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雷巍娥++赵其辉++曾琦斐

    【摘 要】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院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增强专业办学特色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这一中心工作,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调整专业结构,推进“双主体”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条件,推进生活教育,以及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加强与完善了教学的内涵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新突破。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9-0105-04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以及“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我院将人才培养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专业兴校、人才强校、勤俭持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最好的示范是学生”的办学价值观和“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这一中心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专业建设平台,提高培养品牌效应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的竞争力。一个专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看是否与行业、产业紧密对接,二看是否具有鲜明个性与特色,三看人才培养质量,四看学生、行业(企业)是否满意。因此,我们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重点专业为依托,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改造传统专业,合理设置新专业,培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以校企共建为载体,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切实加强专业的建设力度。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报考率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为依据,开发、设置、调整专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学院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对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与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二是重点建设具有品牌优势的农林类专业和医卫类专业。三是构建特色专业群。构建了适应行业、产业变化需要的以园林技术为代表的环境美化特色专业群,以畜牧兽医为代表的服务“三农”特色专业群,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绿色旅游服务特色专业群,以室内设计技术为代表的优化人居环境特色专业群,以护理为代表的社区卫生服务特色专业群,以药学为代表的药学特色专业群。四是对全院二级院系进行合并、调整。调整后全院设6院4部,优化了二级教学机构,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率。五是对招生专业进行深入的研讨,撤销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低的专业,新增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的口腔医学技术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小于20个学生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了关、停、并、转。经过调整优化,目前学院开设的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虽然招生专业数减少了,但招生人数却连年增加,每年的新生报到人数保持在5000人以上,提高了办学的规模和效益。

    二、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推进“双主体”育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主体”育人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重要路径,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1]我院在认真总结学院“十一五”期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践行协同创新理念,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巩固、完善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把握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融入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行业资源,寻找与企业、行业的共同点,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引入课程、引入现场专家、引入企业文化,探索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坚实平台。三是从订单式培养转变为校企联合培养,在合作中把握本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新技术、新成果,掌握专业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引领专业发展。四是在“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支持教师对“教学做”合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改进,支持教师和企业一起开发与“工学结合”配套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

    目前,我院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协)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师员工交互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已与200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就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兼职教师聘请、教职工挂职锻炼、技术科技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我院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吃苦耐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最好的示范是学生”已经成为全院师生的共识,也得到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引进骨干人才。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积极引进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来校任教,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聘请一批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2.推行导师传带。出台并实施了《关于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的实施细则》,每年聘任一批教授、博士为“青年教师传帮带指导教师”,“一对一”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3.启动“支柱工程”。出台并实施了《关于遴选优秀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的实施意见》,2012年至2014年,按晋升正高与副高职称两个梯队,分批遴选140名优秀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4.支持教师锻炼。为鼓励、支持和科学引导专业教师到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锻炼,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教师到一线锻炼的机制,出台了《关于专业教师到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锻炼的管理办法》,每年选派了40至50名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到一线锻炼。

    5.开展教师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境外专业培训;利用暑假、寒假,举办了全院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请校内、外专家讲座;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会。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教学研究、岗位练兵、学术交流等方式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多种渠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范式。[2]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导向。近年来,我院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市场,积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调整、系统优化与协同创新,两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重在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方案以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有专业开发并实施了综合实训项目。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该方案的修订,结合“教职成[2011]12号”、“教职成[2011]9号”和“教职成函[2012]12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增加了素质拓展特色课程,强化了学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

    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着力点。课程建设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我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推进“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重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了体现“工学结合”内涵和“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构架,建立了系统、完整的课程培养体系。两次修订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和顶岗实习大纲,并且还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通过修订课程培养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开展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做到了课程内容模块化、实训教学项目化。用职业岗位能力、专业技能标准统领各阶段教学活动。

    2.实施“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旨在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与教学资源网络化,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3]我院以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大学校信息化教育技术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立项的方式对专业核心课与主干公共课进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资助与奖励。通过网络基础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为推动我院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展示我院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提升全院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近年来,我院每年都举办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的竞赛活动。2014年为配合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我院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的项目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进。

    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职业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

    1.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支撑。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大于总学时的50%。构建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活动等环节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配合湖南省教育厅或自主开发了各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结合各专业的特征设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与评价的具体方案,制订了各专业课程见习、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

    2.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在制度层面上,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出台了《工学结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各二级院部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各个专业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顶岗实习指导性培养方案》。将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考核作为毕业生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我院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加大了对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原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加大了国家级、省级实验、实训室和学院示范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力度;重视新办专业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以湖南省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为依托,加强了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合理配置了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不断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优质实习平台。

    4.加强技能教学与培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做到了专业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达100%;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技能节,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各专业的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炼和技能竞赛;结合国家、省、市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结合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抽查,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的综合培训和集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毕业生质量挂钩;结合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

    七、狠抓教学质量监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对教学监管严抓不懈,构建了与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1.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我院进一步完善了校内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实施了“教学监控两级巡查制”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完善了院领导联系教学院部制度和中层干部听课评课制度;建立了联合教学巡查制;修订、完善并实施了《关于实施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考核的有关规定》、《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教学质量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委员会评议、教学督导、教学联合抽查、期中教学检查、领导听评课、学生评议等教学监督管理措施。用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

    2.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为了使教学管理更具现代化,逐步实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大了数字化教学管理的建设力度。教室均安装了闭路监控系统,为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监控提供了条件,开发了数据平台,为师生远程查询成绩提供了方便;开发了微信平台,为有效实施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全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把学籍管理、考务工作、教学质量分析等教学主要要素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立了教学管理、学生社团等10余个空间联盟,使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八、树立生活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从顶层设计上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着想,为学生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路径。主要经验有:在为学生开设基础课目和专业课程外,也开设了英语、计算机、大学语文等公共文化课和多项体育教育等强身健体课程与活动,同时增加了时事与形势等思想与政治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实用性讲座、征文、竞赛等生活教育课时,还开设了兴趣体育、音乐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等8门具有校本特色的素质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养成教育,将体育教学、劳动课教育融入日常锻炼,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的科学管理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爱学乐学,爱校恋校,文明诚信、奋发向上的校风和学风;正确引导学生社团活动,以健康多样的文化、体育、科技和公益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成才途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并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全省就业、创业和科技大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我院牢牢抓住职业教育良好的政策机遇与发展机遇,以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为契机,努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加强与完善教学内涵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荣娟,邢学鹏.“三位一体”“三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务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3):12-14,17.

    [2]李斌,崔鑫,吴金鹏,等.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76-77.

    [3]邓志辉,赵居礼,曹喜为,等.高职教育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3-1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plementing Quality Project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EI Weie, ZHAO Qihui, ZENG Qifei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Hengyang 421005, 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s the lifeline of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insists on moral education and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to foster technical talents needed in the first line of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s the main task, to enhance the specialty feature as the focu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as the core, to adhere to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deep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cusing on quality project of talents training in this central task, and to actively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structure, how to promote “Two Subjects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to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to reform curriculum system, to improve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lif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riterion of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are widely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o make new breakthrough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talents trai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project

    (编辑/徐 枫)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