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邓 怡
一名就读于京城某高校的女大学生,因和父亲闹了点儿别扭,心里有气,而自己的电脑坏了急需用钱修理,就在其居住的村内张贴了5张“借钱启事”,目的是“寒碜寒碜我爸爸”(据《北京晚报》)。
这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报道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它揭示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父母恩情的漠视。分析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对于感恩教育的提倡力度不够。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但是,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感恩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让大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他们学会知恩、感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二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造成感恩意识淡漠。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陷于父母溺爱。长大一些,又因为课业负担繁重,父母更加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家里所有的人都以孩子为中心,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愿望,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什么都看作是应该的,对别人的付出没有任何回应,只顾一味地索取。
三是家长的“不要求回报”淡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现在谈到父母的爱,都认为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都持一种讴歌的态度,事实上这并不全对——我们是不是在有意或无意间忽视了感恩教育?如果家长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用自己的劳动与付出教育孩子,怎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怀?
四是部分家长没有做好感恩教育的榜样。对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还需要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是用当今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父母却关心不够;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也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其他方面却很少过问。可以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生的道德品质很多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
五是完整教育的缺失,必然培养出不完整人格的人。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和老师,以前所未有的功利心态追求分数。一些家长,最关注的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对包括道德水平、心理状态、交往能力、情感表达等更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却大大忽略了。
总之,孩子不懂感恩,问题出在父母和老师等成年人身上。对孩子过度的呵护,超越了爱的边界,无意中也剥夺了孩子的个人权利,剥夺了孩子应该担负的责任。久而久之,孩子责任意识淡薄,也就谈不上感恩了。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大学生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引导其形成完善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的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内省”为突破口。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情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维持,而是变成学生心灵的自觉要求。
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呢?
第一,要建立平等的互动交流关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人是学生工作干部,包括班主任和辅导员,如何能够让感恩教育取得实际效果,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互动交流关系最为关键。上海市德育咨询中心近几年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最想倾吐的对象中,“教师”这一项的得票率总是处于倒数一两位。但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有60%的人认为学生愿向自己吐露心事。两者反差之大,令人吃惊。显然,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不愿向他们吐露心声的事实,自以为与学生沟通得不错,这导致了教师不会从根本上去改变与学生交流的现状。
相比中学时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更强。只有建立起基于平等的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教师、辅导员才能耐心地聆听学生情感的表达,才能培养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第二,大学感恩教育可分为4个实施步骤。一是培养学生对父母感恩。让大学生算一笔账:自己每年要花家里多少钱?新学期开学,让学生给父母或家人写一封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爱及自己该如何回报。要引导学生经常给家中的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定期跟家里联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牵挂。要教会学生表达,感恩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句谢谢、一次拥抱、一个电话、一封家书,只要举手之劳,就会让父母非常开心。要教育学生在回家的有限时间中自觉帮助父母做些事,用自己细微的努力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是培养学生对教师感恩。在教师节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倡导学生能够亲切问候老师,道一句辛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都会举办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由学生投票,结合教师评价体系,选出10名左右优秀教师。这个活动,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也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情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课前帮老师擦黑板、为老师端上一杯水等,都是值得肯定的尊师行为。
三是培养学生对同学感恩。和同学生活在一起,经常会得到同学的帮助,无论大事小事,应该养成习惯说声谢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宿舍成为大家朝夕相处的新的集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生病需要照顾这些事情是会经常遇到的,我们利用班集体建设、宿舍建设等环节,提倡学生在同学需要关心的时候,送上温暖和帮助。这种感恩教育虽然细小,但是有效。学生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过于计较和苛责别人,只能带给自己紧张的人际关系。我们在宿舍文明建设中向学生渗透宽容的理念,教他们学会以微笑化解纠纷。
四是培养学生对社会感恩。如果大学生带着一颗冷漠的心灵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又怎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呢?在就业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教育学生珍惜社会给予的工作,对公司、团队给予的帮助报以感恩的心态。要引导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有了还款能力时及时按时归还。让大学生带着感恩的心走入社会,是高校德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三,发挥榜样的示范功能。2006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抓住社会各界全面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的契机,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感动北航2005年度人物评选”大型活动,当选的感动人物有倾囊济贫、桃李满天下的院士,有知恩报恩、反哺母校的校友,有情定西藏、报效祖国的毕业生,还有辛勤工作、超越平凡的食堂大师傅等。整个活动过程中注重对人物内在优秀品质和精神的挖掘,注重全体师生的互动参与,让师生从身边感人的事迹中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从内心建立起高尚的荣辱观、道德观。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为社会作贡献。如果通过我们的大学德育能让大学生都成为懂得感恩的人,他们必将努力工作,回报父母,报效国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 成]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