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混合式学习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赵佳靓 朱琳 王娟 李恋恋 王静贤 段玉茹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以理念、技术和教学法创新等落实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混合式学习已成为未来教育的方向。对高校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方案等方面展开调查,以促进基于移动终端的线下和线上教学的有机结合,转变高校的教与学方式。研究发现,移动终端学习的优势和意义明显,但多数学生缺乏对移动终端学习的深度了解;学生获取移动终端学习方式的渠道单一,相应宣传推广不力;移动终端学习需要和传统学习进一步结合,发挥混合式学习效果。
关键词 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学习APP;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4-0021-04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 era, blended learning with innovativeideas, technologies and teaching methods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blended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 existing problem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programs to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offline and online teaching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s, and trans-form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udy presents that th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mobile terminal learning are obvious, but most students lack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mobile terminal learning. Students have a single channel to acquire mobile terminal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re not effective. Mobile terminal learning needs to be further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learning to play a blended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mobile terminal; blended learning; learning APP; rain classroom
1 引言
混合式学习最早出现在企业培训领域,是结合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1]。2003年,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将混合式学习列为知识交付产业的十大趋势之一[2]。美国新媒体联盟2015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和高等教育版也指出,加速K-12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近期趋势之一是较多地采用混合式学习[3]。
在我国,2003年,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概念。近年来,广大教育研究者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形成诸多研究成果,如李克东教授对混合学习的原理及应用模式的分析[4],黄荣怀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框架,但目前国内较多地关注理论研究。
“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已成为未来教育的方向。为此,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对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混合式学习开展进行调查,以促进混合式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 调查概述
研究目的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研究对移动终端现状进行调研,旨在探讨混合式学习应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推动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教学改革。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高校学生,主要采取網络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在筛选掉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18份。从调查结果看,男生85人,占39.53%;女生130人,占60.47%,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女生偏多。其中,大一学生166人,占77.67%;大二学生18人,占8.37%;大三学生18人,占8.37%;大四学生11人,占5.12%;研究生1人,占0.47%。专业所属类别中,工学学生有46人,占21.6%。
研究的信效度 ?在广泛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在初始问卷形成后进行测试,并根据结果进行了修改。问卷共22道题,内容主要涉及学习者对移动终端的了解、移动终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等。另经SPSS 17.0对调查数据的可靠性验证,问卷的Alpha信度系数为0.810>0.80,说明本问卷各题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较好,符合问卷的信度检验标准,调查具有较高信度。
研究内容及数据处理方法 ?调研围绕四方面展开:对移动终端的认识和了解;移动终端的使用现状;移动终端存在的问题;对移动终端未来发展的建议。研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及样本 ?本次研究对象为各个高校参与使用移动终端的本科生,主体为江苏师范大学参与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混合式学习应用的本科生。研究在初始问卷设计完成后,选取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等专业学习者进行预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习者对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混合式学习了解甚少甚至无了解。为保证收集的数据有效,第二轮问卷选取对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混合式学习有了解的学习者进行调查,被试主要是本科生。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移动终端的认识与了解
1)雨课堂等移动终端学习APP的获知通道。调查对象中,从未听说过移动终端学习APP的有95人,占44.19%;听说过但不了解的有48人,占22.33%;听说过,也有一定了解,但不经常使用的有42人,占19.53%;已尝试过使用移动终端的有30人,占13.95%。分析可知,经过教师推荐学习APP的学生接受度相对更高。由此预测,移动终端学习APP了解率和其传播广泛度存在关联。
调查显示,44.19%的调查者没听说过雨课堂等学习APP;在接触到雨课堂的调查者中,42.5%由教育部门或学校公告得知,40%为朋友、同学推荐,22.5%通过个人需要专门搜索得知,32.5%由在线媒体得知,8.33%由离线媒体得知,10.83%通过其他方式了解。调查还涉及对移动终端学习APP的利用,如雨课堂(占39.17%)、蓝墨云班课(占28.33%)、对分易(占13.33%)、课堂派(42.5%)、微助教(占20%)、课立方(占17.5%),其他占15.83%。由此可见,雨课堂是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学习的主要APP。
2)雨课堂等移动终端学习APP的使用目的。调查可知,学生使用雨课堂等APP的目的为: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占55.32%),对部分知识点做全面了解(占37.87%),研究雨课堂(占11.49%),雨课堂灵活方便(占44.68%),满足自身兴趣爱好(占52.77%),老师或学校要求(占22.13%),其他(占2.98%)。可见,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是学生使用雨课堂的主要目的。
3)雨课堂移动终端对学习者的帮助情况。该部分涉及雨课堂对学习者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是否有帮助。调研获知,1.6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21.67%认为有帮助,48.33%认为一般,28.33%认为帮助较大。对在雨课堂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收获,7.5%认为没有收获,25.83%认为收获比较小,49.17%认为收获一般,17.5%认为收获很大。可见,大部分学习者在雨课堂的使用和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
移动终端的使用情况
1)移动终端APP的使用次数。移动终端APP的利用率并不高,能廣泛利用APP的学生只占20.83%,偶尔利用APP进行学习的占65%,几乎没有利用过APP学习的占14.17%。分析可知,听过并对移动终端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对其接受度相对更高,也更愿意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由此预测,移动终端APP的使用频率和其传播广泛度有一定关联性。
2)移动终端的使用效果。调查数据显示,28.33%的学习者认为APP学习帮助大,48.33%认为APP学习效果一般,21.67%认为APP给他们学习的帮助较小,1.67%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无帮助。可见,大多数学习者能在雨课堂中受益,但有少数学习者对雨课堂的利用尚欠缺。
调研还表明,学习者普遍认为移动终端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占40.83%);无法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占26.67%);互动交流少、反馈不及时(占33.33%);强调学习资源的组织和开发;缺少学习过程的约束自律(占40.83%);不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占35%);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占26.67%);偏重形式上的混合学习(占21.67%);等等。
3)移动终端学习的使用时间合理性。调查数据显示,50.83%的学习者每周累计使用移动终端学习不足两小时,21.67%的学习者使用2~4小时,8.33%的学习者使用5~7小时,10.83%的学习者使用>7小时。另外,28.33%的学习者对利用移动终端学习时间周期安排不清楚;19.17%的学习者认为1~2个星期较合适;25%的学习者认为一个月内较合适;19.17%的学习者认为1~2月完成学习较合适;8.33%的学习者认为两个月以上较合适。
移动终端使用的影响因素 ?如图1所示,数据表明,影响移动终端使用的因素有:是否有网络连接,是否熟悉移动终端(54.17%);宣传推广力度、课程所属学校知名度、授课教师影响力(54.17%);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内容与专业的相关程度,主讲教师的授课方式(56.67);教学资源的可获取性,互动交流模块是否完善(47.5%);个人的学习习惯、兴趣(47.5%)。
调查可知,名师讲课是一种优势,基于雨课堂的课程资源对学习者有一定吸引力;同时,学习者应有自主意识。
4 研究结论
移动终端学习的优势和意义明显,但多数学生缺乏对移动终端学习的深度了解 ?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此外,移动终端学习可以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机会,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混合式教学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延续性创新的新思路[5]。但学习者对移动终端学习了解度甚低,多数学生虽然有一定了解,但对雨课堂等教学平台缺乏经常性使用。
学生获取移动终端学习方式的渠道单一,相应宣传推广不力 ?大部分学生通过学校课堂进行移动终端学习,一旦缺少教师要求,很少会有学生主动使用。因此,要加大基于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的宣传力度,鼓励师生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提高教育部门关注度。
移动终端学习需要和传统学习进一步结合,发挥混合式学习效果 ?多数学生认为移动终端学习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缺少师生交流和约束,过于偏重形式上的混合式学习。学生大都认为翻转课堂即线上自主学习+课堂辅导+线上或线下考试的融合模式值得采用。教师不应该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这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相悖。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6]。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可以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学生普遍喜欢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但学习效果仍需加强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混合式学习,他们认为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以及碎片化课件可以对未来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学生接触较少、缺乏自觉,其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移动终端学习,加强此类平台的监督评估机制。
5 对策与建议
加强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平台宣传,宣传其特点和优势 ?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学习者完全不了解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方式,部分学习者不知道混合式学习的途径或手段,因此要加强此类学习平台的宣传,依托网络课程及APP等信息平台,提倡移动、体验式学习,突出其优势和意义[7]。此外,在已经开展混合式学习的高校中,可以利用学生自身影响力进行宣传;同时借助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固定每日推送相关消息。高校教师也应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优质资源信息。
转变学习方式,将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 ?调查发现,能够广泛利用APP的学生只占20.34%,真正能有效利用移动终端学习的学生只占五分之一。通过对移动终端学习的深度了解,学生通过教师和平台推荐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结合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如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在听说课上仍然以听说教材为主,辅以网络和英语学习APP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说练习;但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的共同学习,也可以是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课上、课下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8]。
将移动终端融入高校课堂,推动传统教学改革 ?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混合式学习,这对学习者的学习、生活能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对利用移动终端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很高的期望,学校应顺应学生意愿和教育发展趋势改革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打开了突破口[9]。目前,部分高校已利用移动终端开展混合式学习,其中大部分是利用典型公众平台进行教学实践,辅助课堂教学,支持正常教学;同时,移动终端作为社会化学习工具,还可以开展非正式学习,该教学方式有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更利于因材施教[10]。各大高校应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来推动教育改革。
明确受众,扩大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的使用范围 ?不同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对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的需求量与需求方向不尽相同,大二、大三学生需求量较大,这是因为该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样,在移动终端中的软件与应用的开发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应注意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并结合学生目前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对相关课程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学习资源的精、准。
6 结语
當前,我国已进入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混合式学习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构建在线教育发展、重塑大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促进知识传播和发展、推动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混合式学习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共享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学习效果,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最有效的学习。因此,笔者坚信,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必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未来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近十年混合式学习研究趋势分析:基于2005—2015教育技术领域学位论文[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6):73-81.
[2]邱昭良.混合式学习 运营为王[J].现代企业教育,2013(3):88-90.
[3]NMC地平线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等.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42.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5]戴永辉,徐波,陈海建.人工智能对混合式教学的促进及生态链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2):24-31.
[6]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7]汤发俊.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7,1(6):98-100.
[8]赵楠,任志祎,张美.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5(3):50-52.
[9]靳涌韬,吴秀莹,韩博旭.关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思考[J].才智,2018(21):152.
[10]魏利峰,王晓希,王梦瑶.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系统分析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