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课外,以情贯穿作文
陆卫华
一、习作内容解读
“有你,真好”,这是一句满含生活情味的言语,简单之中不失世间真情,这也是语文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内容表达情感的一句经典总结,习作与阅读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就比如读着《少年闰土》,“我”很想对闰土说:“有你,真好!”读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周哗和很多劳苦大众很想对鲁迅说:“有你,真好!”读着《好的故事》,鲁迅先生很想对梦境中美好的生活说:“有你,真好!”读着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千千万万的人民很想对鲁迅先生说:“有你,真好!”当学习完本组课文后,学生的内心也一定很想对某人说这样一句温暖的话——“有你,真好”。本次习作,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一情感的聚焦点,向生活进行辐射,写一篇感动自己,又能暖到别人的写入习作。习作指导的重中之重就是去触动学生内心最柔软、最敏感的那根“有你,真好”的情愫神经,让他们以最真实的情感作为习作的出发点,习作的素材选取和描写的方法运用都是水到渠成的。阅读和习作是共生共长的,是相互成就的,因此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在对本单元阅读的基础上,去更好地完成本次习作。
在习作的讲评和修改环节也是一样,要紧紧抓住饱含情感的语言去讲评和体会,那就会在习作中铸就出最精妙的情感词语、最精彩的情感句子,也会打造出最生动的情感段落、最成功的情感佳作。本次习作成功与否,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语言的情感性。当然,这些情感性的语言是离不开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的,因此也是从情感这一角度去进行描写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用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是在习作的构思上起到很重要的牵引作用。比如我们首先肯定要想好“有你,真好”中的“你”是谁,围绕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为习作锁定一个人。其次是为什么“真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习作确定好事情。最后就是要在一件或几件事情的具体场景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许,“真好”就包含在某人对自己热心的帮助中;或许,“真好”就藏在某人对自己无私的关爱里;或许,“真好”就伴随在某人对自己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中;或许……
学生习作中“读者意识”的缺失,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次习作“有你,真好”,是一个极能体现读者意识的内容,“你”就是作者写这篇习作最想分享的那个“读者”。因此,习作指导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地让学生明白:文章是为了读者而写的,要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本次习作题目,还建议用第二人称“你”来写,这样既可以让语言表达变得亲切些,又可以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让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作文之中。
二、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事情写一个人,力求能把“真好”场景写具体。
2.习作中的描写语言能充分表达出自己对“你”的真情。
3.树立“读者意识”,用文字与文中的读者“你”分享这份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具体事情写一个你内心深处觉得“真好”的人,且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难点:能在具体的事情叙述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让语言满含真情,并能与读者共同分享这份美好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寻找自己生活中的那个“你”,感受他给予自己的“真好”,储备“有你,真好”的生活事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有你,真好”真情流淌
(1)自學习作内容和要求,交流:
当读到“有你,真好”这个题目时,我最想对()说:“有你,真好!”
学生充分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有一个“你”。
(2)聚焦本组课文,重现“有你,真好”的一些真情画面,口头填空,明确文章的人物——“你”。
课件出示:
《少年闰土》中的“我”想对(少年闰土)说:“有你,真好!”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作者(周哗和很多劳苦大众)想对鲁迅说:“有你,真好!”
《好的故事》中鲁迅先生想对(梦境中的美好生活)说:“有你,真好!”
臧克家诗歌《有的人》中(人民群众)想对鲁迅先生说:“有你,真好!”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觉得“你真好”,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3)回顾生活,交流对“真好”的真实理解:可能是自己内心感受到情意、关爱、温暖;可能是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幸福、快乐;又可能是自己变得坚强、阳光、自信、乐观……
——拓宽对习作素材的理解。
(4)当说出“有你,真好”这句话时,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件事或哪几件事呢?结合课前准备的生活事例简单叙述一下,素材交流。
——标准:这情景是否温暖到了“你”。
[设计意图:阅读与习作是相互融合、共同成长的,当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学习下来后,其在习作上的引领也是时刻跟进,并不断深化的,当到达本单元的习作练习时,也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因此,习作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要遗忘了这些宝贵的”范文”。聚焦课文,教师不需要细致的分析,只要适当点拨,轻轻唤醒,学生就能领会文章的“神”和“形”,教材中渗透的单元习作知识、方法就会自然迁入习作,学生的习作便拥有了一个极佳的开端。]
2.“有你,真好”场景浮现
(1)三言两语的事情叙述能让人感受到温暖,但真的会感动到那个“你”吗?交流:怎样写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真正感受到作者心中那句“有你,真好”?引导学生用事情写入,把场景写具体,写生动的重要性。
(2)出示孟郊《游子吟》。整体感知本次习作的三大要素:事情、场景(描写)、情感。
A,引导学生找场景,认识场景描写方法:动作、心理。
B,发挥想象,说说如何把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写具体、写生动,感受游子心头想对母亲说的那句话“有你,真好”,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爱情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用一两句话叙述事件虽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但并不能走入读者的内心,去真实地打动读者。只有在事情的具体场景描写中,才能体现出这个“你”是”真好”的,才能表达出自己对“你”的那份真感情,才能去感动读者。结合<游子吟>这首简单的叙事古诗,让学生清晰看到用事情写人,特别是借场景描写,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也能深深打动读者。]
(3)“真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个感情信号。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把心中想对父亲说的那句“有你,真好”写得入心入情,让读者在细腻的场景画面中感受到那份真挚的父爱,和作者心头那句——“有你,真好”。
出示“买橘子”片段,教师配乐读。
A,学生听后谈感受:你觉得作者写事情时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最富有情感的场景是什么?(有直接的表达——我的泪;也有融合在叙事中的——蹒跚地走、努力地爬月台、开心地抱橘子等)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朴素而伟大的父爱)
B交流: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达的?你最喜欢用怎样的表达方式?
C,教师小结:只有具体生动的事情,才能真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才能写出这个人,的“真好”。
[设计意图:用大作家的经典之作来作范文,教师就没有了平日呈现范文的后遗症发生,希望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模仿,从文字到构思,到情感的表达,学生尽可以各取所需。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经典片段能充满浓浓的情感,能有效引导如何在细致的描写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3.“有你,真好”真情表白
(1)用一件事来表达“有你,真好”,在课前准备的人和事例中选择,小组交流后确定用什么事写什么人。
(2)尝试用第二人称“你”来进行习作。先把以上《背影》的经典片段改用第二人称配乐读一读,体会表达的亲切感,建立内心专一的读者意识。
(3)学生动笔写一件事情,表达“有你,真好”的情感。
(4)作后讲评,重点围绕是否表达出“有你,真好”的这种情感。(事情本身是否充满情感,怎样的描写方式更能充分表达情感,找一名读者“你”分享这件事是否被感动到了。)
[设计意图:在经典片段的品读后学生已明确了如何将情感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而要求学生用第二人称写一件“有你,真好”的事,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这样更易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但重点还是在学生作文后讲评环节,因为点评一件事时涉及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本次习作关注点就是情感性,要围绕它来修改提升。但这情感性还是比较含糊的,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体悟能力来感受语言的情感是否浓厚,这就要求学生多从读者的角度来谈谈感受。]
(5)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选用合适的描写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6)对修改部分从情感性的角度再讲评。
(7)阅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片段(改为第二人称),感受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描写手段,学生做二度修改,增加文章的情感性,让事情更具體更动情。
您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您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您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您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8)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添加开头和结尾,真切表达出“有你,真好”。
(9)写作后的延续,与文章中的那个专门的读者“你”去分享习作,感受习作的价值和意义。
[专家点评]
本次习作教学,主要是基于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间的习作元素,更好地进行本单元的习作指导。同为一个单元主题,阅读与写作本身是不分家的,阅读教材也是习作的范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无论从习作内容上,还是习作技巧上,都可以在本单元这篇命题作文中得到语言的实践,从而更好地从读走向写。因此,习作教学的伊始,就是唤醒学生在本单元的阅读积累,自然有效地过渡到习作《有你,真好》的教学之中。
用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最高效的方式。这次的习作教学除了用课内阅读的积累,也结合了课外阅读的积累。习作教学的两课时里,总共安排三个内容:第一是孟郊的叙事情感诗<游子吟>,是让学生从简短的诗句中感受用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习作模式,其间还包括描写的渗透;第二是在认识场景描写时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片段,感受情感的表达方式;第三是在修改环节,学习梁晓声<慈母情深>中精彩的情感性描写,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习作更具体、更动情。
另外,本次教学设计还不断引导学生习作中的“读者意识”,比如用第二人称“你”来写,让学生感受到那个“你”就在眼前,你是在用文字与他对话。还有在文章的结束环节也是建议与专门的读者“你”分享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