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功能区评价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功能状况指数变化探究

白力军+王玉华+布仁图雅+谢志磊+姜慧敏
摘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与评价以县域为单元,建立了涵盖自然生态和环境状况两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功能、生态结构、生态胁迫、污染负荷与环境质量五个方面表征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本文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3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现在及动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35个县域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FEI)范围为42.41-70.69,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最高的是克什克腾旗,最低的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2011年-2015年,35个县域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指数变化幅度为-8.62~4.09,其中新巴尔虎右旗(△FEI为-8.62)和奈曼旗(△FEI为4.09)是变化最大的两个县。
关键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价;生态功能状况指数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4-0209-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4.101
Abstract:The research unit of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is the county.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cover two aspects of natur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unty is represented from five aspects: ecological function, ecological structure, ecological stress, pollution load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is paper, 35 count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ere selec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Ecological functional status index(FEI) of the 35 Count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was range from 42.41 to 70.69, and the highest is Hexigten Banner, the lowest is Daur Autonomous Banner of Morin Dawa. From 2011 to 2015,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al status index(FEI) of the 35 Count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was from 42.41 to 70.69, The Xin Barag Right Banner(△FEI -8.62) and Naiman Banner (△FEI 4.09) is the two largest changes county.
Key words: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Evaluat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al status index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区域,对维护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属于国家层面的限制开发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直接反应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于所属县域政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涉及我区的8个盟市,35个旗县,国土面积约55万3709.90平方公里,占我区总面积的 48.42%。其中水源涵养类型共8个县域,防风固沙类型共27个县域。其中水源涵养功能区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区包括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等4个分类型。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域大都是生态脆弱地带,是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分布见图1。
2 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是利用综合指数(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FEI)评价生态功能区的状况,采用三级指标体系,包括3个指标、5个分指数和12个分指标。3个指标包括生态状况指标、环境状况指标和生态功能调节指标。自然生态指标包括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反映了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结构和压力,环境状况指标包括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反映了生态功能区的污染负荷压力和环境质量状况。生态功能指数、生态结构指数和生态胁迫指数根据各类功能区特点而选择能够反映功能区特征的指标。
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指标权重、类型及计算方法分别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以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为例,其计算公式为:
FEIFFGS=0.60×(0.24×植被覆盖指数+0.10×受保护区域面积比×100+ 0.22×林草地覆盖率+0.20×水域湿地面积比+0.14×(100-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比)+ 0.10×(100-沙化土地面积比×100) +0.40×(0.45×(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0.10×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0.1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00+0.15×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0.15×空气质量达标率×100+0.0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式中:FEIFFGS——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指数。
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五级。根据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值评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状况,将生态环境保护绩效状况划分为“变好”、“基本稳定”和“变差”三级,其中“变好”又分为“略微变好”、“明显变好”和“显著变好”;“变差”分为“略微变差”、“明显变差”和“显著变差”。
3 结果分析
3.1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15年,35个县域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FEI)范围为42.41-70.69,其中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最高的县域是克什克腾旗,最低的县域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优”的县域有1个,占县域个数的2.86%;“良”的县域有11个,占县域个数的31.43%,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一般”的县域有18个,占县域个数的51.43%,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较差”的县域有5个,占县域个数的14.28%,无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差”的县域。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比例及数值详见图2及表1。
在空间分布上,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优”的县域分布在防风固沙功能区,二级分类型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为“良”的县域在水源涵养功能区和防风固沙功能区均有分布,二级分类型主要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较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防风固沙功能区,其中主要以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主,排在最后一位的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中防风固沙类型与水源涵养类型县域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异。水源涵养功能区的8个县域的FEI指数范围为42.41~69.32,平均值为59.62,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良”的县域有4个,“一般”的有3个,“较差”的有1个。其中位于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为较差,主要原因为县域林草地覆盖率较低,只占县域面积的27.97%。
防风固沙功能区的27个县域的FEI指数范围为44.22~70.69,平均值为57.24,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优”的县域有1个,“良”的县域有7个,“一般”的有15个,“较差”的有4个。FEI“差”的县域为开鲁县,主要原因为县域林草地覆盖率较低,只占县域面积的27.37%;同时环境状况指标评分较低,相关环境质量达标率不高。
3.2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
2011年-2015年,35个县域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指数变化幅度为-8.62~4.09,其中新巴尔虎右旗(△FEI为-8.62)和奈曼旗(△FEI为4.09)是变化最大的两个县。
注:该评价结果未包括突发环境事件、无人机遥感监测、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等3个调节指标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指数变化显著(即△FEI≥4或△FEI≤-4)的县域有5个,占县域数量的14.29%,明显变化(即2≤|△FEI|<4)的县域有7个,占县域数量的20%,略微变化(即1≤|△FEI|<2)的县域有2个,占县域数量的5.71%,无明显变化(即|△FEI|<1)的县域共有21个,占县域数量的60%。35个县域2011年-2015年生态功能状况指数详见表2。
其中生态功能状况指数变化(即|△FEI|≥1和|△FEI|≤-1)的县域共有14个,其中防风固沙功能区的县域共有11个,占变化县域个数的78.57%。明显变好的县域2个,一般变好的县域1个,轻微变差的县域2个,一般变差的县域有4个,明显变差的县域有2个;明显变差的县域为开鲁县和新巴尔虎右旗,开鲁县变差主要原因为2015年与2011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明显降低;新巴尔虎右旗变差主要原因为2015年与2011年相比,水质达标率及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明显降低。
水源涵养县域功能区的县域共有3个,占变化县域个数的21.43%,其中一般变差的县域有2个,明显变差的县域有1个。明显变差的县域是牙克石市,主要原因为2015年与2011年相比,水质达标率及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明显降低。
4 结论与讨论
(1)2015年,35个县域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FEI)为“良”及“一般”共有29个,占到县域总数的82.86%,是我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的主要类型。(2)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中防风固沙类型与水源涵养类型县域生态功能区功能状况指数并无显著差异。而防风固沙类型与水源涵养类型县域中FEI最差的县域其原因均为林草地覆蓋率较低,林草地覆盖率对县域的生态功能状况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2011-2015年,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指数无明显变化的县域有21个,占总数的60%,年度间生态功能状况总体上保持着稳定。(4)2011-2015年,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明显变差的开鲁县、新巴尔虎右旗、牙克石市3个县域,其原因主要为水质达标率或污染源排放达标率的明显降低,说明年度间环境质量指标对县域的生态功能状况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2] HJ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S].
[3] 李宝林,袁烨城,高锡章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 2014.(12):15-18.
[4]何立环,刘海江,李宝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实践[J].环境保护, 2014.(12):42-45.
[5] 白力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研究——以翁牛特旗为例[J].环境与发展, 2014.(8):77-81.
作者简介:白力军(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监测方面的工作。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