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和研究

    沈卫卫

    [摘? 要] 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通过表达与倾听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通过追求思想共鸣,并进行质疑与答疑,让学生处于表达与倾听的情境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中,当我们将视角转到学生身上时,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听的过程.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我们更多地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数学探究等过程来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地忘记了“听”这个传统,甚至有的时候将“听”排除在主要的学习方式之外,现在看来,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因为早有专家研究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他接受的信息超过一半来源于听觉. 因此,听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可忽视无可替代的学习途径. 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获得信息的手段,也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 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作用是阅读和实践无法取代的[1].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有如下三点收获: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倾听欲望

    首先要说明的是,倾听与一般意义上的听是有所不同的. 从信息接收的角度来看,听主要是物理生物机制上的听觉信息接收,倾听则不同,有人说:倾听不是一般的听,它是一种心灵的接受,是一种心灵的领悟……基于这样的理解,其人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数学资源,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创造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现实的,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这种将倾听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的认识,实际上有数个内涵:一是让我们认识到,倾听的过程是有情感参与的;二是让我们认识到,倾听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动机激发的过程;三是提醒初中数学教师,倾听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发生,因此创设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倾听欲望的不二法门.

    举一个例子,在“画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我们给学生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然后提出问题: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如果学生倾听,他就一定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 而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意味着他已经进入了学习情境. 也许有人觉得奇怪:教师没有创设学习情境啊,只是提了一个问题而已!确实,在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因此上面的表述加了“如果”俩字.

    我们知道,学习情境通常不是指物化的情境,而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 换句话说,学习情境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主观特征的. 所以在上面这个例子当中,只有学生在倾听的状态下,他们才能够有效地加工这个问题. 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教学行为,例如在呈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出示一个图形,然后留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这个图形;后面再出示一根直线,然后提出一个辅助性的问题:你知道老师下面要问什么吗?这个问题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因为几乎对于所有的学生而言,都会基于幻灯片上出现的图形与直线去思考:下面老师会让我们做什么?

    问题必然带着学生走入学习情境,事实上好多学生也能够猜想到教师是让他们画轴对称图形. 而当后面教师确实提出了这个问题,证实了学生内心的猜想之后,无形当中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令人惊喜的情形:教师没有动用太多的教学手段,没有煽情的话语,学生却迅速进入了画轴对称图形的状态. 很显然,这是一个好的学习状态,而追根溯源,其就得益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认真倾听. 一旦学生的倾听愿望被激活了,他们加工数学信息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高效. 而当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创设情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倾听表达结合,努力实现以说促听

    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倾听永远不是孤立存在的,與倾听联系最为密切的另一个学习动作之一,就是表达. 笔者想先从成人的角度来说说其中的机制原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听到一个新的知识或者一个新的观点之后,或者在听到一个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的问题之后,就会有一种说的愿望,或者说冲动,这其实就是表达的愿望与冲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交流. 而倾听与表达是交流的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倾听”是学生获取信心、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表达”是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倾听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上学生只有做到愉快倾听,才能乐于表达;只有做到认真倾听,才能善于表达 [3].

    所以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以通过倾听与表达相结合的方法,让倾听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基础,让表达为倾听提供动力. 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所谓让表达为倾听提供动力,实际上就是想让表达成为倾听的动机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善于表达的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倾听动机.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能感触最深的就是:部分学生在成功证明出两个三角形全等之后收获的成就感,以及部分学生在忙碌了很长时间以后一无收获之后的挫败感.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教学契机. 笔者在研究中就发现,这个时候如果让解题成功的学生表达成功的思路,或者让解题不成功的学生去说出自己的困难,都可以强化他们原有的认识,解题成功的学生会让自己的解题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与简洁,解题失败的学生会更清晰地发现自己的困难所在. 所以说这个表达的过程,就是放大学生原有认识的过程,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都极为有益. 而在此基础上,再去激发学生的倾听动机,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做法很简单:一方表达的时候,另一方认真倾听,寻找自己所想听到的内容,并且做出思考. 对于解题遇到挫折的学生而言,他们自然想听到正确的思路,于是他们对所听到的内容当中的哪些对边相等、哪个对角相等,最为感兴趣——这个兴趣既是倾听的兴趣,也是倾听能力形成的出发点;对于解题成功的学生而言,他们其实也是有想倾听的内容的. 事实表明,这些学生对于平常跟自己的水平差不多,但是此处解题却出现困难的同学的思路最为感兴趣,因此在他人的表达过程中,他们的倾听是十分认真的.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