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
摘 要:生活中的细节、行为、现象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来源,基于生活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为什么一定要在幼儿园中实施生活化课程,实施生活化课程的逻辑是什么,在生活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应该做什么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活化课程;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23?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2-0062-02
引 言
生活化课程是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组织形式,生活化课程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础,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生活中有价值的事件,进行提炼,从而形成课程,使幼儿在平时有组织的互动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幼儿园实施生活化课程,一方面可以促进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解决特定的活动内容时,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可以集中满足幼儿身体、心理、思维、社会性、数理逻辑等方面的需求,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生活化课程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一、幼儿园实施生活化课程的原因
首先,在幼儿园实施生活化课程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3~6岁的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阶段,这就决定了幼儿的认知对象必须依赖可见的生活实际,也只有是实际发生的各种现象才可以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例如,自然界中,四季的交替让幼儿感知冷热;彩虹的出现与消失,吸引幼儿探究背后的秘密;小蚂蚁“运粮”“搬家”等行为,激发幼儿对其生存的探讨。再如,分餐的行为让幼儿掌握数量关系与匹配的知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其不断构建如何与人交往的逻辑体系。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教学来源,选择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其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特点,即语言浅显、游戏方式、内容整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来源是幼儿的真实生活,并非不可理解的逻辑语言和深奥的自然科学内容。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游戏成为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是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与幼儿共同创设其喜爱的活动环境,通过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提升幼儿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幼儿兴趣与发展的需要[1]。
二、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的逻辑途径
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地实施生活化课程呢?首先,教师要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有教育价值的事件;其次,教师要在所发现的事件中,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提取教育内容;最后,教师要寻求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
以我班开展的生活化课程“我与水的奇妙之旅”为例。这一活动课程的来源是一次餐后洗手的过程中,幼儿间发生的冲突。餐后洗手时,晨晨总是开着水龙头打香皂,叮叮看见了,对晨晨说:“你这样是浪费水,打香皂应该把水龙头关了。”晨晨不以为然地说:“水龙头的水就是让人用的,这才不是浪费呢。”叮叮找到老师,十分生气地讲述了晨晨浪费水的过程,而这个事情引发了笔者对“节约用水”这一生活现象的思考。
通过分析叮叮和晨晨的冲突过程,笔者发现,两位幼儿的矛盾冲突在于水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晨晨认为是的,所以他会说水龙头的水就是让人用的,而叮叮则认为水是可以用完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基于这样的问题,笔者拟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第一,组织幼儿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说说自己对晨晨行为的看法,是不是浪费水?怎么节约水?进而与幼儿探究为什么要节约水。
第二,既然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我们为什么不在活动中让幼儿一次玩个够?水有什么玩法呢?教师带领幼儿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三,水是實在的物质,可以手摸、眼看,但是水的变化过程可不是一节活动就可以了解的,那么采用什么形式为幼儿进行讲解呢?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究,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了如下活动。
(1)探究水的历史、饮用水和自来水的形成过程、水的污染与保护。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知道了地球上70%都是水,但是咸水多、淡水少,而且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都集中在两极的冰盖和高山冰川中,人类真正可以利用的水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而这些水量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那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呢?淡水可以直接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到了在自来水厂工作的家长,通过观看工作中机器过滤自来水的视频,让幼儿知道了自来水是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自来水厂的水也是利用了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最后成为自来水。通过这两部分的讲解,幼儿知道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原来这么少,而且变成可以使用的自来水要经过那么复杂的过程,所以不应该浪费水。
(2)水的有趣玩法。与其让幼儿只能在洗手时接触水,产生浪费的行为,不如把水拿到活动中。通过水与盐的结合,让幼儿探索沉浮;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水的实际作用;通过不同容器间的变换,让幼儿了解守恒的概念;通过水与糖的融合,让幼儿了解溶解和密度;通过硬币载水的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张力,等等。
(3)水与五大领域的结合。教师通过讲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水的不同形态,也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与复述的能力;通过歌曲《洗手绢》,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跟随音乐感知与表现的能力;通过认识与水相关的标志,让幼儿了解各种标志的内涵;通过实验“植物喝水了”,让幼儿了解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在开展了这一系列的活动后,幼儿掌握了关于水的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三、实施生活化课程过程中教师的做法
生活化课程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不要越俎代庖。
1.幼儿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
通过观察与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分析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有效地观察与记录有助于教师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提升与发展,并反思自己的不足。教师也能通过观察,以点带面,发现全体幼儿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课程的三维目标。
首先,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观察。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不仅是生活形式引入幼儿园课程,也是幼儿提升知识的过程。在生活化课程中,每项活动都有其教学目标,如5以内的点数、看图复述故事情节、沿边线剪裁图案等,在观察活动时,教师应该具备这种带着目标观察的本领,以便了解每位幼儿独特的发展水平。
其次,从过程与方法方面观察。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在示范活动时也许只使用了一种方法,但其实幼儿有很多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其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促进幼儿拓展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小兔子运粮忙”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的方法是两人一组传递运粮,可总是出现“粮”掉了的现象,于是教师把探索的过程交给幼儿,让其探究怎么才能快速、精准地运粮。通过对幼儿探究过程的观察,教师发现,幼儿不擅长用两人一组的方式,但是特别喜欢多人合作,即多人排一排。还有的幼儿用报纸拼接的方法“运粮”,前一个人的报纸在上面,后一个人的报纸在下面,这样“粮”就不会掉了。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将幼儿自我发展的权利还给幼儿,实现了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最后,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观察。每位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幼儿,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差异。如果说对知识技能的观察需要一段时间,那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观察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因为在生活化课程下,幼儿所展示出来的就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如有的幼儿内向,不善于交流,有的幼儿总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小朋友中的“领导”。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内向也好,外向也罢,有利也有弊,内向的幼儿也许更善于发现细节,在建构游戏中可能会成为指出建构失败原因的最佳分析者。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幼儿的本质,以便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2.幼儿活动的支持者
幼儿的语言表达以及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与其他幼儿的沟通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介入,予以公平的引导,并且在活动中,材料的过量消耗是一定会出现的,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3.幼兒思维拓展的引导者
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其思维是简单的、直接的,在面对问题时想法比较单一,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幼儿思维拓展的引导者,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扩充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为了从更多的方面支持幼儿发展,使其从更广的角度认识世界,教师要阅读不同方面的书籍,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教育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与信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 语
在幼儿园中实施生活化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生活还原到课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准备的教育方式,将符合幼儿发展且对幼儿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幼儿可以在课程中学习,并将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进行延伸和扩展,进而不断扩充学生的思维体系,充实其知识积累,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并使幼儿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王敏.生活化:幼儿园课程魅力之所在[J].丝绸之路,2011(12):126-127.
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J].学前课程研究,2008(10):24-27.
作者简介:陈雪晴(1982.1—),女,江苏泰州人,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