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问题分析
宋海生 薛海平
[摘要]通过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对我国影子教育2008—2017年近10年的中国知网研究文献作者、单位、期刊、关键词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研究主体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研究单位和人员多样性明显不足;研究对象倾向于中小学生,很少研究影子教育机构及其师资等;研究方法上注重量化研究,缺乏文献归纳与质性研究。建议后续研究需关注影子教育机构及其师资等研究对象,并结合质性研究与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时加入其他相关研究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增加影子教育研究的广度、深度及影响力等。
[关键词]影子教育;关键词共词分析法;知识图谱;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2-0144-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2.029
影子教育作为与主流学校教育平行的一种教育形式,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的教育现象。马克·贝磊认为,影子教育即以补差或培优为目的区别于学校主流教育之外的非正规性且有偿的教育形式或教育活动[1]。国外学者对影子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持续至今[2]。而我国学者彭湃于2008年最早引进影子教育概念后,国内学者才开始影子教育的相关研究。我国学者习惯把影子教育称为“课外补习”“课外辅导”“校外补习”“私人补习”等[3]。近年来,影子教育在中国逐渐兴起,且已经在我国城乡地区迅速蔓延,影子教育的快速扩张致使学生的教育竞争从校内主流教育系统延伸扩展到校外的影子教育系统。与此同时,国内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研究问题多集中在影子教育的概念、规模、支出、内容与形式、需求和供给、影响和政策启示等方面[4][5][6][7]。
在当前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生态情况下,有必要对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热点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与分析。本研究通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多角度地解析影子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其热点,深入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展望,期望能推动影子教育后续研究的纵深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中的专业检索方式,以“影子教育、课外补习、课外辅导、校外补习和校外辅导”等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设置为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檢索出377篇文献,通过人工筛选与统计,剔除会议通知、广告、公告声明和征稿启事等无关文献后,最终得到235篇文献,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高频关键词是对某类文章研究主题的高度凝练,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词汇[8]。本文将Bicomb2.0共词分析系统、SPSS21.0统计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利用Bicomb2.0对中国知网2008—2017年近10年我国影子教育研究文献的作者、单位、期刊、关键词等进行词频统计,然后将统计的关键词生成词篇矩阵,再利用SPSS21.0将词篇矩阵生成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最后对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从而比较直观地显示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
二、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影子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布
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文献(2008—2017年)共计235篇,说明相关研究成果总体来说较少。具体来看,2008年至2011年对于影子教育的研究较少,且缓慢上升,2008年我国学者彭湃将影子教育概念引进,并发表相关研究,此时学界对于影子教育还没有过多的关注。2012年至2015年我国影子教育的研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之2013年教育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等政策文件的颁布,促使影子教育研究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2015年至2016年影子教育的研究出现短暂的下滑趋势,2016年至2017年相关研究又出现迅速上升趋势,且达到最高值共61篇,占文献总数的25.96%(图1)。主要原因是:2015年6月,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将治理有偿补课纳入督导检查范畴。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总数约为20万家,中小学辅导的市场规模超过8 000亿元,上课外辅导的学生达1.37亿人次,参与辅导机构的教师有700—850万[9],由此影子教育研究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出现了研究的高峰期。整体来看,我国影子教育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图12008-2017年影子教育文献分布情况
(二)影子教育研究的期刊来源分布
影子教育研究的期刊来源分布情况(表1)。由表1可知,235篇影子教育文献的来源期刊共有116种,其中35种期刊出现频次在2次以上,核心期刊达20种,占比57.14%,排名前10的期刊中有8种核心期刊,占比80%。由此可见,关于影子教育研究的刊文质量总体水平较高,且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较多。??(三)影子教育研究的作者分布
利用Bicomb2.0共词分析软件对235篇影子教育研究文献的作者字段进行提取,得到影子教育研究高频作者分布表(表2)。由表2可以看出,235篇影子教育研究文献共涉及293名作者,所有作者出现的总次数为430次。发表影子教育研究文献4篇及以上的作者有9人,分别是薛海平(18篇)、丁亚东(6篇)、方晨晨(5篇)、李佳丽(5篇)、胡咏梅(4篇),刘东芝(4篇)、马克·贝磊(4篇)、杨洪亮(4篇),以上作者对影子教育地研究和探索成果相对较多,较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影子教育研究(表2)。
(四)影子教育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
利用 Bicomb2.0共词分析系统对235篇影子教育研究文献作者的研究机构进行字段提取,得到影子教育研究机构分布情况(表3)。这235篇影子教育文献共涉及138个研究机构,各研究机构出现的总次数为283次。其中出现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共有25个,占机构总数比的18.12%,频数为152次,占总次数比的53.71%。在排名前25的研究机构中,有14所师范院校,所占比重为56%。在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中,有6所师范院校,所占比重为81.82%。可见,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影子教育的主要研究阵地。
三、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热点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词频分析
关键词作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的缩影,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很好的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11]。高频关键词的选择标准一般为截取高频词累计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12]。因此,本研究利用Bicomb2.0共词分析系统对235篇影子教育文献提取频数≥3的关键词,共计47个,总频次为571次,占总频次比的62.4044%,符合高频关键词的选择标准。
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表(表4)。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依次是影子教育(208次)、教育公平(28次)、辅导班(27次)、政策(18次)、学生成绩(18次)、对策(17次)、中小学生(15次)、小学生(14次)、韩国(11次)和在职教师(10次)。从这10大热点关键词可以看出,我国影子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影子教育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教育公平的影响、借鉴外国经验来治理辅导班办学和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探究等方面,这与目前国家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促进教育公平等政策导向密切相关,说明我国影子教育研究注重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的构建
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影子教育的研究热点,但仅仅依据这一点还无法准确描述影子教育的研究热点,为了深入挖掘高频关键词词频间的关系和内在逻辑,还需要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13]。本文将Bicomb2.0生成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导入SPSS21.0,将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转换为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接着用“1”与相似矩阵全部数值相减,得到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表5)。
在相异矩阵中,两个关键词间的数值越接近1,說明这两个关键词间的距离越大,相似度越小;若两个关键词间的数值越接近0,表明这两个关键词间的距离越小,相似度越大[14]。以此原理来分析影子教育,各关键词与影子教育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教育公平(0.651)、学生成绩(0.743)、政策(0.761)、小学生(0.777)、中小学生(0.785)、对策(0.816)、韩国(0.840) 、辅导班(0.869)、在职教师(0.880)。该结果表明,研究者在研究影子教育时,更多结合教育公平、学生成绩、政策、小学生和中小学生等研究主题,而较少研究影子教育的对策、韩国、辅导班和在职教师等主题。以上结果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促进教育公平基本政策的影响,使得许多影子教育研究者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主题的研究。
(三)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可用于探索文献资料内的深层结构和挖掘数据的内在隐藏信息。一般认为,处在第一象限的主题间联系紧密,处于整个研究的核心地带;第二象限的主题间结构松散,但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第三象限的主题内部关系密切,方向性明确,有规范化的研究结构,有待研究者进行深入分析;第四象限的主题位于整个研究网络的边缘,重要性比较小[15]。利用SPSS21.0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Strees=0.14345,RSQ=0.91103,即其拟合度较好,可以很好地反应出各影子教育高频关键词间的学术联系状况。根据影子教育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的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可生成影子教育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图2)。
从图2可知,主体部分位于第一象限的影子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是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影子教育与学生成绩、教育公平、家庭资本、城乡差异、社会再生产等实证调查研究方面,且研究成果十分丰富[16][17][18][19][20]。我国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减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而影子教育的快速发展却在打破这种均衡。因为不同家庭背景差异会导致影子教育机会的差异,最终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从而出现校内教育极力促进教育公平与校外影子教育不断扩大教育差距的矛盾局面,这是当前许多已有影子教育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也说明我国影子教育的研究注重从实际出发,与教育主流政策相呼应。主体部分位于第二象限的影子教育领域的现状、问题与主题研究,虽主题间结构松散,但关于影子教育现状、问题、原因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成果,而关于辅导班、学校、家长与学生等影子教育主体关系方面的研究仍具有很大的研究需求和研究潜力,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与探索。近年来,辅导班卷款跑路、家长退费纠纷等一系列影子教育主体关系矛盾的出现,促使辅导班、学校、家长与学生间关系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主体部分位于第三象限的学生、英语课外辅导和一对一补习形式等关键词联系紧密,涉及到影子教育的科目与形式研究,已有许多系统化的研究,如马克·贝磊的的著作中系统地介绍了不同时期各国影子教育的科目、轻度与形式等[21]。而位于第四象限的在职教师、有偿补习、影子教育与主流教育关系、比较教育和教育全球化等研究处在整个研究的边缘区,还未得到影子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因此,今后还需加大对此影子教育领域的研究。
图2影子教育研究领域知识图谱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235篇影子教育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并结合知识图谱,可以总结出我国影子教育研究具有以下几点研究趋势和特点。
一是我国影子教育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且刊文质量总体水平较高。2008年之后,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至2017年总文献量增长趋势明显加快。在影子教育文献期刊来源方面,对2008年至2017年的235篇文献分析发现,涉及的116种期刊中,出现频次在2次以上的期刊共35种,其中核心期刊20种,占比为57.14%。可见,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总体比重较高,CSSCI来源的高质量期刊论文也比较多,刊文质量总体水平较高,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是影子教育研究主体比较集中,研究者多为高等院校人员,且主要来自于师范院校,研究机构和人员明显缺乏多样性。同时,我国影子教育研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等经济和教育均很发达的地区,同时可以看到,新东方、好未来、巨人教育等教育集团总部均设在北京,并在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设立分部,这些都表明影子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联系密切。
影子教育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或现象,各相关科研院所、研究中心、企业机构与高等学校等一起加入影子教育研究之中,可提供多样化的学科视角,能够取长补短,加强合作与交流,定会在影子教育研究上取得更大进展。此外,还需要关注中西部偏远地区、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影子教育发展状况及需求,从而完善影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三是研究方法偏重量化研究,轻视文献归纳与质性研究。从影子教育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调查研究”“PISA”“学生成绩”“影子教育支出”等,可以发现,我国影子教育研究大多是以调查数据分析为主的量化研究,质性访谈研究明显不足。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影子教育的规模、现状及影响,有助于把握影子教育的全貌,并提供契合实际的策略建议。但不同的研究方法都具有其价值和局限之处,在后续研究中应结合使用文献归纳、质性访谈和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来对影子教育进行综合性分析,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解释影子教育发展迅速和火爆的成因。
四是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很少将影子教育机构及其师资来源、学生家长等作为研究对象。影子教育涉及到众多参与主体,包括学生及家长、学校及教师、影子教育机构、政府等,我们应积极地从多学科、多角度去分析挖掘影子教育主体间的复杂关系。如影子教育机构与公立学校的关系研究,影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影子和补充,学校教育系统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影子教育系统的,回答这一问题能更全面地理解影子教育存在的意义,从而对公立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再如学生及家长与影子教育机构的关系研究,学生及家长参与影子教育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以及学生参加影子教育的心理发展变化、父母对待影子教育的心理压力等问题都值得关注和研究。丰富影子教育的研究对象,形成全面性、多层次的研究范围,才能促使影子教育研究更加充實与丰富。
参考文献:
[1]Bray M,Kwok P.Demand for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 and socio-economic patterns in Hong Kong [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3(22):611-620.
[2]甄莹.我国影子教育问题透视[J].教学与管理,2017(12):32-35.
[3]李娜.影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5):54-57.
[4]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8(01):61-65.
[5]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9(01):56-59.
[6]丁亚东,薛海平.我国课外补习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教育科学, 2016(04):151-155.
[7]翁秋怡.“影子教育”研究述评:需求、效果及公平性讨论[J].教育经济评论,2017(02):115-128.
[8]凡妙然.我国MOOC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解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7(03):34-40.
[9]中国教育报.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吸金”超八千亿[N].2016-12-28.
[10]芥末堆.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现状[EB/OL].https://www.jiemodui.com/N/89477.html.
[11]黄冠,刘倩倩.国内微视频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1):14-18.
[12]陈瑜林.我国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基于CNKI“两刊”关键词、主题词的类团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8):36-42.
[13]郭文斌、方俊明.关键词共词分析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方法[J].高教探索,2015(09).
[14]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5):4-10.
[15]范勇,王磊,王寰安.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教育与经济》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017(05):114-128.
[16]薛海平,王东,巫锡炜.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3):50-62.
[17]方晨晨,薛海平.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5-9.
[18]胡咏梅,范文凤,丁维莉.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PISA 2012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3):29-46.
[19]张羽,陈东,刘娟娟.小学课外补习对初中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北京市某初中九年追踪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Z2):18-25.
[20]薛海平.课外补习、学习成绩与社会再生产[J].教育与经济,2016(2):32-43.
[21]Bray,M & Kwok.P.Demand for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and socioeconomic patterns in HongKong.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3(22):611-620.
(责任编辑:郭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