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城市群产业链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及其对京津冀发展的启示

    张喜才 房风文

    

    [摘要]城市群是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或区域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地域单元,对于国家发展,甚至是全球经济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城市群的形成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在产业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仅为其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持,而且提供尖端人才支撑。本文梳理了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洛杉矶等城市群产业链与高等教育的协同过程,提出了产学研联合体、疏解迁移、资源整合三种协同模式,总结了不同模式的匹配布局,并提出了对于京津冀高等教育优化调整融入产业链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城市群;产业链;高等教育;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2-0135-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2.027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群以单个或多个城市为核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或区域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地域单元,它是社会生产力的实践,对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以“城市群建设为载体”的论断,用于指导实施新常态化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链其实就是具有相互联系的产业结合起来,产业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并形成链条式且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的关系形态?[1]。城市群产业链本质上是一种产业生态图谱,它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供需关系的基础之上,不同城市的战略产业由此有机链接在一起。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群产业链的链接。随着高校教育职能的转变,高校与区域间迫切需要协同发展[2]。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更是与提供人才和技术的高等教育密不可分[3]。城市产业链与高等教育联合或协同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伦敦城市群是世界知名的大城市群,在其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链协同中高等教育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三地产业链协同发展中,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京津冀地区高等院校云集,培养了众多高端人才,科研水平处在前沿。如何对北京的部分高校进行功能疏解,平衡三地利益關系,寻求新的战略空间,实现效益最大化;如何在产业链分工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促进其与产业链之间的优化匹配,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为企业的创新升级提供广泛的技术与专业人才的支撑;世界都市圈中高等教育在区域产业链协同的功能定位如何,通过怎样的方式推动产业链的融合,在构建和发展区域高等教育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高等教育在城市群产业链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大城市群(megalopolis)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概念。当前,国际上以地域辽阔、人群密集、经济科技等要素发达、具有国际交流功能等为标准,主要指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和洛杉矶五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生产力与资本聚集,在国家发展与全球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4]。随着城市群的不断发展,城市间产业链分工发展迅速,产业协作体系更加合理。从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的规划、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准确的产业功能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要求,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和建立高效产业链,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各城市依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城际产业链。各城市基于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城际战略产业链的伸展方向延伸到不同城市中,在各个环节中创造价值,有效促进城市群空间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5]。这些城市群在产业链分工形成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发挥着双向聚集溢出效应。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构建是一种教育与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必将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6]。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密切结合,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中得到发展。当高等教育知识的力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溢出辐射到城市产业,教育便产生溢出效应。比如城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辐射到区域和整个国家,促进其发展。教育作用的外溢对相邻城市、区域甚至国家的发展,都非常有益[7]。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优势互补与相互合作,其溢出效应不断增强与扩大。除此之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提升产业的技术层次和含量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因此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人才、知识和技术发挥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双方通过在高校与城市之间建立联盟关系,从而促进合作[8]。城市群内区域产业链与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紧密对接,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规律。

    (一)纽约城市群的产业链与高等教育

    纽约城市群是以纽约市为核心,另外4个城市为节点的整体空间布局,并以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产业为纽带,构成了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集群产业链体系,其结构清楚、功能完备、层次鲜明。纽约市发达的经济与服务业,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中心城市的辐射下,其他城市也发展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如波士顿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费城对重工业很重视、巴尔的摩则着重发展军工业,华盛顿作为首都,必然是城市群的政治中心[9]。城市的主导产业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由于城市群的影响,城市间的职能彼此叠加并被放大,产业链结构功能齐全。波士顿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产业是波士顿极具优势的产业,还聚集了经济、医疗服务、工程和交通服务业等产业。以波士顿为中心,加上纽约、华盛顿等地的高等教育为纽约城市群的产业链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

    (二)伦敦城市群的产业链与高等教育

    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聚集极大地促进了伦敦城市群的发展。伦敦的四周集中了如IT、法律等服务产业创意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形成了新兴产业链生态体系。其中伦敦城内密集分布了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剑桥等大学,这些高校和产业发展高度融合,成为伦敦城市群新兴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伦敦都市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三)东京城市群的产业链与高等教育

    日本东京城市群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组成,包括东京、大阪、神户、横滨、川崎、名古屋、京都等大城市。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东京的交通网密集,天然良港众多,交通快捷便利助推产业联动。依托日本三湾一海的东京国际都市圈,经济最为发达,人口密度大,这里的人口数占了整个日本的60%,日本80%的产业和40%的高科技人才都聚集在此。在日本东京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筑波大学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副中心建设,既疏解了人口,也形成了与东京城区相关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四)巴黎城市群的产业链与高等教育

    巴黎优秀企业和科研院所众多,有着繁多的国际往来活动,巴黎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众多、生活水平高,是世界历史名城。其产业类型也非常完备,奢侈品产业处于巴黎工业生产的第二位,是一大特色。而且旅游业、经济、保险、商业等都处于发达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就业人口数达到总数的70%。巴黎又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和文化之都,大量的科学机构、研究院、图书馆等分布于全市的各个角落。巴黎在拥有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学数量上比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多。正是城市群的高等教育资源为巴黎城市群的產业链集群提供了大量的支撑,巴黎地区的高等教育也根据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进行资源配置,形成了互相支撑的共生体系。

    (五)洛杉矶城市群的产业链与高等教育

    洛杉矶城市群是以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为核心,产业规模巨大,在财富500强中,洛杉矶集聚了23家左右的企业总部。还有一些举世闻名的新兴产业,好莱坞也坐落于此。同时,它的科研产出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研究性大学质量顶尖,数量众多,人才科技资源丰富。

    表1城市群内产业链分工及高等教育作用

    城市群主要产业链高等教育作用高等教育聚集地代表性聚集点

    纽约费城的国防、航空、电子产业,巴尔的摩的矿产业和航运业。纽约金融中心波士顿集中哈佛等世界名校,高新技术和教育业相当发达波士顿波士顿郊区的128号公路两侧

    伦敦创新、旅游产业、教育、文化和保险(放心保)、银行等金融服务业中心伦敦市高校为创意产业、金融产业等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产业服务伦敦外伦敦地区的创意产业

    东京日本最大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与工业中心,实现了城市发展的多核心化多摩地区为东京教育的聚集之地。茨城区域是以筑波科学城为主体,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云集筑波大学城

    巴黎巴黎作为中心城市聚集了商贸、会展、文化、旅游产业。南部为航空电子产业区,东部是化工产业、制药工业区,西郊是企业工业区与巴黎市区构成统一的城市体系,是教育事业的中心,保持巴黎国际竞争力塞尔吉新城赛吉蓬图瓦兹工业园区

    洛杉矶新兴高科技产业大概有6类:医药业、电子计算机业、飞机制造业、宇航业、通讯仪器、电子元件和导弹业洛杉矶是全球科研产出强大,研究性大学质量顶尖,数量众多,人才科技资源丰富洛杉矶硅谷

    三、城市群产业链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

    (一)产学研联合体推进二者协同发展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通过将高校的教学科研、企业的生产经营、产业的转型升级甚至政府监管、金融服务等整合协调起来,促进优势资源互补、协同创新,加速了对人才、资本等的集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联合体,推进了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这种产学研联合体可以是园区,或者是产业聚集区等。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包括制造业、金融业、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链的形成,地域分工格局合理,从而使得纽约城市群能够可持续发展。其4个核心城市能够合理定位、明确分工,使得城市群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彼此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城市群内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路径是根据与核心城市的关联度而定的,并最终形成了不同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形式。纽约城市群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城市群内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凭借资本、科技和产业的优势,促进了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既增强了核心城市的中心地位,也促进了周边区域的发展。这些高等教育集群与产业链发展相共生,具有雄厚的人力、科技和智力资本,使得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始终处于全美乃至全世界的领先地位[10]。该城市群汇集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也拥有众多地方研究型大学和社区学院。波士顿附近128号公路、硅谷、研究三角园等都进行了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二)高等教育疏解创新成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一些大的城市群承担了太多的经济功能,也聚集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资源。为了解决大城市病,一些城市群开始以高等教育疏解调整带动产业链分工优化的探索,通过疏解教育资源达到疏解人口和延伸产业链的目的。日本东京城市群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聚集,人口过度集中。给东京带来了住房、交通、环境、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该城市群也聚集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如法政大学、庆应大学、明治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日本进行了4次“首都圈建设规划”,解决了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有“副都心”思路等多种创新发展想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在东京周边建立15个“副都心”,有效缓解了都市功能过于集中、人群密集等难题。由于这些“副都心”基础设施齐全,有独立的产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居民生活和就业方便,减轻了中心城市的压力。与此同时,这些“副都心”又是高等教育集中地。比如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研究人员多达13 000名,教育科研机构60多个,被称为日本的“硅谷”,日本的高科技的设计、研发和生产都在此地进行,科研教育产业也很发达。多摩地区在东京30公里的西部地区,东京的科研院所、教育和新兴产业被转移到多摩地区,是东京都市圈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法国巴黎的产业链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也属于这种类型。

    (三)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支撑产业链发展

    伦敦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拥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数量,产生80%的经济效益,产业集群度高。伦敦拥有“一平方英里”称号的金融城,是世界金融的重要基地。伦敦是当前英国金融服务业以及教育、政治、服务产业中心。由于工业的衰败,伦敦疏解了传统的制造业。例如汽车业都聚集在伯明翰东南部的考文垂市。大伦敦丰富的创新资源,加上周边城市广阔的空间以及密集的劳动力,形成了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等,极具全球竞争力。伦敦城市群区域有世界著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还拥有世界著名的研究中心,如卡文迪许实验室、卢瑟福原子物理实验室,其中卡文迪许实验室培养了2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在2014年推出“医学之城”计划,将高校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整合。

    四、对京津冀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启示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加速产业融合的基础,但京津冀的高等教育尚未与产业链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京津冀高等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其效用,探索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从而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一)将教育嵌入京津冀产业链

    京津冀区域间的资源条件、经济發展基础存在差异,所以要进行优势互补,基于区域产业链、价值链进行深化整合对接。产业集群的打造,能够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如英国中南部城市群打造了以伦敦、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等为主要载体的数字产业集群,以伦敦—剑桥—牛津“金三角”为主要载体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京津冀地区要借鉴国际经验,选择前景广阔、基础良好的产业领域,打造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可以打造“北京—张承—廊坊—滨海新区”大数据产业集群、“北京—石家庄—天津”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北京—保定—天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等,依托产业集群深化区域分工合作,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伴随首都高校疏解,要加快高等教育嵌入京津冀产业链,成为产业链共生的利益主体,京津冀高校与各类创新主体之间要进行深度合作,要共同促进教育、经济、文化等的互动发展。将教育嵌入京津冀产业链对于加快产业融合,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有着深刻意义。

    (二)打造疏解中心城市教育功能的集中承载地

    北京市通过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将产业转移至津冀,促进了津冀的产业发展,一体化区域日益形成。津冀都可以承接北京市的产业转移,并不是固定的方向。政府要平衡好京津冀利益关系,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引导,可以有效集中资源,促进有序竞争,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效果。国外发达国家通过将各个类型的大学集聚,进行合作发展,使得高等教育逐步向大学城发展。比如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城、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城、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其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集中承接了东京的科研教育资源疏解。津冀两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也要形成这样的创新高地进行协同发展。天津和河北要有效疏解北京市的教育人口,与北京市教育形成互补,推动北京市的教育功能向天津和河北扩散,可以短时间内形成适宜的生态环境。协同建设京津冀高等教育实验园区,可以按照理工类、文科类、综合类以及特色类划分园区,权衡三地利益关系,从而以专业群进行基地建设。

    (三)整合教育资源匹配产业链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程度悬殊较大,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河北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三地第二产业中存在严重的同构现象。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三地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北京汇集了中国较多的高等教育资源,毛入学率达到普及阶段。随着北京教育产业的疏解、高校产学研的深入开展,高校、科技研究院等都要找寻更大的拓展空间;天津虽然高校数量不多,但高职教育资源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承接转移,可以承接北京高校的部分科研功能、产学研机构的转移,思索与北京进行错位发展。河北仍处于教育初级阶段,学龄人口多、教育需求强烈、毛入学率低,可以发展大学城建设。要注重京津冀产业的分工协作、协同创新,三地的高校教育资源、政府资源、公司技术等要开放共享,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优势互补,加速教育产业融合,提升教育产业价值链水平。大学城建设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城市和区域发展。在当今社会,建立大学城是形势所需,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从而与京津冀产业链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3):121-123.

    [3]倪好.美国高校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探析——亚利桑那州南部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5(1):72-77.

    [4]S.J. Herstad and B. Ebersberger,Urban agglomerations,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s and innovation:establishing the core connections[J].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014Vol. 26, Nos. 3–4, 211–233.

    [5]张强.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J].城市观察, 2009(1):26-40.

    [6]胡赤弟.论区域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9(6):83-88.

    [7]朱英明.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城际战略产业链的视角[J]. 产业经济研究, 2007(6):48-57.

    [8]任少波, 吴晨. 都市圈形成与大学的区域合作[J].教育发展研究, 2004(4):52-54.

    [9]王鹏,张秀生.国外城市群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6(4):115-122.

    [10]王志强,卓泽林,姜亚洲.大学在美国国家创新系统中主体地位的制度演进——基于创新过程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5(8):139-150.

    [11]张俐俐,张文敏.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模式的启示与借鉴[J].高教探索,2006(6):27-29.

    (责任编辑:王世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