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学为中心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王秀泽+孙佳+李霞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应该是创造情景,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不管教师的讲课如何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如果得不到学生智力的积极参与,有效的学习就不会发生。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切实加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1-0048-0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经常听到大家的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不愿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比较低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学改革滞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现在的学生出生在信息时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接收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途径等,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以他们的认知习惯和认知水平与他们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育。
一、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大部分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讲课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学生总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慢慢地学生就懈怠了。有的学生自己改变了学习方式,宁肯上课睡觉,晚上加班自学,也不愿听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这是学生自己进行了“课堂翻转”。长此下去,既浪费了课堂资源,又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有效的教学才会开始。课堂只是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传的是道,学生悟的是理,教材搭的是桥。课堂教学教师要精讲,有时少就意味着多,单纯的灌输是没有效果的,掰碎嚼烂的知识是没有味道的。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主要依靠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的品和悟,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等教学模式进入了课堂。作为大学物理改革试点班,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试点,我们设计的教学模式和一些措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们教学改革试点班采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由一名主讲教授和两名辅导教师组成。主讲教授全面负责教改班的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讲授、课后辅导、课程考核和教师培养;辅导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小班讨论和课后辅导答疑,同时肩负着通识教育渗透专业教学、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等任务,对个别有天赋的学生还需要有连续性和深入性的个别指导。
(二)教学模式
教改试点班共90人,分成3个小班,每班30人;每个小班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到4人。授课方式是大班上课,小班讨论。
1.大班上课的设计。(1)课前10分钟学生串讲。由指定小组讲解,主要针对上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并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其中困难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只要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讨论的过程就是相互启发、激发灵感的过程,也是使自己顿悟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2)主讲教授讲课。以问题驱动式和启发式教学为主,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学,摆脱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重点讲思路、讲主线、讲方法、讲知识的连接点,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3)下课前10分钟学生拓展。由另一组讲解相关内容的拓展知识,但并不要求讲深讲透,重要的是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使知识得以伸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
2.小班讨论的实施。小班讨论由主讲教授和两名辅导教师共同负责,分班讨论,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左右,讨论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1)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讨论题目。每组题目不同,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活化。学生分组准备,每组选定代表在讨论课上讲演,全班同学提问,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教师适当点评指导。另外,学生也可自选题目(必须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进行讲演。(2)小论文讲演。每学期每位学生必须撰写一篇2000字以内的小论文,经师生评审,优选部分论文在全班演讲。这样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由形成性成绩(40分)和终结性成绩(60分)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成绩包括课堂讲演(10分)、参与程度(5分)、小测验(10分)、小论文(10分)、作业(5分)。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基础知识部分的掌握情况主要由形成性考核来检验,通过课堂提问、随堂小测验、阶段性测验来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形成性成绩在教学过程中的杠杆作用,可使学生们意识到,依靠学期末应付考试式的突击学习是不行的。
2.终结性成绩。它是课程结束后期末考试的最终结果,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终结性考核的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物理知识自我构建的整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学思结合的拓展能力。期末考试的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综合分析题、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题。这样死记硬背、套公式的老办法不灵了,临时突击的效果没有了。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四、问卷分析
针对改革班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我们精心设计了18个问题,对全体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挑选出有代表性的8个问答罗列如下。
1.对上学期大学物理改革试点整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占86%;2.希望本学期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延续上学期做法的学生占82%;3.对试点班采用的期末考核方式“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93%;4.对形成性成绩的计分原则“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72%;5.认为小班讨论课的形式“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占75%;6.认为写小论文“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占80%; 7.认为教改对提高学思结合能力的作用“很大”和“较大”的学生占83%;8.认为试点班的做法及效果“超过预期”和“比较喜欢”的学生占92%。
综合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试点班的改革是给予充分肯定的,是积极参与的,是充满期待的。但是,对形成性成绩和小班讨论课的满意度相对偏低,这一点与我们预想结果是一致的。因为对形成性成绩的实施在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尚不够完善。因此其客观性、公平性受到部分学生的质疑,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两点说明
(一)为什么要学生讲
学生上讲台,不是为讲而讲。我们只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活化所学知识。学生要登台主讲,处于各种心理作用,他们会做充分的准备。其一,讲的内容必须自己彻底弄懂,并且设法让别人懂;其二,问题要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使大家积极参与;其三,要储备更宽广的相关知识,以备别人提问和质疑。所谓的学生讲,注重的不是“讲”,而是准备的过程,使学生有一种驱动力,在准备中学,在讲解中学,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这有个怎么理解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不见得教师滴水不漏地从头到尾捋一遍就叫完成,没讲到就是没完成。教师讲授的是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只要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路线清晰了,中间的一些“枝节”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益的。教师能让学生理解,但不能让学生掌握。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没有多少是教师课堂上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思路线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看书品和悟出来的,是在思考、升华、顿悟中掌握的。
六、几点体会
通过试点班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动参与的多了,被动听课的少了。一人发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共同讨论,全班受益。个人的讲演,都经过精心准备,印象深刻,不懂的越多想知道的就越多,准备就越充分,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越深。教育不是把一桶水灌满,而是要把一团火点燃。
2.表现欲增强了。改革初期,上讲台的学生表现出胆怯、畏惧、羞涩等特征,即使是上讲台大部分也是照本宣科。而现在,学生大胆了、张扬了、自如了,课堂发表成为常态。
3.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导向作用。形成性成绩的科学合理设计,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终结性考核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时各章节的课堂测验是激励、强化学生打牢基础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们只是在教学改革上迈出了一小步,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历次测验表明:教师课堂反复讲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记住,但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和演讲的东西都掌握得很好。这也说明,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否则学习效果与我们的预期有相当大的差距。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嘉毅,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 吴维宁,孙元平.形成性考评的实施方法——英国的经验与启示[J].考试研究,2015(2).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的价值应该是创造情景,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不管教师的讲课如何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如果得不到学生智力的积极参与,有效的学习就不会发生。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切实加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1-0048-0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经常听到大家的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不愿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比较低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学改革滞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现在的学生出生在信息时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接收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途径等,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以他们的认知习惯和认知水平与他们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育。
一、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大部分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的讲课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学生总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慢慢地学生就懈怠了。有的学生自己改变了学习方式,宁肯上课睡觉,晚上加班自学,也不愿听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这是学生自己进行了“课堂翻转”。长此下去,既浪费了课堂资源,又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有效的教学才会开始。课堂只是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传的是道,学生悟的是理,教材搭的是桥。课堂教学教师要精讲,有时少就意味着多,单纯的灌输是没有效果的,掰碎嚼烂的知识是没有味道的。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主要依靠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的品和悟,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等教学模式进入了课堂。作为大学物理改革试点班,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试点,我们设计的教学模式和一些措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们教学改革试点班采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由一名主讲教授和两名辅导教师组成。主讲教授全面负责教改班的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讲授、课后辅导、课程考核和教师培养;辅导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小班讨论和课后辅导答疑,同时肩负着通识教育渗透专业教学、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等任务,对个别有天赋的学生还需要有连续性和深入性的个别指导。
(二)教学模式
教改试点班共90人,分成3个小班,每班30人;每个小班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到4人。授课方式是大班上课,小班讨论。
1.大班上课的设计。(1)课前10分钟学生串讲。由指定小组讲解,主要针对上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并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其中困难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只要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讨论的过程就是相互启发、激发灵感的过程,也是使自己顿悟的过程,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2)主讲教授讲课。以问题驱动式和启发式教学为主,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学,摆脱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重点讲思路、讲主线、讲方法、讲知识的连接点,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3)下课前10分钟学生拓展。由另一组讲解相关内容的拓展知识,但并不要求讲深讲透,重要的是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使知识得以伸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
2.小班讨论的实施。小班讨论由主讲教授和两名辅导教师共同负责,分班讨论,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左右,讨论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1)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讨论题目。每组题目不同,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活化。学生分组准备,每组选定代表在讨论课上讲演,全班同学提问,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教师适当点评指导。另外,学生也可自选题目(必须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进行讲演。(2)小论文讲演。每学期每位学生必须撰写一篇2000字以内的小论文,经师生评审,优选部分论文在全班演讲。这样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由形成性成绩(40分)和终结性成绩(60分)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成绩包括课堂讲演(10分)、参与程度(5分)、小测验(10分)、小论文(10分)、作业(5分)。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基础知识部分的掌握情况主要由形成性考核来检验,通过课堂提问、随堂小测验、阶段性测验来完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形成性成绩在教学过程中的杠杆作用,可使学生们意识到,依靠学期末应付考试式的突击学习是不行的。
2.终结性成绩。它是课程结束后期末考试的最终结果,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终结性考核的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物理知识自我构建的整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学思结合的拓展能力。期末考试的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综合分析题、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题。这样死记硬背、套公式的老办法不灵了,临时突击的效果没有了。实践表明,这种考核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四、问卷分析
针对改革班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我们精心设计了18个问题,对全体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挑选出有代表性的8个问答罗列如下。
1.对上学期大学物理改革试点整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占86%;2.希望本学期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延续上学期做法的学生占82%;3.对试点班采用的期末考核方式“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93%;4.对形成性成绩的计分原则“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72%;5.认为小班讨论课的形式“很好”和“较好”的学生占75%;6.认为写小论文“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占80%; 7.认为教改对提高学思结合能力的作用“很大”和“较大”的学生占83%;8.认为试点班的做法及效果“超过预期”和“比较喜欢”的学生占92%。
综合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试点班的改革是给予充分肯定的,是积极参与的,是充满期待的。但是,对形成性成绩和小班讨论课的满意度相对偏低,这一点与我们预想结果是一致的。因为对形成性成绩的实施在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尚不够完善。因此其客观性、公平性受到部分学生的质疑,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两点说明
(一)为什么要学生讲
学生上讲台,不是为讲而讲。我们只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活化所学知识。学生要登台主讲,处于各种心理作用,他们会做充分的准备。其一,讲的内容必须自己彻底弄懂,并且设法让别人懂;其二,问题要能引起大家的兴趣,使大家积极参与;其三,要储备更宽广的相关知识,以备别人提问和质疑。所谓的学生讲,注重的不是“讲”,而是准备的过程,使学生有一种驱动力,在准备中学,在讲解中学,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这有个怎么理解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不见得教师滴水不漏地从头到尾捋一遍就叫完成,没讲到就是没完成。教师讲授的是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只要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路线清晰了,中间的一些“枝节”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益的。教师能让学生理解,但不能让学生掌握。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没有多少是教师课堂上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思路线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看书品和悟出来的,是在思考、升华、顿悟中掌握的。
六、几点体会
通过试点班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动参与的多了,被动听课的少了。一人发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共同讨论,全班受益。个人的讲演,都经过精心准备,印象深刻,不懂的越多想知道的就越多,准备就越充分,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越深。教育不是把一桶水灌满,而是要把一团火点燃。
2.表现欲增强了。改革初期,上讲台的学生表现出胆怯、畏惧、羞涩等特征,即使是上讲台大部分也是照本宣科。而现在,学生大胆了、张扬了、自如了,课堂发表成为常态。
3.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导向作用。形成性成绩的科学合理设计,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终结性考核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时各章节的课堂测验是激励、强化学生打牢基础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们只是在教学改革上迈出了一小步,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历次测验表明:教师课堂反复讲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记住,但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和演讲的东西都掌握得很好。这也说明,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否则学习效果与我们的预期有相当大的差距。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嘉毅,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 吴维宁,孙元平.形成性考评的实施方法——英国的经验与启示[J].考试研究,2015(2).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