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

    彭凤

    [摘 要]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不仅为幼儿园德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幼儿园德育提出了新要求。幼儿园应重新审视德育的价值和功能,把德育视为幼儿发展的前提,通过与其他教育的有机结合,推动幼儿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关键品质和关键能力。遵循“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幼儿园德育应从培养幼儿的心灵美和行为美入手,重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及其实践路径,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发展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道德教育;幼儿园德育;道德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为先,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1]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开端,其根本任务是将幼儿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性的社会人,个体也只有在充分发展德性的基础上才能使自身发展成为更为完备的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也必须着眼于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个体道德的发展不仅具有历史性,同时还具有具身性,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强调道德实践的知行合一。[2]因此,幼儿园德育要凸显道德对于幼儿发展的根本性作用,突破传统德育离身性和外在性桎梏,[3]将幼儿德性的培育与幼儿的成人联系起来。[4]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审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可以进一步夯实幼儿园德育的理论基础,为幼儿的全面协调發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指引。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道德教育变革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德育逐渐从注重个体德性的培育转向个体对公共生活的参与,[5][6]将对幼儿的道德教育置于更为广泛和相互联系的思维视域下进行重新考察和对待,这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审视道德教育与幼儿发展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幼儿园道德教育是帮助和引导幼儿成人的重要手段

    “立德树人”是党中央根据当今世界变革趋势而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一基本问题做出的时代性回答。“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提出既为学校教育指出了根本方向,也拓展了教育的实践领域,对当前我国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是适用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7]“立德树人”强调树人先立德,强调立德与树人的结合。“德”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还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追求和法律素养等,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集中反映。[8]在发展个体良好德性的基础上,教育还要培养个体能够胜任社会工作和生活的综合素养,使其成长为具备良好生产和生活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和现代公民。[9]学前期是个体发展道德、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提出既指出了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也指出了德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有机结合的必要性。新时期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必须站在时代发展要求和促进幼儿个体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德育的内涵和价值,将其视为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努力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幼儿园道德教育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指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而是对个体全面发展的总体性关切,是一个涉及个体生命全过程和促进个体真正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模式。[10]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国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都在不同程度上蕴含了大德育视角下的各种道德要素。例如,社会参与就要求幼儿具备诚信友善、合作担当、信仰法律和生态意识等品质。由此可以看出,道德不仅表现为一种专门的品质,作为一套调整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它还广泛渗透于人的各项活动当中,是个体顺利开展其他活动的基本前提。幼儿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习得和内化人类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要素,只有使幼儿在生活体验和专门学习中发展宽泛意义上的道德,才能为他们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三)新时期幼儿园道德教育要求转变传统德育的低效境遇

    在传统幼儿园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幼儿的道德教育被划分为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两个基本范畴,道德多以教师的说教和课本的叙述为主,不注重幼儿道德行为发展的情境,造就了幼儿道德上的知行不一。这种传统德育不仅是一种课程德育,还是一种离身德育,因而实效性较低。对道德以及道德教育价值和意涵理解的窄化导致了道德沦落为书本知识,无法发挥其为幼儿个体成人和全面发展奠基的根本性作用。[11]这种忽视道德实践属性和基础性功能的道德教育致使幼儿不仅难以产生有效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也无法通过道德所生发出来的其他品质和能力来促进幼儿个体的整全发展。道德是在生活中自然孕育和生长的,只有通过生活践履方可获得,[12]要突破幼儿园德育低效性的桎梏,就必须将其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与幼儿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从个体与社会、自然、未来关系的高度去思考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德育是一种成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以促进幼儿道德自主建构的教育组织形式,幼儿德育的现代性要求以发展的理念来引导幼儿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并且将幼儿置身于历史、社会和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来发展他们的德性,使他们具备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关键品质和关键能力。[13]“立德树人”背景下我国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目标将不再只着眼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而是将“德”视为育人的根基和前提,将道德视为调整幼儿个体自我信念与行为、个体与社会以及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道德教育将幼儿培养成为有道德、有信念、有担当、有修养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在这一教育思想的关照下,幼儿园德育必须突破仅仅培养幼儿道德的认识局限,要将目标设定为全面培养幼儿的道德、理想和信念,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道德高尚且具有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个体,使他们能够良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以道德教育为先导,通过与其他领域学习的有机融合来提升幼儿的发展质量,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以真善美为原则来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使幼儿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的个体发展,能够正确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知行合一且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人。

    学校德育内容一般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二是道德品质,三是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四是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14]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道德教育不仅要着眼于规范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还要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信仰以及通过体验来表达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信念。只有在幼儿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并让他们在人世之初体验世界的美好,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道德的信仰,并时刻以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来促进自我不断走向美好和至善。基于此,“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心灵美、行为美来促进道德教育价值与功能的提升,在帮助幼儿成人的过程中将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个体的心灵是道德发生的根源,是个体过道德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达至心灵的至善至美才能获取健全的人格。[15]因此,幼儿园德育首先应关注幼儿的心灵,只有在幼儿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自觉,让他们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追求来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由于幼儿的思维和活动方式具有形象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幼儿园德育还应该通过道德实践来强化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道德体验论者认为,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世界,道德教育应该诱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凸显道德发展的体验性既符合道德生成的规律,又与幼儿的学习特点相吻合,在通过培养幼儿心灵美来开展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幼儿园德育还应该将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让幼儿表现出美好的行为来升华其对道德的理性认知。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的开展路径

    (一)建构园本德育活动体系,细化幼儿道德教育内容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幼儿园德育不仅指向幼儿道德的培养,而且着眼于把幼儿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完善、道德高尚和有责任担当的个体。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园实际将心灵美和行为美细化为不同的主题,其中心灵美包含爱国爱家、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学会感恩五个方面,行为美包含热爱劳动、节约勤俭、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健康生活五个方面。在不同的活动主题下,我们遵循内容要点、构建策略、具体内容的逻辑来建构相应的德育课程活动体系,所选取的内容都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例如,心灵美中的“诚实守信”主题的教育要点包含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等。而在行为美的主题建构中,“热爱劳动”主题的教育要点包含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折叠被子和整理床铺、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种植活动等。上述内容是基于宽泛意义上的德育而做出的选择,它凸显的是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基础性、生活性和体验性,让幼儿能够在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应的品质和能力。

    (二)拓展德育实施途径,为幼儿构建全息的道德教育环境

    为了突破传统德育的说教模式,为幼儿构建全息的道德教育参与环境,我们进一步拓展了德育的实施途径。首先,通过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来开展德育。其主要途径一是在五大领域教学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幼儿传递心灵美、行为美的有关内容,帮助幼儿树立明确的道德概念;二是在入园、盥洗、午餐和午休、离园等环节中进行有机渗透;三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渗透,通过开展小小值日生、升国旗等系列活动来对幼儿进行心灵和行为的陶冶;四是在聚焦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相机中进行渗透。其次,我们还通过国防教育等八个不同的专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这种全息的道德教育环境不仅为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还为幼儿的道德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场域,拓展了道德教育的内涵与范畴。

    (三)强化家园合作水平,提升幼儿德育效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园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要提升幼儿园德育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水平。为了形成幼儿道德发展的家园合力,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联系的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优化幼儿园德育开展的外在环境。家园合作渠道既包括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制度性渠道,又包括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活动、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册等项目性渠道,以及班级微信群、QQ群、微信平台等信息化渠道。幼儿园在建构德育课程活动体系的同时,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开展都要尽量兼顾家长对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参与。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园德育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丰富和全方位的道德发展环境,不仅发展了幼儿的道德品质,还为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7]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10-13.

    [2]孟万金.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一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11):69-73.

    [3]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132-138.

    [4]秦雪娇.幼儿德育生活化问题研究:以重庆市某乡镇为例[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2-3.

    [5]郑航.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兼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113-118.

    [6]龙宝新.专化与泛化:谱系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之思[J].中国德育,2018(4):21-25.

    [8]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N].北京日报,2014-01-13(2).

    [9]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10]戴锐,曹红玲.“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7(6):9-13.

    [11]高伟.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0-1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