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水平精确量化的思考及困惑

    何 跃

    【摘要】语言水平的测量只能是相对精确,而且测量手段本身也存在误差。因此,追求语言水平的精确量化,或试图把人的语言能力发展划分出精细的等级,诸如此类的努力,其意义和价值都值得怀疑。

    【关键词】语言水平:精确量化;思考;困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说明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言水平能否精确量化的问题其本质是对科学化的认识问题。科学技术对人类所产生的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使得人们对“科学”有一种由衷的信赖。这种信赖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习惯于把“科学的”看做是一种最终的评判标准。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得人们自觉地把“精确”看做是“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于是,桑代克、麦柯尔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认为只有精确的数量化结果才能反映出评价的科学性,这种认识今天在我国教育界颇具代表性。

    科学的本质是追求对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描述。为了能够正确描述事物的自身规律,人们发展了精确数学,人们认识了因果关系,总结了决定论;同样为了正确描述事物的规律,人们又发展了模糊数学,人们还创立了概率论。科学不能简单地以“精确”二字来归纳概括。

    就人的语言发展及其测量来说,如下的基本事实我们应该注意到: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自然语言是不精确的。自然语言只能做到对事物的一种近似描述。对于符号系统来说,精确意味着每个符号(或每个符号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都只有惟一的定义,而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自然语言符号的定义不是惟一的,甚至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是如此。

    语言发展水平或阶段是相对的。人的语言发展可以划分出一些基本阶段和发展等级,但必须明白,这些划分不论是在质的方面、量的方面,或者是时间分段都只能是相对的、大约的。

    语言水平的测量只能是相对精确,而且测量手段本身也存在误差。

    因此,追求语言水平的精确量化,或试图把人的语言能力发展划分出精细的等级,诸如此类的努力,其意义和价值都值得怀疑。

    例如:李白研究会会长郁贤皓先生评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说:“两个”“一行”,语言太精确,限制了读者想象的自由,意境不够阔大也。“门泊”“窗含”也削弱了境界的张力,使想象的翅膀无法张开,不及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之气魄浩大、情感深邃、胸怀宽阔。郁先生的话给语言水平精确量化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摇“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思想,接受了情感,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洪镇涛语)学生学习语言水平的高低,应该用思想、情感、知识、文化、思维、情操的得益状况来衡量。但思想、情感、文化等是否可以精确量化呢?很显然,“真情无价”。有的教师说,语言本身可以精确量化。是的,语言本身可以计数、分节、分段、背诵、默写,但这样的量化造就的是机械呆板,分析讲解的教书匠,培养的是死记硬背、只会肢解文章的书呆子。?摇周国平先生说:“我始终不解,许多上海人为何宁愿死守上海,挤在鸽笼般窄小封闭的空间里,忍受最悲惨的放逐——被阳光和土地放逐。”“时至今日,无论何处,土地都在成为一个愈来愈遥远的记忆。我仅获得了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安慰:‘语言是存的家。如果一个人写出了他真正满意的作品,你就没有理由说他无家可归。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惟有作品不是。对家园的渴望使我终于找到了语言这个家。”是的,语言是鲜活的生命,是我们最后的“家园”。(将人与自然隔绝的装置是不配称做家园的)面对语言——这个充满灵性的生命,我们打算做些什么呢?是给“她”装上电脑芯片,砌上钢筋水泥墙,让她接受最科学、最精确的分析监控吗?

    百年来,语文教学最大的失误是什么?是所谓的“科学化”——理性的分析、研究,已经使语文这个生命体没有了生命的感觉。它只有注音解词、理句分段等。“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毫发无遗憾”的诗歌语言艺术追求。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涌”二字,历来被人称绝,可谓准确有力,堪称精确;然而这“精确”的本质恰恰是意境朦胧,含意模糊而深广。

    科学是理性的,可以精确量化的。但它们却努力突破着量化的局限,追寻着艺术的光彩,增添自己的生机与魅力。如《死海不死》是说明文,可作者在文中却注入了大量的艺术养分,给科学以艺术的血液,让它活起来。神奇的故事传说增添了死海神秘迷人的色彩;语言的跌宕多姿富有艺趣。钱梦龙在执教该文时,从艺术性的角度切入,并把艺术性列为教学重点。

    张志公先生说:小学三年级以前的语文教学大都是成功的,因为识字任务很明确,三年级以后的语文教学则大多是失败的。张老的话很有道理。看起来,2500—3000个常用字学生已经会读会写了,可学生对每个字的意义很了解吗?“精确”地把握了字的内涵了吗?恐不乐观。字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积累的丰厚,时代的变迁,学生对每个字的理解都在发生变化。尽管识字量可能没变,但学生的语言水平却在悄然增长,因为学生对字的内涵的把握不断丰富、深化,使用范围不断拓宽。

    语文的本质是不可以测量的。我们为了选拔测试的需要,在苦苦寻觅语言水平精确量化的最佳方式,这种追求是可敬的,但可能永远没有最佳答案。生命的价值是永远无法探究标准答案的,语文也是鲜活的生命。

    总之,评价,是为了“鼓励”;学习,归根结底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评价的促进作用是特别值得细细研究的。无论教学还是考试,都应研究学生精神需求的具体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使学习最终成为人的一种自觉追求。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