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人文生态不可或缺

    张玲

    【摘要】小学美术学习中,应该让美术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都充满浓浓的人本生态。对此,教师应多一份坚守;课堂应多一份人文;学生应多一份创意。教师应该在关注绘画技能的同时,注重孩子们的精神滋养、品性淬炼和情感熏陶。

    【关键词】美术?生态?坚守?人文?创意

    一、教师:多一份坚守

    不可否认,时下,不少学校的美术教师,“种了别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学校开展活动、公开展示、走廊文化、甚至是写标语,都少不了美术教师的影子,美术教师之于学校的意义更多地是利用精湛的技艺给学校增添几分荣光,成为装点周边环境的“工具”。笔者以为,美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个人行为,是一种个性的唤醒、张扬和解放。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多一份坚守,以此重建美术课堂的人文生态。比如。处理好“近”和“远”“实”和“虚”“细”和“略”的关系。

    “近”和“远”。所谓“近”,即近距离在课堂中、在文本中、在临摹中引领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创新美;所谓“远”,就是引领孩子们走出文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在更为丰富、更为博大、更为生机勃勃的地方与美术亲密对话,与自然深度对接,与真理深情拥抱。而那正是美术教育或创作不可或缺的。

    “实”和“虚”。“实”的一面:欣赏、思考、绘画。教师也应该有“虚”的一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尽情徒步旅游、大胆参加美术社团、踊跃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开阔自己、丰富自己、更新自己,如此,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引领孩子们去亲近美术、热爱美术、创新美术。

    “细”和“略”。所谓“细”就讲清讲透美术技能技法,深入到美术作品的“通幽曲径”之处,发现更多的细微的、细节化的东西,以此让学生在精雕细琢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建树。所谓“略”,必要的时候又不能不能讲透讲完,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去思考,由扶到放,由霸权到放权。王兆乃先生的“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即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用加法,在绘画创作的时候用减法。

    二、课堂:多一份人文

    “只有通过教学之‘趣,才能寻回学习的趣味。”美术课堂中的“趣”不在教师,而在学生。须知教师的精彩画作可能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没有关系,同样的,教师的满腹经纶也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没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美术课堂要注重学生的真实学情,注重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解读。

    主张之一:以“人”为中心。曾经,一些美术教师往往见“物”不见“人”。当教师的眼中只有“物”时,技能技法成为全部,品性纯化成为一句空话;当教师以“物”为中心时,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只有形式美,没有内涵美。基于此,教师应该在关注绘画技能的同时,注重孩子们的精神滋养、品性淬炼和情感熏陶。

    主张之二:追求真实、朴实、平实的创作。时下,为了从比赛中拿到大奖从而为教师的职称评审加分,很多教师捉刀代笔,自己精心绘制画卷然后签上学生的名字,而自己以辅导者的身份参加各类大奖。奖是拿回来了,但学生真实的创作被遮蔽、被代替、被扼杀。对此,教师应该多一份警惕,多一些拒绝,应该让孩子们不再成为某些活动和大赛的牺牲品,不再是某些“作秀”行为的“点缀品”,转而进行真实、平实、朴实的创作。哪怕孩子们得不上大奖,哪怕他们的作品是那么的青涩、幼稚、粗糙,但那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是自己的审美之心开出的“花朵”,有何不可呢?

    三、学生:多一份创意

    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如何造型、如何勾勒线条、如何搭配色彩等等,无不需要创意。美术课程中所所谓的“自由、个性和创意”,是新课改以来最为显豁的词语之一,是很多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基本取向。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拒绝亦步亦趋、拒绝故步自封、拒绝抄袭复制……多一些这样的“拒绝”,必将多一些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多一些有创意的人才,甚至多一些有创意的人生。以《这个地方有点怪》的教学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因为大象缓慢,所以给按个翅膀是不是可以“如虎添翼”?依据这样的思维进行想象绘画,如企鹅能否变得苗条一点……

    2.通过变化题材内容来创新,如别人都在画小动物,你可以画画变形的天空、戴帽子的建筑;别人都在表现宏观世界,你可以表现微观世界……

    3.通过视角元素(如点、线、面、色彩)在形式技巧上的变化来拓展想象,如瘦的变胖,方的变圆,淡的变浓……

    王兆乃先生在一次招聘美术教师的考试中,设计了一道题目:将一张白纸做出立体的形状。多数教师或埋头剪裁,或动手粘连,做出一些规整的圆柱体、正方体。王老师走过去,将白纸揉成一团,告诉他们:“这不正是立体的形状吗?”

    多一些思路创意,多一些突破现状,多一些另辟新路,如此,“才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美术教师就应该做“泵”,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创新,并在富有多种人文生态的美术人生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獻:

    [1]陈智峰.追求教学之“趣”[J].教师月刊,2017,(4)?:19.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