,审视近年来首都在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方面的进展,明晰北京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和地位,将有助于把握当前首都在全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
京港台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比较
(一)人口发展状况
北京劳动年龄人口呈下降趋势,香港、台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增加。2005年~2009年,香港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73.5%增加到74.8%,台湾则从71.6%增加到73%,两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在逐年增加;北京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波浪式发展,在2007年和2008年达到高峰,占总人口数的80.2%,2009年开始下降。三地相比,北京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多,但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报道,北京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20年,北京老龄人口更将上升至450万,占总人口的2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因此,当前正是北京充分利用劳动年龄人口资源优势的黄金时期。
京港台三地人口密度逐年增加,香港人口密度最大,北京增长幅度最大。2005年~2009年,北京人口密度增加了12.3%,达到1,069.4人/平方公里;香港人口密度增加了2.7%,达到6,343.94人/平方公里;台湾人口密度增加了1.5%,达到738.82人/平方公里。从长远看,解决城市人口容量问题的关键并非人口数量本身。如果从“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角度来看,北京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培养适应地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当务之急。
综上,从当前北京、香港、台湾三地人口发展情况来看,北京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大,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是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经济发展水平
北京的人均GDP水平与香港、台湾仍有较大差距。从京港台三地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北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2005年~2009年,北京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17.8%,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0,314美元,与香港和台湾的差距逐年缩小。香港和台湾的人均GDP发展趋势相同,2005年~2009年,香港的人均GDP从26,093美元增长到30,064美元,台湾从16,449美元增长到16,969美元,两地年均增长率不足5%。虽然北京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均GDP水平与香港、台湾差距仍很大, 2009年,北京的人均GDP仅为香港的1/3,约为台湾的3/5。
北京、台湾仍处于产业优化调整时期,香港已进入以高级服务业为主的稳定发展时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各地区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经济实力就越强,综合竞争力就越强。香港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到2009年已达到91.94%,而香港的农业及渔业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历年都不足0.1%;工业所占比例从9.38%减少到8%。北京的经济虽然也以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如香港,2009年达到75.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第二产业在社会经济中仍然占有一定地位,由29.1%下降到23.5%。台湾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北京相似,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5%左右,第二产业比例由31.26%下降到29.79%,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不足70%,可见,台湾的产业优化程度不如北京。
综上,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的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北京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但与香港的水平相比差距甚远,人均GDP也远不如香港和台湾,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比香港和台湾薄弱。
(三)教育结构特点
北京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高等教育人口提升速度较快。2009年,北京6岁及以上人口与2005年相比,未上学人口比例下降到3.16%,小学教育人口下降到13.21%,初中教育人口下降到30.8%,高中教育人口下降到22.73%。在这几年中,唯一增长的指标是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比例,且增长幅度非常大,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从24.44%上升到30.09%,增长了近6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北京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虽然以初中为主,但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迅猛,几乎赶上初中教育人口。
香港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为主,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例稳步提高。2005年~2009年,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一直在16%和35%左右波动;预科教育(专上非学位)人口比例维持在8%左右;高等教育(专上学位)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从15.13%增加到17.11%,增长了近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香港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为主,但在逐年的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人口比重逐渐超越低学历人群,成为15岁以上人口的次主力军。
台湾25岁~64岁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等教育为主,且比例不断提高。2007年~2010年,台湾25岁~64岁人口中,接受专科教育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在此期间逐年提高,本专科比例从34%提高到38.7%;其中本科及以上教育人口比例提升速度较快,从2007年的18.5%提高到2010年的22.7%,增加了4.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台湾25岁~64岁人口受教育程度以高等教育为主。
综上,各地人口受教育程度都以中高等教育为主,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台湾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一直领先,北京次之,且北京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提升速度最快。可见,北京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活跃。
京港台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比较
(一)教育发展规模
北京教育人口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2005年~2010年,虽然学校数量有所减少,但北京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口从244万人增加到351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最大,在校生从94.31万人增长到163.28万人,增长了70%以上。
香港、台湾教育人口逐渐减少,高等教育规模维持稳定。2005年~2009年,香港的教育人口在逐渐下降,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口从131万人减少到128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在2006年~2007年扩张后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2005年~2010年,台湾的教育人口从658万人减少到624万人;但高等教育规模有所增加,高等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从145所和111.57万人增加到149所和124.08万人,在校生增长幅度不到12%,不如北京。值得指出的是,台湾高等教育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大量减少了独立学院的数量,增加了大学的数量。
综上,从教育规模的对比可以看出,北京是教育人口大市,从事教育的人口和受教育人口规模庞大,蕴含丰富的潜在人力资源;从各类学校发展的规模来看,北京的中职教育逐渐萎缩,而台湾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口却不断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虽然香港、台湾的教育规模在逐渐缩减,但从事教育的专任教师下降幅度并不大,甚至在有的教育阶段教师还有所增加,可见两地在教育规模缩减的情况下,把教育内涵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更加关注教育质量了。
(二)教育投入水平
北京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低于香港和台湾,但增长速度较快。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来看,香港从2005年的3.8%下降到2010年的3.5%;台湾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以上;北京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3.04%增加到2008年的3.45%。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的速度来看,北京 2005年为211.88亿元,2008年为383.31亿元,增长了80.91%;香港2005年为542.65亿港元,2010年为618.24亿港元,增长了13.93%;台湾2005年为4,572.97亿新台币,2010年为5,109.96亿新台币,增长了11.74%。北京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速度非常明显,几乎是香港和台湾的8倍。
北京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指数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生均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称为生均经费指数(ce),这一指标的含义是相对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拿出了多少财力支持相关教育的发展。国际比较表明,经合组织国家高等教育平均为44%。虽然北京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指数在不断增长,但与经合组织国家相比仍有差距,2009年,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指数为39%。
综上,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来看,北京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不及香港、台湾。香港和台湾对教育的投入趋于稳定,教育经费增长幅度不大,说明教育发展进入成熟稳定期;而北京的教育经费投入在迅猛增长,说明北京教育处在成长提升期,教育发展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经费需要给予足够的保障。从生均经费指数来看,北京各级各类教育都需要增加财力支持,尤其是高中及以上教育投入与国际的差距更大。
(三)教育开放水平
北京高等教育的留学生招生数低于香港。从高等教育留学生招生比例来看,2010年香港留学生招生10,106人,占到高等教育招生数的13.4%。2009年北京留学生招生21,889人,占到高等教育招生数的3.76%。从留学生招生的总体数量来看,北京高等教育留学生的招生数是低于香港的。
北京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在校生数低于台湾。从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在校生比例来看,2010年,台湾共有留学生44,165人,占到高等教育全部学生的3.56%。2009年北京留学生人数为30,776人,占高等教育全部学生的1.96%,北京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在校生水平明显低于台湾。
综上,留学生教育是推动教育开放的重要指标,能否吸引境外学生留学展示了教育国际化竞争能力。不论从留学生招生数,还是留学生在校生数来说,北京的留学生数量都低于香港和台湾,说明北京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还任重道远。
(四)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
北京教育的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均低于香港、台湾。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社会贡献力,因此比较一个地区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看高等教育的研发情况。2008年高校研发经费指标中,北京高校的研发经费为10,544.71百万元,折合美元不足2,000百万美元,而香港为6,650百万美元,台湾为2,502.42百万美元;北京高校研发经费所占比例甚少,仅占所有研发经费的9.4%;香港和台湾高校研发经费所占比重大,香港约为54.09%,高校研发经费的比重占一半多;台湾高校研发经费占所有研发经费的12.2%。2008年北京高校研发人员数量为49,853人,是所有研发人员的11.07%,香港高校研发人员为11,229人,是所有研发人员的51.03%。在研究产出结果上,北京与香港的差距也相当大,2008年北京所有机构科技成果登记数为1,016项,香港仅高校研究成果数就是24,634项。虽然香港高校的研发人员数量少于北京,但是高校的研究成果数量惊人,远远多于北京。
综上,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基础实力来看,北京高校众多,具有丰富的研发人员,但科研经费和科研产出成果较少,远不及香港和台湾,缺乏应有的经济贡献能力。
对北京的启示
与香港、台湾相比,北京拥有最为丰富和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但支持人力资源发展的教育事业的竞争力仍需提高。北京要从教育人口大市转变成教育人口强市,就要在师资水平、教育投入、教育开放和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
(一)把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通过与香港、台湾的比较可以发现,城市发达与否在于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强弱。北京人力资源增长速度快于香港和台湾,而人均GDP仍与香港、台湾有差距,这表明北京的人力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提高人口素质起支撑作用的教育还未尽其能。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想达到世界发达城市水平,就要率先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追赶。政府要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逐步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到重要日程;把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和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动员全社会重视教育发展。
(二)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经费来源
区域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差距。香港和台湾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重视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发达城市教育投入的经验可以看出,其多元化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已经形成,并不断得到加强,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以及社会捐集资在教育上的投入充足。对北京来说,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吸引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金,培养社会捐资捐赠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豪感,使其与政府的教育投入形成良好互补。
(三)推进教育开放以提升首都教育国际竞争力
只有开放的教育模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开放型的人才,才能带来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北京的教育开放程度还不够高,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因此要发掘城市、区域文化在国际课程上的生长点,发挥城市、区域文化与教育国际化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与境外教育、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学校;从世界高水平教育机构中引进教学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努力将首都高校教师培养成为“国际大师”,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四)提升教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力
宽松的学术环境、充裕的科研经费和优秀的科研人才是发挥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校,但高校却成为科技创新产出的弱势群体。造成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北京高校的科研发展较为封闭,并未有效地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高校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带头人,优势学科未能发挥带头作用。由此,首都高校应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运行机制,大力支持有一定特色、一定优势的研究项目和计划;尽量争取政府以外的资源,扩大科研支持面,密切与北京发展趋势相结合,改善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脱离的状况;培养高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新学科学术带头人,力争把高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重大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资料
[1]台湾教育部统计处网页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2]香港教育局网页www.edb.gov.hk
[3]中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网页http://www.stats.gov.cn/zgrkpc/dlc/zl/
[4]北京统计信息网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网页http://www.bjstats.gov.cn/rkpc_6/pcsj/
[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6]余玉娴 徐旭晖.中美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源开发比较研究及启示. 现代教育论丛, 2004年3月.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