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回顾与展望
武天宏 李腾 焦振兰 古则勒努尔·艾斯卡尔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涉及地理课程研究、地理教学研究、地理教师发展研究、地理高考试题研究等多个方面,未来应该以多元的地理教育研究方法关注新视角下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地理教育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 ??G4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19)01-0104-06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19.01.019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从全国地理教育类专业期刊和教育类综合期刊中搜集、精选的与地理教育论文相关的二级文献期刊,其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以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统计分析文献,总结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此基础上对地理教育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一、2017年度论文转载情况
(一)栏目设置及论文分布
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共设置栏目22个,全年转载地理教育论文84篇,比2016年少转载8篇。如表1所示,转载论文数量较多的栏目有:教学研究(11篇)、教材分析(8篇)、备考指导(7篇)、教学策略(7篇)、评价研究(5篇)、教学设计(5篇)、课改探索(5篇)。需要说明的是《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在2017年设置了8个与地理教育相关的专题栏目,包括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地理区域认知培养、地理人地协调观、地理综合思维培养、概念教学、深度教学、试题命制研究和新高考研究。其中,专为地理学科设置的专题栏目有地理人地协调观、地理区域认知培养和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共转载论文12篇,其余专题栏目属于地理和历史学科所共有。在这些栏目中,保持不变的是每年的高考试题评析栏目,专题栏目的设置不仅体现了近期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而且折射出地理教育研究的欠开发地带,旨在呼吁学界加强对该领域的关注。
(二)源杂志转载量分析
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来源于24种期刊(如表2所示)。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和《教学月刊》(中学版),共转载论文50篇,占全年论文转载总数的59.52%,尤其是《中学地理参考》和《地理教学》可谓是宣传地理教育研究成果的中流砥柱。此外,《教学与管理》(中学版)《中小学教材教学》和《地理教育》等也刊载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理教育论文。
(三)第一作者情况分析
1.第一作者及所属单位统计。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所载地理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包含独立作者)来自73家单位,涉及到大学、中学、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地理编辑室、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育教学指导中心等。其中中学和大学的论文转载量遥遥领先,分别为49篇和26篇,分别占比58.33%、30.95%,教研室、地理编辑室和教师发展中心各2篇。具体来看,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和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论文转载2篇,其余的45所中学各1篇。华中师范大学的论文转载量达4篇,论文涉及教材分析和评价研究等,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论文转载3篇,北京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转载2篇,其他10所高校均为1篇。从转载群体来看,既包括高校教师,也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2.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2017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所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第一作者分布于18个省(表3),排在前六位的是江苏、浙江、北京、山东、广东、福建和湖北(并列)。
二、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回顾
(一)地理课程研究
培养活跃的、负责任的、具备可持续发展思维的世界公民既是地理教育的当务之急,也属应有之义[1]。地理教科书作为地理课程内容的一种文本表现形式,不仅是地理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师生互动(课堂活动)的重要资源。鉴于此,研究者关于地理课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地理教科书的分析和课程改革两大领域。第一,关于地理教科书的共时性比较。王宇以中国地理模块中的“认知区域”为纲,以初中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星球版地理教材为本,全面分析、比较了四版教材在区域编排、选择方面与课标的契合度(见《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7年第8期,后文凡引自该刊的文章仅标注期数)。黄秋霞等人以高中人教版和鲁教版“城市地理”为例,探究了宏观的章结构与微观的节内容之间的三大逻辑(第1期)。二者都通过比较、分析各版本教科书的优缺点,为更好的实施地理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建议。王民以四大洲10个国家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为样本,从内容的广深程度对其进行难度鉴定,结果表明我国教科书难度位居第四,难度值为0.37,恰好处于平均水平(第5期)。第二,关于地理教科书思想、内容的研究。张家辉指出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尺度思想,发挥其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反映其在科学认知和决策等方面的价值(第6期)。庞玲认为在教材面前应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为此应注意“人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高中三年学业规划”三层次结构系统的构建(第2期)。如果按图索骥,不难发现,二者都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都认为教科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第三,关于地理课改实践的研究。李琳等人将地理課程目标划分为“双基”“三维”“核心素养”目标三个阶段,并分析论证了不同阶段目标相对应的三种课堂教学实践形态,认为“知识课堂”“活动课堂”和“开放课堂”应协同并行,以培养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第5期)。由此可见,研究者都主张把课程生态作为培养公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二)地理教学研究
1.地理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若地理教学方法得当,则能对地理教学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陈炳飞强调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地理实验教学的六大策略(第1期)。陆陛华等人以“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为例,详细介绍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第4期)。余凤梅以初中地理“中东”为例,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基于地图的地理教学策略:精选地图、创设情境、聚焦区域位置及特征、引导归纳、练习巩固和迁移(第5期)。史文印认为要适应课改趋势,引领聚焦于核心素养下的新常态,地理教学应该因材施教,突出“文本”与“人本”意识,因势利导,促成“融通”与“变通”习惯的养成,以“思域”与“思向”为抓手,追求地理教学的应然价值(第2期)。曹嵘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中的拓展性内容采用单元教学法更为宜,并从概念、基本特点、操作运用等方面做出系统阐述,同时借助“生态坏境治理”进行了具体说明(第7期)。虞文君和邱鸿亮等人一致认为,探究性教学是内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分析“贾斯帕问题解决系列”案例的基础上,证实了探究性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3、第4)。显然,在当下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者们都不同程度的主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2.地理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是沟通教材(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单明祥分析了基于人本主义和指导发现模式为理论基础的“导悟”教学模式,认为通过引导—探究—感悟—践行四个环节可以达到地理教学“按图索骥”的目标(第8期)。罗清明指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为基础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尽管导学案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注意其情境性,教师的引导作用还是很显著的(第4期)。黄道才认为多维有机融合课堂的建构对高中地理教学大有裨益,具体而言,可以实现课堂融合的五维一体,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教育目标和课堂生态的多维融合(第1期)。施兵则更加注重“师生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对其概念、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基本原则、一般流程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程序性的说明(第5期)。
3.地理教学媒体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云课堂”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正改变着教育形态。罗化瑜等人从国家、学科、学生和教师四个层面对“云课堂”的地理教学价值进行了评析,就其特点、实现条件和课堂转变形式做了描述,同时也指出“云课堂”给地理教学带来的一些挑战,包括学校管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第1期)。可见,“云课堂”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俱在。王刚提出了有效利用地理教学媒体的原则:1+1+1>3原则、优先性原则、可视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展贴性原则(第4期)。管雪沨设计了基于学生学习交互、教师教学交互、学习分析交互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系统(第11期)。
4.地理教学评价研究。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作交流,积极探究[2]。李健等人认为应重视表现性评价,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两个维度入手,结果表明表现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第5期)。高同利借鉴美国“SEC”评估方法,从“SEC”方法介绍、操作程序、基于“SEC”方法的应用和地理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的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实现基于“SEC”的评估奠定了基础(第2期)。侯德娟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知识观的差异出发,对地理教学评价的变化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并就新课改下地理教学评价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行了思考(第7期)。章莉等人基于地理学科的视角,认为课堂提问环节的评价应符合有效性、知识性、方法性、情感性、生活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原则(第1期)。
(三)地理教师发展研究
在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且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影响因素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张家辉等人以15位优秀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因阶段、个体而异,但却也有一些因素是一以贯之的,如阅读现状、从业动机与态度、自我反思、教师文化、研究氛围等(第10期)。岳大鹏等人就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之课题立项做了详细的说明,指出在选题、研究和报告撰写三个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辅之以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地理教师能够走上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科研之路(第2期)。徐健分析了当前我国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对教师PCK的基本特征、获得途径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第9期)。余国庆等人基于中学教师专業标准的视角,以“国培计划”为例,重申了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地理课程创新和提升中学教师地理素养的重要意义(第3期)。可见,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牵涉到教师自身,更是新课改顺利推进的重要一环,与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专业生活密切相关,还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四)地理高考试题研究
地理高考试题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虞文君等人以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三套卷为例,侧重从凸显地理核心价值观、着力地理核心能力考察、彰显地理思维过程和品质等方面,对地理试题特点及教学导向进行了探讨(第10期)。相炜地理研究室在对2017年高考地理七套卷(全国3套+地方4套)考点分布和热点问题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试题的总体情况做了评价,研究发现试题在总体上呈现出守正与出新并重的特点,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每套试卷和而不同,并选择典型例题做了具体说明,最后从教学导向、新旧过渡、素材选取和难度等方面提出了高考命题的8条建议(第10期)。周义钦对高中地理考试中的合格考、等级考和高考三类考试,从内涵功能、命题范围、能力要求及其试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三类考试试题的编制在总能力要求上具有一致性,在微观层面的具体能力上又有所差异(第6期)。郑永胜通过命题原创试题的认识和试题命题实践,以亲身经历阐释了命题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总结了原创试题的命题方法(第2期)。
三、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景展望
(一)地理核心素养研究方面
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时下的核心素养,无一不是课程改革中具有统筹、引领、象征和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国家在顶层设计的两个标志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相继提到要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追根究底,一系列的课改变化旨在形塑“受过教育的现代人”[3]纵观以往研究,地理核心素养被提炼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观念,这是作为最基本也最重要素养的中国式表达,终极目标是重新解析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投射到地理教育中就是要处理好人地关系,而人地关系的研究并非地理学科的唯一不可替代,而是全人类的生命触点,需要多元化跨学科的融合。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与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如何、在地理教育中应该怎样有效落实、怎样兼顾地理教育中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等问题,有待考量。
(二)地理教学评价研究方面
地理教學若不能合理评价,势必会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定量评价作为一种主流评价模式风靡至今,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式微之势,如何要协调好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结合依然悬而未决。不可否认,提及地理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学评价,而评价的依据往往多源于考试的结果,当今的地理考试包括高考皆属于着眼于事实判断的量化评价的范畴,而定性评价则是基于对价值的判断。地理考试作为地理教学的基本环节,承担着基本的反馈、调节和改善地理教学的任务,如何处理好考试(测量)与评价的关系,更好的发挥地理考试分数的解释功能和意义再赋功能,有待进一步思考。在当下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被异化为基础教育终结考试的怪象下,如何唤醒地理教学评价对学生生理性、文化性生命的关注,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三)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方面
“生之不存,师将焉附”,教师专业发展溯源于教师争取自己权益失败后反思的结果,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如此,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告诉我们,不存在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反映在地理教学中,即地理学科的教学应该是教育的教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至少蕴含着地理教师的不可替代性、终身学习和服务学生三个特点。其专业发展是一个从走上讲台到研究讲台的过程,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起最直接、最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学生。学生作为地理教师提升地理素养,获得尊严感、价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金钥匙,同时也是支持其地理教学行为的有力保障。地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地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是地理学习的生命,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置身于中国化的课堂,本土化的地理教与学的现实中去理解,基于理论视域下来探究地理教师、地理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关系还需要加强。
(四)地理教育研究方法方面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地理教育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等,而欠缺行动研究和理论研究。在今后的地理教育研究中要重视多种方法的融合,综合运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混合研究”。
参考文献:
[1]常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实践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3):35-37.
[2]李健,赵峰.例谈表现性评价在地理教材“活动”栏目中的应用——以“分析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对策”为例[J].地理教学,2017(4):22-25.
[3]刘庆昌.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4):35-41.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Hotspots in Geography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2017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opy Newspaper
Information, “Middle School History, Geography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Geography Education Paper is Analyzed.
WUTianhong1, LI Teng2, JIAO Zhenlan3,Asker4
(1.3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Akto County Baren Township KuG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Kirgiz, Xinjiang 845450, China;
4 Akto County Baren Township Qezel Wu Si Tang primary school, Kirgiz, Xinjiang 84545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education papers reprinted in the history, geography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high school in 2017, we can see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hot spots in the research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n China are widely involved in geography curriculum research, geography teaching research, geography teac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geograph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questions research and so on.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geographical core literacy in the new perspective, the study of geography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of geograph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geography education.
Key words: ????NPC copy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geography education research; hotspots; retrospect;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