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巡视工作 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刘超美 高海涛
建立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为了在高校中更深入地开展巡视工作,课题组在深入学习中央最新精神的基础上,先后走访了教育部直属司、北京市委巡视组、北京市教育工委等上级部门,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等10余所被巡视高校,对10多位教育部党组巡视组和高校巡视组成员进行了访谈,对4所被巡视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处级及以上干部发放了187份调查问卷,认真总结了高校巡视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巡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巡视工作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为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关于高校开展巡视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于高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实现巡视监督与干部考察、日常管理的结合,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部委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的巡视工作陆续展开。截至2009年底,教育部党组巡视组对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51所直属高校进行了巡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巡视组对北京舞蹈学院等5所高校进行了巡视。各巡视组围绕如下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部门决议、决定的情况;处理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的情况;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开展作风建设情况;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等。
高校开展巡视工作的实践证明:巡视工作能极大地加强上级党委对被巡视高校情况的了解,有力地促进被巡视高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被巡视高校的党内民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被巡视高校普遍对于巡视工作持积极态度,巡视工作受到被巡视高校的欢迎,实现了被巡视高校党委和广大教职工“双满意”。
高校巡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
1.巡视的对象和主要工作内容不明确
由于种种原因,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一直是我党内部监督的难点和盲点。为了弥补现有监察制度的缺陷,解决“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的问题,巡视制度应运而生,主要对象是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重点是党政“一把手”。而从高校巡视的现实情况来看,巡视工作的对象、内容还不够突出:一是巡视对象有消散在“班子成员”中的倾向,没有对“一把手”形成直接的压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对巡视制度不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如在被巡视高校的调研中,对巡视制度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只占36.56%,一般了解的人占39.25%,不太了解的人占24.19%。关于巡视制度的定位,只有28.57%的人选择“解决一些现有纪检监察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这说明对巡视工作的宣传还不是很充分。二是目前要求巡视的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虽涉及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导致缺乏针对性。高校的巡视工作应该重点针对现有的监察系统无法监督的、暴露问题最多的、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不应该面面俱到。
2.巡视干部的选用、培训、考核、激励等机制尚不健全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的巡视队伍对于巡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研中,有45.03%的人认为,目前巡视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人员临时委派缺乏固定性;有28.65%的人认为最大问题是人员构成不够专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巡视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调研中,60.32%的人认为巡视组的反馈意见非常或比较中肯,19.57%的人认为评价一般,20.66%的人认为评价不中肯。此外,在调研中也发现对于巡视干部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是更多地依赖巡视干部的自觉。
3.巡视机构与组织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各省关于巡视工作的相关规定,巡视组由上级党委授权,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其职责定位主要限于发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巡视组这种派出机构与组织、审计、财政、检察等各个监督部门的关系,巡视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关系还比较模糊,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配合,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一方面,巡视组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监督机制,导致巡视组在短期内难以处理涉及面广、隐藏较深的问题。在调研中,有高达60.82%的人认为这是巡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另有43.27%人抱怨巡视的时间太短。另一方面,巡视的成果也很难为其他监督部门所用。
4.在巡视成果运用上不够充分
重巡视、轻整改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巡视结果和巡视整改情况,还没有在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在调研中,51.36%的人认为被巡视高校的整改措施有力,27.03%的人认为评价一般,13.51%的人认为效果很差,10.81%的人认为无法评价。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很好地研究解决。
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巡视工作的措施
1.明确巡视工作定位,突出巡视工作重点
巡视组是上级党委的“眼睛”和“耳朵”。为了确保巡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必须为巡视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大力重视对巡视工作的宣传。巡视组能不能获得真实的情况,关键在于是否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的前提是让他们对巡视制度的定位有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明确巡视工作的重点。巡视工作的定位决定了巡视工作重点应该关注现有监察系统无力解决、问题暴露最多、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调研中,被巡视高校对于巡视主要内容的认识是,64.29%的人认为应该关注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情况,54.40%的人认为应该关注干部的选拔任用,53.85%的人认为应该关注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考虑到不同的高校情况不尽相同,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巡视的重点内容,把全面巡视与集中专项巡视结合起来。无论侧重哪个方面,都应围绕“一把手”的权力重心开展巡视。
2.优化巡视工作队伍,强化巡视人员管理
巡视工作队伍首先要确保专业化和精英化。在巡视队伍的建立方面,教育部的巡视专员制度很值得借鉴和推广。教育部聘请38名具有丰富高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作为巡视专员,这些老同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巡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对巡视工作干部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内部交流,不断更新和充实新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同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重视对于巡视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建立巡视工作业绩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有效问责制度。通过追究巡视工作的责任,促进巡视干部端正巡视动机、增强监督能力、提升巡视效果。建议增加激励内容与形式,对于在巡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表现不称职的应及时撤换。
3.健全巡视监察制度,提升巡视工作效果
巡视制度是为了弥补现有监督制度的缺陷而设立的,它与其他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巡视制度的功效,共同实现有效监督的目的,巡视组应该充分吸收组织、审计、财政、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的优秀人员参加,这样既可以解决巡视队伍专业化、结构化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巡视制度和其他监督制度的衔接问题。目前一些地方、企事业单位巡视中实行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教育部门应大力推广,巡视组在出发前由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介绍情况,巡视组在巡视结束后在上述各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上汇报巡视成果。通过巡视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结合,巡视组与各级党委、各个监督部门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4.重视巡视成果利用,提高巡视工作成效
巡视结果转化为整改落实成果是巡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取信于民、尊重群众监督权利的重要体现。为了进一步促进巡视成果的运用,可以采取进一步加大巡视情况反馈的力度、公开巡视报告等措施,通过把上级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促进巡视成果的运用;通过回查巡视,促使被巡视高校认真进行整改;可以建立巡视情况简报、巡视情况报告、要件专报等信息反映渠道,实现巡视成果在不同监督部门的共享机制等。随着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必将在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刘超美系该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实习编辑:祖 迪]
建立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为了在高校中更深入地开展巡视工作,课题组在深入学习中央最新精神的基础上,先后走访了教育部直属司、北京市委巡视组、北京市教育工委等上级部门,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等10余所被巡视高校,对10多位教育部党组巡视组和高校巡视组成员进行了访谈,对4所被巡视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处级及以上干部发放了187份调查问卷,认真总结了高校巡视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巡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巡视工作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为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关于高校开展巡视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于高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实现巡视监督与干部考察、日常管理的结合,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部委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的巡视工作陆续展开。截至2009年底,教育部党组巡视组对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51所直属高校进行了巡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巡视组对北京舞蹈学院等5所高校进行了巡视。各巡视组围绕如下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部门决议、决定的情况;处理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的情况;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开展作风建设情况;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等。
高校开展巡视工作的实践证明:巡视工作能极大地加强上级党委对被巡视高校情况的了解,有力地促进被巡视高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被巡视高校的党内民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被巡视高校普遍对于巡视工作持积极态度,巡视工作受到被巡视高校的欢迎,实现了被巡视高校党委和广大教职工“双满意”。
高校巡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
1.巡视的对象和主要工作内容不明确
由于种种原因,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一直是我党内部监督的难点和盲点。为了弥补现有监察制度的缺陷,解决“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的问题,巡视制度应运而生,主要对象是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重点是党政“一把手”。而从高校巡视的现实情况来看,巡视工作的对象、内容还不够突出:一是巡视对象有消散在“班子成员”中的倾向,没有对“一把手”形成直接的压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对巡视制度不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如在被巡视高校的调研中,对巡视制度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只占36.56%,一般了解的人占39.25%,不太了解的人占24.19%。关于巡视制度的定位,只有28.57%的人选择“解决一些现有纪检监察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这说明对巡视工作的宣传还不是很充分。二是目前要求巡视的5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虽涉及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导致缺乏针对性。高校的巡视工作应该重点针对现有的监察系统无法监督的、暴露问题最多的、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不应该面面俱到。
2.巡视干部的选用、培训、考核、激励等机制尚不健全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的巡视队伍对于巡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研中,有45.03%的人认为,目前巡视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人员临时委派缺乏固定性;有28.65%的人认为最大问题是人员构成不够专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巡视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调研中,60.32%的人认为巡视组的反馈意见非常或比较中肯,19.57%的人认为评价一般,20.66%的人认为评价不中肯。此外,在调研中也发现对于巡视干部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是更多地依赖巡视干部的自觉。
3.巡视机构与组织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各省关于巡视工作的相关规定,巡视组由上级党委授权,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其职责定位主要限于发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巡视组这种派出机构与组织、审计、财政、检察等各个监督部门的关系,巡视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关系还比较模糊,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配合,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一方面,巡视组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监督机制,导致巡视组在短期内难以处理涉及面广、隐藏较深的问题。在调研中,有高达60.82%的人认为这是巡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另有43.27%人抱怨巡视的时间太短。另一方面,巡视的成果也很难为其他监督部门所用。
4.在巡视成果运用上不够充分
重巡视、轻整改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巡视结果和巡视整改情况,还没有在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在调研中,51.36%的人认为被巡视高校的整改措施有力,27.03%的人认为评价一般,13.51%的人认为效果很差,10.81%的人认为无法评价。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很好地研究解决。
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巡视工作的措施
1.明确巡视工作定位,突出巡视工作重点
巡视组是上级党委的“眼睛”和“耳朵”。为了确保巡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必须为巡视组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大力重视对巡视工作的宣传。巡视组能不能获得真实的情况,关键在于是否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的前提是让他们对巡视制度的定位有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明确巡视工作的重点。巡视工作的定位决定了巡视工作重点应该关注现有监察系统无力解决、问题暴露最多、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调研中,被巡视高校对于巡视主要内容的认识是,64.29%的人认为应该关注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情况,54.40%的人认为应该关注干部的选拔任用,53.85%的人认为应该关注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考虑到不同的高校情况不尽相同,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巡视的重点内容,把全面巡视与集中专项巡视结合起来。无论侧重哪个方面,都应围绕“一把手”的权力重心开展巡视。
2.优化巡视工作队伍,强化巡视人员管理
巡视工作队伍首先要确保专业化和精英化。在巡视队伍的建立方面,教育部的巡视专员制度很值得借鉴和推广。教育部聘请38名具有丰富高校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作为巡视专员,这些老同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巡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对巡视工作干部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内部交流,不断更新和充实新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同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重视对于巡视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建立巡视工作业绩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有效问责制度。通过追究巡视工作的责任,促进巡视干部端正巡视动机、增强监督能力、提升巡视效果。建议增加激励内容与形式,对于在巡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表现不称职的应及时撤换。
3.健全巡视监察制度,提升巡视工作效果
巡视制度是为了弥补现有监督制度的缺陷而设立的,它与其他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巡视制度的功效,共同实现有效监督的目的,巡视组应该充分吸收组织、审计、财政、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的优秀人员参加,这样既可以解决巡视队伍专业化、结构化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巡视制度和其他监督制度的衔接问题。目前一些地方、企事业单位巡视中实行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教育部门应大力推广,巡视组在出发前由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介绍情况,巡视组在巡视结束后在上述各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上汇报巡视成果。通过巡视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效结合,巡视组与各级党委、各个监督部门的有效配合,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4.重视巡视成果利用,提高巡视工作成效
巡视结果转化为整改落实成果是巡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取信于民、尊重群众监督权利的重要体现。为了进一步促进巡视成果的运用,可以采取进一步加大巡视情况反馈的力度、公开巡视报告等措施,通过把上级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促进巡视成果的运用;通过回查巡视,促使被巡视高校认真进行整改;可以建立巡视情况简报、巡视情况报告、要件专报等信息反映渠道,实现巡视成果在不同监督部门的共享机制等。随着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必将在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刘超美系该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实习编辑:祖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