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及其对我国工程人才培育的启示

    胡予 朱佳斌 陈珏蓓 郑天一

    

    

    

    [摘 要] 工程领导力(Engineering Leadership)是当前欧美发达国家为把握技术革新在引领经济发展与工业进步中的契机,针对拔尖工程人才培育所提出的领导力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本文从当前工程领导力的研究现状出发,从定位目标、培训内容和实施方法3个方面对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领导力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工程领导力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工程领导力;培育目标;人才培育;教學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19)01-0135-08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19.01.023

    一、国际工程领导力的研究综述

    对工程领导力内涵的研究是探索工程人才领导力培育的基础。研究人员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来定义工程人才领导力的内涵:在理论层面上,瓦列罗(Vallero)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工程人才领导力,指出工程人才领导力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感,工程应最大限度地致力于社会发展;在工程设计与决策过程中,工程领导者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1]。在实践层面上,鲁特曼(Rottmann)等人通过对工程师进行访谈,发现工程人才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精深熟练的工程技术、团队合作以及创新[2]。此外,MIT-Gordon工程领导力项目在集成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与实践培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人才领导力是一系列能力和技能的集合,是一种能够通过团队共同实现目标、合作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3]。在安科纳(Ancona)[4][5]等人设计的4-CAP领导力模型的指导下,该项目开发了工科学生领导力培育项目,指导工程人才的培育实践 [6][7]。通过分析可知,工程人才领导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社会责任感、工程技术、团队合作、创新、建立关系、意义建构等多个方面。

    除了对领导力内涵的探究,也有研究者对如何将具体的领导力内涵融入到工科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格拉哈姆(Graham)指出,应开发工科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课程,使学生了解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并深入认识工程决策对国家和全球的影响[8]。库克斯(Cox)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了大学本科工科学生领导力的发展状况,发现将领导能力整合到工科课程中,从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困难[9]。鲍曼(Bowman)和法尔(Farr)将ABET的标准与领导力特点相结合,通过从培训教师、细化目标、选择可行方法、制订详细计划等一系列过程,探讨如何发展土木专业学生的领导力,但其研究也指出,在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教师、学校行政部门以及课程资源等各方面的困难[10]。总而言之,将领导力融入到工科课堂中,会遇到诸如教师资源有限、课程设置改变难度大、学生课业繁重等多方面困难。

    鉴于领导力在教学实施中的困难,库克斯指出,可以利用对工程学生领导力的测量来了解教学情况,从而挖掘有效的教学方法[11]。哈特曼(Hartmann)以及库克斯的研究团队为探索工程领导力的重要能力要素,分别访谈了高校教师和业界工程师,了解到工程人才领导力的具体能力,如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课外参与、人际关系与主动积极性等。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设计了工程人才领导力调查问卷,以帮助理解对新入职工程师领导能力的要求[12][13]及工科本科生应掌握的与领导力相关的学习成果[14]。路易斯(Louis)等人设计了个人领导力调查问卷,该问卷有助于学生具体地了解自己的领导能力水平,帮助他们找到需要提高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自我[15]。厄兹根(Ozgen)等研究者通过使用360°评估工具测量工科学生的领导能力,测量结果发现:对学习的承诺、人际交流、团队合作以及结果取向是最有效的领导能力。该结果对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6]。这些不同的研究对工程专业学生领导能力的测量进行了有益尝试,开发的量表对于其他研究者和教师了解学生领导力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部分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工程人才领导力的内涵,但理论研究与实际课程教学的结合比较有限,其中MIT-Gordon工程人才领导力项目较好地体现了领导力理论对于课程设置的指导。此外,将领导能力整合到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来自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层面以及课程资源适应性等多方面的阻力。下面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分析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工程领导力项目的具体情况。

    二、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分析

    工程领导力培养根据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划分为显性的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Explicit Program)和隐性的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Non-explicit Proram)[17]。显性的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是指领导力培养项目在培养目标中直接提出对工科学生领导力的开发或者训练等,并通过将领导力所需要的能力要素与工程相关课程结合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比较突出的显性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有麻省理工学院的“Gordon-MIT工程领导力培养项目”、英国皇家工程院的“工程人才领导力发展奖学金项目”、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技术环境下的领导力开发项目”等。隐性的工程人才领导力培养项目是指高校或者工科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未直接提出对学生的领导力进行培养,而是通过工程全球化、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等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工程设计、团队合作等工程活动中间接性地习得组织管理以及领导力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对未来领军人才的培养。比较突出的隐性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有美国普渡大学的EPICS项目、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工程文化项目、柏林工业大学的全球工程团队项目等[18][19]。

    美国的工程领导力教育已开展了近20年,不少高校、工科院校以及少数其他国家开发一些关于发展工科学生领导力的显性项目,但多数国家以隐性的工程人才领导力培养为主。综合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开展的成熟度以及项目相关信息的丰富程度等因素,这里将以显性的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为主,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大学工程领导力项目,并对21个来自世界各国工程领导力项目的培育目标定位和实施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麻省理工学院的“Gordon-MIT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

    Gordon-MIT工程領导力培育项目通过将工程领导力项目与本科生课程相结合,开发工程人才领导力的教学方法,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提升工程人才的竞争力[20]。它为本科生提供1~2年的领导力培训,第1年的内容包括领导力框架和模型的基础知识、领导力实践(角色扮演、设计项目活动等)、个人领导力发展计划的反思以及工程实践的要求;进阶到第2年的本科生则进一步参与项目管理、领导力进阶课程、个人领导力发展计划进阶反思和自评、项目实习以及访谈业界领袖等活动[21][22]。

    Gordon-MIT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是在4-Capabilities理论模型指导下设计的[23]。该理论提出,领导者应具备意义建构(Sensemaking)、建立关系(Relating)、建立和传达愿景(Visioning)、创造性问题解决(Inventing)4个维度的核心能力。这4个维度的能力又受到领导者个人特质(Change Signature)的影响。基于此理论模型,该项目提出主要培养的6项领导能力和素质,即个人核心价值观和品质、建立关系、对情境的分析、建立愿景、传达愿景,以及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24](表1)。在该项目的课程中,学生的个人领导力发展计划反思和自评、相关的活动设计都是在该理论模型的指导下进行的。该培育项目以系统理论指导领导力培育实践,显示出了项目设计的科学性。

    (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ELDM工程人才领导力辅修项目”[26]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ELDM工程人才领导力辅修项目”(Engineering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inor)是1995年由莱昂哈德工程教育强化中心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发展工科学生的核心领导品质、国际领导品质、21世纪需要的领导品质,提高工科学生理解工程与商业之间联系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国际意识、世界观、对多元化的理解;自我认识和道德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创新、创造和注重结果;工程设计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其中,创新、创造、适应变化以及国际经验是ELDM工程人才领导力辅修项目的核心要素[27]。该项目通过辅修课程提供机会给工科学生发展工程人才领导能力,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游学以及情景学习的方式获得领导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大3或大4开始,通过提交包含个人简历、成绩单、个人申请陈述、参加过的与领导力相关的研讨会的证明等提出项目申请。ELDM工程人才领导力辅修项目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内容(表2)。

    (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技术环境下的领导力计划”[29][30]

    莫纳什大学的“技术环境下的领导力计划”是澳大利亚独具特色的高校工程人才领导力培养计划,学生通过申请进入该计划系统内,参加技术环境下的领导力培训计划,经过3年的培训,获得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领导力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成为未来的工程领军人才。进入该计划的学生主要通过研讨会、模块学习、行业经验学习和社交活动4种学习方式获得领导能力的发展(表3)。该计划分为3个阶段:学生在第1个阶段学习领导力原理、沟通技能、批判性思考问题和问题解决等能力;在第2个阶段学习领导道德、可持续性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在第3个阶段主要进行创新、全球化和变革管理等方面的学习。 此外,笔者对包含以上3所高校的21所不同国家高校的工程人才领导力培养项目的培育目标以及主要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表4)。

    在此基础上,对21所大学领导力项目培育目标中的具体领导能力进行了频次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高校的工程人才领导力培养项目中,制定目标、推理能力、跨学科知识、道德水平、创新创造、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管理技能、问题解决以及影响力等能力是多数高校共同关注的工科学生需培养的领导能力[31](图1)。其中,特别关注的是人际交往、团队协作、专业技术、领导力知识和制定目标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育形式方面,各大学的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均采用了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工程学生领导力的提升,包括课堂讲授、田野调查、实践体验、研讨会、辅导培训、实验、团队活动、举办会议、认证课程、案例分析、顶点课程及创业项目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依然是课堂讲授。在21个领导力培养项目中,有20个采用了授课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领导力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其次是田野调查和实践体验,包括参观企业与工厂、参加企业实习等,通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另外,具有领导力特色的研讨会也是培育项目中比较常见的教育形式。

    三、对我国工程领导力研究和人才培育的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国外世界一流高校工程领导力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培育目标等进行梳理与总结,为我国进行工程领导力研究和培育项目设计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推动基于体验式教学的领导力课程

    通对本研究中国外工程领导力培育项目的总结和梳理发现,大部分领导力培育项目都重视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特别注重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做中学”,从而引导学生的领导能力发展。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ELDM工程人才领导力计划”,学生通过学习领导力原理和实践课程、参与工业实践学习以及顶点设计课程,将所学知识尝试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从而习得工程人才领导力[32][33];俄亥俄州立大学主要采用研讨会的方式,邀请企业领导者与工程学院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工程人才领导力;爱荷华州立大学采用了实践、反馈和一对一培训的方式,学生参与团队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和导师反馈进行针对性的领导力培养,从而获得发展[34]。因此,建议高校以及工科院校注重将领导力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领导力的发展。高校应设计更多的实践性课程,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活动或比赛,以及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方式,使工科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获得经验,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测评和教师及时地指导与反馈获得领导能力的发展。

    (二)构建本土化的工程领导力理论模型

    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工程领导力研究已经进行了20多年,也累积了不少关于工程人才领导力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目前国际上对工程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缺乏关注工程领导力在不同文化、不同国情下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我国从工业制造大国到工业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为了培育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工程领军人才,特别需要在借鉴国外理论研究与教学经验成果的同时,关注工程领导力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本土化和适用性,特别需要关注和探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工程领导力内涵。在理论层面上,需要从本土化的角度探索工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并建立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上,需要考察我国建立与发展工程领导力的问题、挑战与战略对策,开发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程领导力模型,从而为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的领导力培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三)推进基于实证的工程领导力研究

    为了构建本土化的工程领导力理论模型,指导我国工程人才的领导力培训,需要从我国工业制造的实际背景出发,在中国背景下回答工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开发与培育工程领导力,工程领导力的培育过程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等基本问题。尽管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工程领导力培训项目的比较分析为我国提供了一些培育目标和实施方法上的初步依据,但回答上述问题亟需以实证研究为依托,以中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为指导,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出针对中国工程人才的领导力培育研究。当前,企业界和教育界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厘清工程师有效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和培育机制。总体来说,当前提高工程师領导力的做法还停留在强调通过技术解决问题上,这就导致工程领导者只是在团队中工作,而非领导整个团队。越是把领导力人为地限制在技术层面,工程师的领导力越难提高[35]。如何基于已有的教育学和领导学理论,以实证研究为手段,从根本上探索与分析工程领导力的理论核心、建立合理的工程领导力培育模式,必将成为国内外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重要问题将为高等院校建立工程领导力项目过程中的目标定位、课程设计、效果评估等提供适应我国学情的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1]Vallero D A.Macroethics and engineering leadership[J].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8, 8(4): 287-296.

    [2] Rottmann C, Sacks R, Reeve D.Engineering leadership: Grounding leadership theory in engineers professional identities[J].Leadership, 2015, 11(3): 351-373.

    [3][6][20][22][24]Gordon B M.MIT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 developing tomorrows engineering leaders: Capabilities of effective engineering leaders[EB/OL].http://gelp.mit.edu/capabilitiesofeffectiveengineeringleaders.

    [4]Ancona D G, Malone T W, Orlikowski W J, Senge P M.In praise of the incomplete lead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7, 85(2): 92-100, 156.

    [5][23]Ancona D G.Leadership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J].Managing for the futur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rocesses (Module 14).3rd ed.Mas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05.

    [7] Crawley E F, Malmqvist J, Lucas W A, Brodeur D R.The CDIO syllabus v2.0.An updated statement of goal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J].In Proceedings of 7th International CDIO Conference, 2011.

    [8] Graham R.Educating tomorrow's engineering leaders[J].Materials Today, 2009, 12(9): 6.

    [9] Cox M F, Cekic O, Adams S G.Developing leadership skills of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tudents: Perspectives from engineering faculty[J].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 2010, 11(3/4): 22.

    [10] Bowman B A, Farr J V.Embedding leadership in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2000, 126(1): 16-20.

    [11][14]Ahn B, Cox M F, London J, Cekic O, Zhu J.Creating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leadership, change, and synthesis in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4, 103(1): 115-136.

    [12] ?Hartmann B L, Jahren C T.Leadership: Industry Needs for Entry-Level Engineering Positions[J].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 2015, 16(3): 13.

    [13] Hartmann L, Stephens C.Surveying industry needs for leadership in entry-level engineering positions[J].In processing of ASEE,2015.

    [15] Louis J, Osagiede A, C G P Berdanier, M F Cox, B Ahn, K Sharma.Engineering Leadership Assessment to Action: Development of Leadership Profiles for Academic Success.Proceedings of the ASEE Conference [C].Seattle, WA, US, 2015.

    [16] zgen S, S Nchez-Galofr O, Alabart J R, Medir M, Giralt F.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leadership competencies[J].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13, 13(2): 65-75.

    [17]崔軍, 汪霞, 顾露雯.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0, 26(5): 76-84.

    [18][27][32]Graham R, Crawley E, Mendelsohn B.Engineering leadership education: A snapsho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good practice[J].White paper sponsored by the Bernard M.Gordon-MIT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 2009.

    [19]雷庆, 巩翔.工程领导教育的内涵解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6): 77-83.

    [21]雷环, 爱德华·克劳利.培养工程领导力引领世界发展——麻省理工学院 Gordon工程领导力计划概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1): 77-83.

    [25]Acosta A A S.Beyond the fundamentals: why the undergraduat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needs reform[D].Bost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0.

    [26][33]Schuhmann R J.Engineering leadership education-the search for definition and a curricular approach[J].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 2010, 11(3/4): 61-69.

    [28][29]成名婵.工程领导力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 浙江大学, 2011.

    [30]Leadership in a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EB/OL].http://www.eng.monash.edu.au/assets/document/current-students/merit/leadership-program/leadership-flyer.pdf.

    [31]Hu Y, Zhu J.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s: A comparative study.Proceedings of the ASEE International Forum[C].New Orleans, LA, US, 2016.

    [34]Rus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EB/OL].https://www.ohio.edu/engineering/academics/leadership-integrity/robe.cfm.

    [35]Athreya K S, Rover D, Walter S.Work in progress-progression of an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 for the future.Proceedings of the IEEE FIE Conference[C].Milwaukee, WI, US, 2007.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Engineering Education

    HU Yu, ZHU Jiabin, CHEN Juebei, ZHENG Tiany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engineering leadership, this study examines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s from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programs in terms of target capabilities,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s. Suggestions on Chines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n aim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leadership education programs in China.

    Key words: ??engineering leadership; cultivating targe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eaching method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