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提升,主体互动,立体渗透,多元参与
蔡静文
〔关键词〕职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生为本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普高升温”“中职扩招”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招收的生源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进而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结合我校多年的调查和总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职中生由于学习或家庭等原因,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大多数认知比较片面偏激,自卑心理明显。大多数职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看待问题比较肤浅片面,缺乏深刻的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比如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的做法。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较少有成功的体验,相反有较多失败和挫折的打击,所以许多人表现出自信不足,自尊较低,或多或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自卑,退缩逃避。
2.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厌学情绪突出。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职中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大部分职中生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至于“将来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心中也不明白,“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管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但却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喜欢搞恶作剧或爱表现、发号施令,以引人注目。
3.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自控能力较差。职中生的自觉性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许多在初中时就形成了懒惰、讲粗口、抽烟、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很难一下子改掉。生活中碰到一点小事就容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情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尤其在一些性别不均衡的专业班级容易出现走极端的现象。
4.人际交往趋向社会化,人际困扰显著。职中生的社会交往比高中生更加频繁和社会化,他们一般有行业实习和一些短期帮工的机会,接触社会比较早,社交也比较复杂。在异性交往方面,职中生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一类是比较早地进行异性交往,经验丰富,常受感情困扰,这类人占多数;另一类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能力,性格比较胆小内向,在异性交往方面显得自卑。总体上,职中生非常重视同伴的关系和看法,因此在他们的来访咨询中,人际关系困扰占较大的比例。
针对新时期职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校在近年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心理辅导中心”的全面规划组织下,全方位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逐步形成了“全员提升、主体互动、立体渗透、多元参与”的生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二、“全员提升、主体互动、立体渗透、多元参与”的生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一)大力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育素质水平
1.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心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学生观和成才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生源素质下降,职中生难教”的心理困扰,学校多次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心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正确看待职中生的成长、成才特点。具体包括:领导班子带头、行政干部和德育队伍全员参加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B证”教师培训,目前学校教师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A证的4名,B证161名,C证71人。学校每年提供1~2次专业学习培训或考察机会,如参加广东教育学院举办的“成功快乐的教师工作坊”等,不断提升专兼职心育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全员参加“生本教育培训班”学习,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生本课堂教学实践”、“项目教学实践”、“有效教学实践”等。
2.在校园中营造富有职业特色的育心文化氛围。我们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角镜、专题讲座、心育研讨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尝试采用广播访谈、案例解说、心理剧场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通过校园的主雕塑“摘星之手”、“马可波罗园”、“徐霞客园”、获全国灌篮“三分王”的学生塑像等实体环境,为全校师生营造浓郁的育心文化氛围。
(二)实施开展教师学生主体互动的心育活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应该在学生、教师层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促进师生主体互动,共同进步。具体包括:
1.在学生层面,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电子版报设计大赛和心育主题图画作品设计大赛。成立“心理兴趣小组”、“爱心大使”、“义工服务队”等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心育宣传活动和班级心理教育协管工作。举办“心手相连,成长之旅”的大型亲子活动,采用体验式的游戏、活动、倾诉、感恩等形式增强亲子沟通,让学生和家长受到深度的心理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团队辅导”理念,每年举办“新生团员夏令营”、“新生军训”、“司仪大赛”等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开设校园心理健康网站,进行心理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
2.在教师层面。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大赛和渗透心育的学科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班主任开展“典型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和心育论文评比。全体党员开展“成功教育案例”评比活动。针对人事制度改革,开展“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调查”,邀请专家为教师举办心理调适讲座。
学校丰富的校园心育活动,使我校学生在入学以后各种心理素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完善。在我校2006级学生SCL90测试统计分析中发现:06级学生在三年级的测试总分比一年级测试总分改善了6.55%,其中各因子的改善幅度在1.2%到7.1%之间。尤其是敌对、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差异显著;另外,后测总分预警人数比例比前测下降了46.7%, 其中各因子的预警人数比例下降幅度在16%到59%之间。
(三)努力形成德育教学立体渗透的心育体系
德育和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我校逐步摸索出以“一个课题”、“两条主线”、“三大途径”为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学管理的全方位立体渗透。
1.“一个心育课题”指导带动心育研究。借助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部重点子课题《生本教育理论在建构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校店合一”办学模式上的应用研究》的立项契机,我们申报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旅商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提升。在众多教师积极参与心育科研的基础上,学校心育科研硕果累累。根据统计,2005至2008年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的心育论文共有13篇,获得各级奖项的心育科研成果和论文共60多篇。目前已出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心旅航标》。
2.“两条德育教学主线”全面贯彻实施心育活动。一条主线是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队伍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骨干力量,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培养和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教育能力。我们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每学期实现“四个一”:每学期组织班主任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学习或参观活动;每个班级组织一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每个班主任选择一个典型学生作为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班主任每学年撰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或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组织班主任开展“心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每年级组织“典型学生心理个案帮辅活动”,由心理辅导中心委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协助班主任辅导。
在心育主题研讨中,我们形成了“班主任团队研讨模式”,主要的做法是:先由辅导中心收集信息,策划提供研讨主题;然后在各专业系内组织班主任集体探讨,形成专业系的研讨报告;最后由德育处组织全校的研讨汇报会,由各系代表汇报交流,最终形成研讨成果,印发给班级参考实施。这种生本教育的“班主任团队研讨模式”,改变了传统班主任德育例会的“一言堂”格局,充分调动了班主任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整体上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深度。
另一条主线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学科教学工作中。如果说班级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平台,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和专业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学校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内容既强调培养学生对旅游者心理的了解和服务技巧,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对挫折的耐受力。
全面实施开展“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中探索提高职中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解决办法。可这是具有最大广度和深度意义的学科心育活动。学生通过生本的课堂变得更加乐于学习和主动学习,并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这对提高职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中职学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结合学校各专业队的训练,心理辅导中心发挥自身优势,为参赛学生提供赛前心理辅导和放松训练,帮助学生疏缓压力;我们还建议专业教师在平时的集训中采用“模拟考场”和“角色对换”的训练技巧,让学生体验考官与考生的不同感受,逐步适应赛场的紧张气氛。正是由于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我校每年在全市的各类旅游商贸技能竞赛项目中都能获得好的成绩:
3.“三大途径”全方位实施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一个途径是学生分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系列的心育专题讲座,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一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专业学习自信心,主题有新生适应、心灵鸡汤、认识自己和自我接纳等;二年级主要进行青春期的性心理辅导,人际关系和情绪调控的辅导,主题有坦荡往来、合理拒绝、情绪调控、学会沟通、直面挫折等;三年级学生主要是进行职业生涯规范、就业心理和考试焦虑方面的辅导。经过几年来的积累开发,我们已逐步形成了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实施“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辅导中心日常主要工作包括:学生心理测试和心理档案建立;个别咨询,预防学生心理疾病;通过“心理素质测试与训练”选修课开展团体辅导;心理书刊阅览;放松训练(开心台有各种能量释放发泄器具);电话热线、心灵信箱、校园心理网页咨询等。
第三个途径是开展心理教育实验班研究,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心理教育实验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管理效能,开发职中生的心理潜能,探索一系列有助于职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教育管理方法和途径,提高职中班主任的心理教育和科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的策略是:(1)班级内探讨明确本班级存在的问题,并表征出存在问题的具体行为表现。如:班级不团结、凝聚力不强的表现有参加集体活动不热情、同学间关系不好等。(2)确立合理或完善的行为表现。(3)探求达到目标行为的措施和途径并实施,包括采用集中讨论、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组织心理测验和心理训练等心理教育措施。(4)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和调整反馈。几年来,通过“SCL90”和“16PF”的特质测试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平行班。
(四)积极开创学校家庭多元参与的心育局面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开创具有职业特色的“家校联合、多元参与”的新局面。
经调查统计,我校学生中大约有30%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或不和睦家庭。这一发现使我们在近年来加大家校联合的力度,共同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学期利用家长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心育讲座,分别为“职中学生家长影响孩子的方法建议”“几种常见学生类型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如何避免不良的家庭沟通方式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举办各类大型亲子活动。如烹饪专业系每年举办“亲子烹饪大赛”,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家校联络。
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近年来,随着我校以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相继获得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文明学校”等光荣称号。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每年参加各级各类职中专业技能竞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追求心育智慧,营造育心文化,努力探索丰富多彩、适合职中生实际的有效心育形式,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研究如何应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实时、互动的网络心育平台和咨询辅导服务,实现“心育有形,育心无痕”的更高境界,将是我们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稿件编号:091020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510280。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