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高考主观题答案

    张代明

    【摘 要】写主观题答案,是一个考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考生在做题时,应分析题眼,读懂题面;依托原文,紧扣中心;逐点表述,层次明晰。

    【关键词】主观题;答案;题眼;题面

    近年来,高考题中主观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主观题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作答,既考察了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所写答案只有准确、规范、完整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这一点在诗歌和文学作品鉴赏题中尤显重要。

    在读懂原诗文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作答准确、规范、完整呢?下面总结了三点。

    一、分析题眼,读懂题面

    考生们花了很大精力去研读原诗、原文,往往忽视了题目的要求,导致答偏答错,本已读懂的诗文,却丢了许多分,实在冤。题目要求是考试竞争的规则,只有对规则明了,把握出题者对考生作答的要求,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对题目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抓住关键词,扣住题眼。例如2007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第二题:“诗人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题中首先提示了“诗人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然后又问“全诗是怎样表现的”,题干中这几点信息都很重要,值得研品:既然提出“集中体现”在“乱”字上,答案的中心内容就应分析“心绪之乱”;既然是“全诗”,就应从首联到尾联均需关注;既然是“怎样”,就应该把所有的表现手法都要简析到。明白了题干要求后组织答案,才能做到角度准确,分析完整。

    再如2007年湖北卷第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这一题实际是两问,先问“场景描写的特点”(其实根据参考答案应为“描写的场景有何特点”),后问“场景描写”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撇开第一问,以第二问为例分析。毫无疑问考生一定要抓住“作用”二字理解题干要求。是什么的作用?“场景描写的作用”。这是一篇小说,第一段中的“场景”就是小说的环境描写。有“清澈”的河水“在沙滩上闪烁”,还有“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边铺着“均匀细软的沙滩”等等。问题也就是“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再结合所给选文,既然是小说,那么肯定要分析景物描写与人物塑造(这是小说的主要任务)的关系;既然是抒情性很强的散文化的小说,那么肯定要分析景物描写与抒发感情的作用。这样抓住“作用”这个题眼,通过分析,明确了题目要求,作答就不会跑偏了。

    二、依托原文,紧扣中心

    考生组织答案,有时会觉得无从下手,心中好像明白了,笔下写出来却跑了调;或是答案过于笼统、概念化,具体的诗文具体的题,答案却放之四海皆准。跑了调的要扣分,放之四海皆准就是不准。为使我们所写答案准确、具体、完整,组织答案必须以原诗原文为依托,紧扣中心。

    例如2007年全国卷Ⅱ诗歌鉴赏第一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这一题考察“炼字”,其实诗歌“炼字”也就是“炼意”。考生不难找出“白水明田外”中的“明”,“碧峰出山后”中的“出”。题目中还要求“简要分析”,“分析”就必须要扣住原诗题中和第一句都提到的“新晴”这个中心,并以之为依托,字不离句作出具体分析——“这两字充分显示了‘新晴景色特点:田野外河水上涨,阳光四射,水波粼粼,格外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下清秀可爱犹如从大地上探出一般,层次丰富,清新宜人。”

    许多诗歌鉴赏题目中都明确要求“请具体说明”、“试简要分析”。不管题干中提不提出要求,我们作答时都应该照顾原文,以原文的相关上下文作为依托,所写答案要具体涉及到原诗中的所写意象、所写人物或所叙之事。再者,试题虽然只就某一字、某一句、某一联设问,但答案往往要顾到全诗的中心内容或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即使没有必要对中心作具体阐述,也一定不要游离中心甚至悖于中心。

    依托原文,紧扣中心,在散文鉴赏的答题中更显重要,《考纲》中明确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果不以原文为依托肯定行不通,甚至有的复习资料还总结“答案就在原文中”。实际上,文学作品鉴赏无论是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分析综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还是考察鉴赏评价的能力,我们考生组织答案时都要结合相关上下文,虽然不需要原文照搬,但是要尽量利用原文中的词句。所写答案一定要紧紧扣住文学作品的中心主旨。

    例如2007全国卷Ⅰ第15题解释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这一题虽然是理解两个句子,但是要能准确地写出答案,必须以依托上下文,扣住全文的中心。两句子写两种不同的环境对人的不同影响,正好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文章的主旨:(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得坚强;(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练意志。

    三、逐点表述,层次明晰

    高考评分分要点给分,答对一点给一点的分,因此写答案时有“采分点”之说,意即答案能得分的要点。我们观察一些题目的赋分也能推知:4分题往往两个得分点,即使答案可能有三个要点,也是一点两分,答对两点给全分;6分题往往三个得分点。

    有的题目已经明确要求“请分点作答”,有的没有明确要求,不管题目要不要求,所写答案均应尽量做到分点作答,使要点清楚明白地呈现在阅卷者面前。

    例如2006年安徽卷文学作品鉴赏第一小题:作者在行呤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根据文意答案应分作三点来写: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馆。

    又如前面所举2007年湖北卷第16题的第二问答案也应分两点作答:①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②景中融情,表现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有的题目回答还要用分析概括(总说与分说)的方式使答案层次明晰。例如诗歌鉴赏题中的考察炼字、表现手法时一般采取总分式(或分总式),先概括说明炼字的作用或指出所采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和词句分析作答,如果有几个要点也应分点说明。

    例如前面所举例2007年四川卷诗歌鉴赏第2题答案应写为: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园之思。(总写)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烛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第一点);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第二点);颈联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第三点);尾联用衬托手法,用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第四点)。这样层次清晰、要点明确,就能无限接近标准答案了。

    在文学作品鉴赏中针对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些考点的问题作答时,一定要做到层次明晰,有总有分,分述时要做到要点明晰,必要时还应用数字标明其层次。

    写主观题的答案,是一个考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希望以上分析能对同学们做语文高考试卷时写好主观题答案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