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龙猫》引发的对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内容摘要:电影《龙猫》讲述了日本昭和30年代,姐妹俩小梅和小月为照顾生病的母亲,跟随父亲来到乡下生活,在乡下巧遇神话中的神物“龙猫”的故事。影片中很多地方都反映了父亲的家庭教育观,本文将结合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来提出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龙猫》 家庭教育 身教

    “在乡下,有一种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到他们的踪迹”1。宫崎骏把幼年时代听到的传说搬上银幕,于是有了电影《龙猫》。影片《龙猫》不仅为所有孩子和童心未泯的大人讲述了温暖的家庭故事,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观,引发了笔者对于国内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一.遵循儿童自然本性的教育

    在电影中,当姐妹俩搬入新家看到厨房厚厚的黑色灰尘时感到很好奇,于是用手摸了摸灰尘并询问父亲这是什么,父亲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或者呵斥他们很脏不要碰,而是问她们“你们去看看屋子里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黑黑的东西呢?”反观现实生活中,父母通常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这是灰尘,不要碰它很脏”,习惯于将自己固有的观念灌输给孩子的,理由是“我是为了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更有经验”。

    父母习惯于用自己儿童时期“乖孩子”“好学生”的规范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实则可以被称为是一种“控制的教育”:教育者(父母)对于受教育者(孩子)来说是一种控制关系,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种依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人生自由乃至思想都进行控制,从小给孩子们灌输的是“不要乱跑乱闹就是乖孩子,好好在学校学习考试完成规定的作业就是好学生”。孩子一旦“标新立异”就要反驳与压制。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大部分孩子为获得赞赏选择依附于父母、顺从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向“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方向发展。“因为我喜欢你这样,所以你必须是这样,这是一切教育的秘密”,哲学家伽达默尔一语中的道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让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家长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正如电影中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育。一方面,父亲能够正确看待儿童,遵循孩子在儿童时期的成长状态,理解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并不轻易去训斥否定孩子;另一方面,父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去寻找答案。可能在寻找“灰尘”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弄的灰头土脸,但父亲仍鼓励她们自由、率性地发展。试想如果父亲直接告诉孩子这是“灰尘”,就会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她们所得到的只有“这个东西是灰尘”一个知识;但是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她们可能会发现“原来屋内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比较容易堆满灰尘”“原来灰尘容易粘到身上”等等。这就是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在家庭中让儿童回归自然教育,不要压制她们,让她们维持每个阶段该有的天性,自己去探索与寻找。

    二.家庭中的身教

    影片中两个孩子都非常地懂礼貌,每次遇见邻居或者去医院看望妈妈时,都会向周边的人鞠躬打招呼问好。而两个孩子的父亲没有每天要求两个孩子背诵“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典故,也没有去默写“不学礼,无以立”,而是通过在看望妻子时与以身作则主动向病友鞠躬问好来教会孩子们懂礼貌。当孩子们单独去看望母亲而父亲不在身边时,她们也会主动和病友鞠躬问好,这就是家庭中父母身教的重要性。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不论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讲出来的道理,都是抽象的,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空洞、无力,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说身教在家庭教育中尤其重要?根据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环境对人的思想、意识乃至行为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显著特性之一是“早期型”2,即随着孩子的诞生,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同时,模仿学习是人类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的是家庭环境,她们会通过模仿家庭环境下父母的行为来学习,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為带给她们最大的影响。

    在国内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却走入了“身教”的误区,我们讲身教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但是他们不改变自己,而是通过别人的行为影响孩子、启发孩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中国父母喜欢给孩子找各种各样的榜样,但是自己不成为这样的榜样。“你要向你们班某某学生学习努力刻苦”“你要向雷锋学习乐于助人”“你要向古人学习懂得感恩父母”。从古至今,只要是优秀的人都可以是孩子的榜样。一些父母自己天天在家看电视、聚餐,却教导告诉孩子向别人学习养成读书的习惯。一方面他们没有理解“身教”的真正含义,将别人的行为代替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另一方面这体现了家庭教育中教育者的“惰性”,都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但是他们懒于自我修行,自己不用成为优秀的人,直接拿其他优秀的人当教育案例该多么轻松。

    三.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影片中女儿小梅自称遇到了神物龙猫,不想回家一定要带姐姐和父亲去寻找龙猫,父亲并没有直接指出“龙猫不存在,哪有这些东西”去否定女儿,或者严格要求女儿“现在立马回家,以后不要乱跑”,而是耐心地说“爸爸当然相信小梅了,小梅刚才一定是遇到森林的主人了呢,那是一件运气非常好的事情。那们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去寻找一下森林的主人,然后一起回家。”父亲没有第一时间否定孩子,而是给予她最大的信任,并且尊重孩子的表达权,倾听孩子的声音,最后才提出要求去看一看遇到“龙猫”的地方后就回家。可以看出,父亲不是放任孩子不去教育,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信任后,对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

    反观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深受“百善孝为先”“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大多认为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家长的意愿,孩子满足父母的要求是理所应当的,你不满足父母的要求就是不听话,就是不孝顺、不善。但是却很少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我养活你我就有资格向你提出要求”这是中国父母的惯性思维,在这种思维下我们的教育模式成为了上文中提到的“控制的教育”:教育者控制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要求受教育者满足其要求,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存在着依附关系。但是一旦等到受教育者能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不再依附于教育者,他们就会脱离教育者,不再满足于教育者的要求。这也导致社会上出现儿女长大成人后与父母关系不和的现象。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想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模式教导孩子,在长久的日子里拥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与“控制”。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重要教育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要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用“尊重”去交换受教育者对于“要求”的服从3。“尊重、信任”具有个体性,意味着对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满足;“要求”具有社会性,意味着受教育者对社会规则的服从与内化。按照社会性是建立在个体性基础上的順序,家长必须要先尊重、信任孩子,才能对孩子提出相应的要求,也就是“尊重与信任要优先于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要尊重信任孩子,并不是溺爱与放纵,不对她们提出要求。当父母给予孩子越多尊重和信任的时候,也要越多的要求一个孩子。例如当一个孩子爱上音乐想要学习吉他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尊重孩子的爱好并表达自己对她的信任“相信你能够学习到你想要的知识”,但同时也要向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尊重你的想法,但是你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你可以学习你喜欢的音乐但是也要保证你不影响其他日常生活”。正如马卡连柯所言“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一个孩子。”

    四.小结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做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解读《龙猫》这部电影中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希望家长能在家庭教育中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更好地教导孩子。

    参考文献

    [1]宫崎骏映画馆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index.asp.

    [2]刘西贝.家庭教育中的身教.[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4).

    [3]安·谢.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吴式颖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注 释

    1.宫崎骏映画馆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index.asp.

    2.刘西贝.家庭教育中的身教.[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4).

    3.安·谢.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吴式颖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纳昕勃,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二在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