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明的雨》,品“淡而有味”的语言

    《昆明的雨》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写景散文极富美感,作者围绕“雨”信笔写来,看似松散,却又处处不离“雨”,通过“雨”串联起作者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学习生活时的一系列往事,活泼中蔓延着自然清新,平淡里蕴含着朴素真实,颇得众多孩子的喜爱,品味语言当为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

    但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关注那些故事性强的情节、活泼有趣的细节等,缺乏文本细读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予以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将阅读推向深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进入“愤悱之境”时,教师当如何做好引领呢?

    一、关注标点

    标点符号在传情达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品读文章时常常被忽略。在《昆明的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细节。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围绕这句话,笔者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使你动情”的句子。很快地,学生发现了昆明美味的菌子。一位同学最喜欢牛肝菌: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这位同学结合了自己在昆明旅行的经历,述说了自己对牛肝菌的喜爱,侃侃而谈,眉飞色舞。他还提到,昆明小饭馆里常常用一根银针来辨别菌子是否有毒性。待他分享完毕后,笔者适时邀请他朗读文中的这句话:“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要求他读出滋味。朗读时这位同学一字一顿,发音圆润饱满,令人神往。笔者肯定了他的朗读,并对选文作出了如下修改:“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并要求学生说说两句话的不同。

    大部分孩子都能发现两句话表达效果是不一致的,但不一样在哪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感觉原句更有味道,更好吃。”孩子们这样回答。“更有味道?那不如我们一起回到80年前,想象着自己坐在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边上,面前摆着一盘牛肝菌。当你拿起筷子夹起一朵牛肝菌,菌子触碰到嘴唇——滑;牙齿咬上去——嫩!”笔者一边说一边比划,嘴里发出啧啧之声,孩子们也被此情此景感染,“牛肝菌到了舌头上?”“鲜!”“回味一下?”“香!”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喊道,有几位男生嗤嗤地笑了起来,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边读边品,课堂气氛活泼又热闹。“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品品其中的味道吧。”笔者笑着说道。

    经过笔者的点拨,学生发现了逗号在这句话中的妙用,简单的四个字“滑嫩鲜香”和四个逗号,描述了牛肝菌从入唇、触齿、到舌、回味的四个阶段,令人回味无穷。在看似平淡质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汪老对昆明的真情和汪老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关注“闲笔”

    有趣的描写往往能吸引少年们的注意,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牛肝菌之外,不少同学被“鸡枞”吸引。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老师我特别喜欢关于鸡枞的这个笑话,真想亲自尝尝鸡枞的味道。”“哦?看来这个笑话吸引了你。你敢不敢跳下火车去捡鸡枞?”笔者追问。“我不敢,开的再慢也是有风险的。”“由此可见——”“鸡枞真的太好吃了!”“昆明的火车太慢了!”“鸡枞其实也有很多!”“昆明人为了吃太拼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抢答到。

    “从这个笑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副怎样的生活场景呢?在昆明,生活节奏是很慢的,物质资源是丰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悠闲惬意的……”很多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似闲笔,却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自在安然的生活图景,这是汪曾祺在不经意间展示给我们的画面。“大家可否在文中再找一找这样的闲笔呢?”笔者追问。有同学发现了这样一句话: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这句话中,破折号之后的句子很好地解释说明了仙人掌的作用:防止猪羊进园吃菜。作者看似“画蛇添足”般的加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去掉也可以,但去掉之后感觉就没那么有趣了。作者肯定是看到过猪和羊被扎的乱叫的样子才这么写的。”笔者肯定了这位同学敏锐的观察力,并追问:“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他不仅善于观察生活,语言也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让人心领神会,捧腹大笑。”这样,孩子们对汪曾祺其人、其语言、其文风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三、关注细节

    有同学很喜欢雨季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这段文字: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汪曾祺笔下,昆明的杨梅大大的,黑红黑红的,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而卖杨梅的女孩子声音娇娇的,形成一种反差,令人向往。“她们的声音是娇娇的,那你注意到她们的穿着、姿态了吗?”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发现她们头上戴着小花帽子,脚上穿着的是“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这样穿着打扮的女孩子给你怎样的感觉?”“她们特别爱美,头上是小花帽子,脚上的鞋子是‘扳尖的,意思是鞋頭尖小而上翘,而且上面都是花,和帽子遥相呼应的。”一位女生回答道。“看来她们特别懂得时尚单品的搭配。姿态呢?为什么她们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上,还‘不时吆喝一声?”笔者着重突出了“一角”“不时”两个词的读音。

    “她们可能觉得这样更优雅。”“不对,她们是觉得害羞!”“她们借了别人家的位置,打扰了别人觉得不好意思吧?”“她们是怕自己挡着路,妨碍了行人,所以只坐在一角上。”“这个时候是雨季,坐在一角上可以避避雨!”“不时吆喝说明她们不急不躁的,高兴就喊,不高兴就不喊。”……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的非常热烈,对文本的解读也逐渐深入。汪曾祺正是感动于这样的生活图景,敏锐捕捉到了杨梅的外形、色泽与卖杨梅苗族女孩子的娇羞、谦卑和恬淡安适。他所要表现的,正是昆明生活状态的悠然与闲适,而这些恰恰是在雨季的润泽之下的,所以作者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学者凌宇曾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读汪曾祺的小说,你会为他的文字的魔力所倾倒。句子短峭,很朴实,像在水里洗过,新鲜、纯净。”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引领孩子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标点、闲笔和细节,并通过适时的追问,使学生深入思考、品味,涵泳咀嚼汪曾祺文字的魅力,这正是作为语文老师的使命与职责。愿本文可以带给诸位同仁以思考。

    参考文献:

    [1]巩霞.平平淡淡才是真——汪曾祺作品选材特点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

    [2]宋旭.天然寻常意,淡泊赤子心——试论汪曾祺作品中的语言美感[J].理论界,2018,(12).

    [3]颜维奇,魏本亚.眼中有“人”乃好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与观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9).

    马晓霞,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