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应从根本上抓起
黄慧强
【摘 要】写作教学应从情感入手。“情”,使学生催生了写作的冲动;“情”,使学生产生了精神的营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情感;精神营养
古人论述诗歌的产生时,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里的“志”便是“好、恶、喜、怒、哀、乐”等等“情”。我们知道,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其根本是出于需要,可以是功利的需要,也可以是审美抒情的需要,还可以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不同层级的需要,也可能同时存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伴生着情感的需要,甚至有时情感本身就是这些需要产生的诱因。可以说,在实用文写作或者是文学创作中,情感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很多学生畏惧作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情感,或者没有唤起学生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不能感受、体会类似的情感,因而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话可谈,内心根本就没有要倾吐的激情与内容,自然视作文为难事,敬而远之。而当有了某种因素的强力触发,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由情感体验伴随着、带动着的生活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就会汹涌而出,许多原本不相干的画面、细节、理念就会在刹那间产生某种联系,如电影的蒙太奇艺术一般,使一切都活了,都有了新的意蕴。此时此刻,思维空前活跃,情绪非常高涨,倾诉便成了生命的需要,成了一种必然。一旦到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就是写作基础最差的学生也会写出一些感人至深、启人深思的文字。可见,情是开启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是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改善学生写作困境是有帮助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乐于表达。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也对“情感”提出了要求,以我的肤浅认识,“情感”维度应该涵盖学生情商世界所有构成元素的全面、健康、和谐发育,其中包括学生写作情感的发育。
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就如何从情感这个根本入手抓好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试以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背景:
我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城市独生子女,进取意识不强。另一部分是乡村来的孩子,较为拘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同学之间有些隔膜。存在着“一少二怕三多”的现象:课堂上,主动交流的人很少,都怕发言,怕写作文;写作上,仿抄多,假话多,空话多。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较好的方式。一次浏览网上新闻,偶尔看到一篇报道,说是发达地区家长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投资四五十万。这篇报道给了我灵感,联想到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写作教学活动:
第一步,课前,布置学生开展调查,了解、估算、记录自己从小到大花费了家长多少人民币,然后设计并填写调查表,时间是一周。
(说明: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
第二步,课堂上,在背景音乐(歌手苏芮演唱的《奉献》)的烘托下,学生口头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说明: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凸显情感的多重功能。)
第三步,寻找机会布置写作任务。
描述:
(一)梦里花落知多少
预备铃响起,学生看着屏幕上《奉献》的歌词,都很兴奋,跟着哼唱。“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上课铃拉响。背景音乐中,学生相继起来汇报各自的调查结果。
某农村学生:我大约用了家里2万。
师:这么一点钱,怎么够?
生:我自己经常打工,什么活都干过;又很节约。
师:具体说说,做过什么?
生:洗碗,挑煤,到工地上挑沙石砖头什么的……
(城市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一个身材并不强壮的同学。)
……
某城市学生:我最少花了12万。(大家都望着他,若有所思。)
师:你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生:我统计了生活费、旅游费、治疗费……
(说明:这一环节打开了一扇窗户。父母为儿女做了什么?同学的情况是怎样的?长辈的呕心沥血默默牺牲,城市与乡村差异很大的生活状态,原来一直被大家有意无意忽视的很多东西,现在都作为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进入了全班同学的视野,与学生的心灵产生高强度的交流碰撞,触发了大家的情感关注与理性思考,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几个维度的要求有了落实的可能。)
(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某学生:我可能用了3万多。
师:你父母是做什么的?
生:务农。
师:我们这样的地方,务农能够有多少收入?
生:还去小煤窑挖煤。
师:就是那种洞口直径大约1米多的小煤窑?(生点头)
人在洞里像牛一样拉着装煤的小船,只能手脚并用的爬行,以至手上的茧子比脚上的还厚?(生再点头)
我以前有一位学生,他就曾用饱含血泪的文字记录过自己的一段苦涩。他的父亲就是在低矮潮湿的小煤窑里为他干活,每天回来的时候只有眼睛是白的,全身其他部位都是黑黑的。
一次,煤洞塌方,他父亲的腰被砸断了,没钱上医院,就找了民间草医用草药包起来,躺在家里等待奇迹出现。有一天,这位同学吓得哭起来——他看见爸爸的手掌上大块大块的皮肤剥离下来,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后来,这位同学才知道那是厚厚的老茧,比脚上还厚的老茧。
同学,你的爸爸就是在这种随时可能塌方死人的环境中为你卖命?
生:是的……
我用的就是父母的血汗钱。
(全班动容。教室里只有深情的背景音乐在回响。)
(说明: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抓住教学契机,巧妙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催化“好、恶、喜、怒、哀、乐”等等“情”快速发酵,为学生顺利进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状态进行铺垫。)
(三)花儿静静地绽放
良久,一个平时很内敛的城市女孩举手:老师,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可以说一说吗?(师点头同意)
我有一次生病了,需要开刀。我躺在手术台上,等着麻醉。可是,麻药效果不好,加了药效果还是不好。只好忍着痛做手术……
妈妈在手术室外仿佛能够感觉到我的痛苦,再三要求医生同意她进来陪我……
妈妈穿着白大褂进来了……她流着泪抓住我的手……鼓励我要坚强……
我拼命地忍着……
妈妈看我实在是太痛了,怕我咬着舌头……她、她、她就把自己的手塞进了我的嘴里,她说“乖崽,你痛老火(方言)了就咬妈妈的手啊……
妈妈原来晕血……可是,可是她忍住了,一直陪我到手术结束……而我平时还一直烦她有些啰嗦……
这位女孩抽泣着,讲述着。
全班女孩的脸上都流着泪水,有的低声哭着……
男孩子们也都红着眼睛。
我久久无言。实在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这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