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儿童习作认知特点,实现从教到学的过渡

    范锦飘

    

    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很多老师在教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是告诉学生叙事的六要素是什么,如何按顺序去写。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只是记住了“六要素”的几个概念,而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核,没有内化为习得的知识,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最后还是不会写。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样一种教学状况,要把“老师的教”过渡到“学生的学”,并且能真正学会写清楚一件事。

    一、纵向比较教材,实现习作的过渡

    部编教材三年级习作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想象、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事例尝试写出一个人的特点”,而到了四年级,则要求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通过比较三、四年级的教材,我们发现,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写好段落,要求学生聚焦一个事物、一个人物,把特点写出来,并且写清楚。而到了四年级,则要求学生写清楚一件事,掌握写清楚这件事的方法,即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相对于三年级来说,四年级在习作的要求上提高了,延续了部编教材习作内容序列化的特点。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实现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的习作过渡,帮助学生构建篇的意识,从写好片段到写好一篇,特别是能写清楚一件事。

    四上第五单元的教材编排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单元导语,二是两篇精读课文,三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四是习作例文,五是习作要求。这几个部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需要教者领悟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路径。

    第一部分单元导语,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二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第一点是从读的角度来说的,要求我们在教学《麻雀》和《爬天都峰》的时候,渗透写作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例文深入地理解“把事情写清楚”的相关概念内核,包括记叙文六要素、按顺序写。

    威金斯和麦克泰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为理解而教”,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基于理解的学习。

    因此,结合相关的例文,我们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写清楚”的概念内核,但是,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学习这些例文简单地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这样学习不仅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理解。通过阅读理解和“交流平台”的学习,我们还需要进行迁移运用,即单元导语中的第二点,让学生写一件事,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使学生形成观点,内化为知识,并灵活地运用,从而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核。我们可以利用“初试身手”的内容让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从而巩固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就能将阅读经验逐步转化为表达的策略,帮助学生完成从读到写的过渡。

    二、聚焦事情。用图表梳理表达思路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对篇的把握能力还比较弱,思路比较混乱,想到什么写什么,不会按顺序去写,也没有交代清楚一件事的六要素。对他们来说,要有顺序地完整记叙一件事,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少认知心理学家提出,可以通过表格、图示等工具,直观地将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顺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写之前厘清自己的思路,在写的过程中找到言语思维的位置。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样去做,通过填写思维导图或者表格来帮助学生写作。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首先,请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照片说一件事,或者根据书本中所给出来的题目说一件事。在说之前,先把时间、地点、人物写下来。其次,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解出来。再次,四人小组根据表格或者思维导图,评一评三要素安排得是否合理,再讨论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点:1.学生所写的事例可以是书本上给出的图片或题目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所见所闻的事例。2学生所写的事情可以先用一句话来概括,在写起因、经过、结果的时候,应该把时间、地点和人物写进去。3要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做准备。

    三、信息加工。细化指导学生把事情写清楚

    学生虽然知道了写一件事的六要素,但是,他们还不会加工,不会处理这些素材,写起来比较混乱,不会表达。这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细化指导学生把事情写清楚。信息加工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是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关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提醒学生注意写作的顺序,从而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

    在学生填写了图表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图式进行整合。例如,有的学生写《爷爷戒烟了》,写了一大段爷爷戒烟的原因,包括身体健康的原因、家人的劝说等,最后写了个结果:“所以,爷爷戒烟了。”至于爷爷是怎样戒烟的,没有进行交代,等于整篇文章都在写事情的起因。我们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对信自进行加工。例如,我问了学生几个问题:

    1.爷爷为什么要戒烟?发生了什么使他决定要戒烟?

    2.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有没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后来他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3.通过爷爷戒烟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爷爷说什么?

    通过这些细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图式,使他们清楚地知道怎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四、作后指导,在评析中尝试把事情写清楚

    怎樣才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呢?对于写作经验和写作知识还不够丰富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写清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是一次复杂的思维过程和新问题解决的过程。面对新问题,缺少了参照的标准,学生很难明白怎样才是写清楚了。这时候,我们需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析,进行再指导,帮助学生“写清楚”。

    例如,一个学生写了《一件烦心事》,她和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吵架7.因此觉得很烦恼。写完之后,老师特别拿这篇习作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在投影展示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判断,这篇文章有没有做到本次习作的要求,即写清楚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没有写清楚,应该怎样修改。同学们在评析的时候,表扬她把事情的发生的原因和经过都写出来了,但是事情的经过写得不够清楚,内容有点混乱,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写。为了帮助这位同学们修改习作,也为了其他同学能写好作文,老师和同学们绐了她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可以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出来,可以把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写进去,把其中的一些语句调一下顺序使表达更有序……

    为了把本次习作写好,学生在评析作文的时候,首先明晰了“写清楚”“按顺序写”的要求,还能根据以往的写作经验,总结出一些“写清楚”的方法。这使“学”的过程和“评”的过程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理解评价标准。心中有了一定的评价标准后,就可以根据标准来要求和评价自己的习作了。

    四上第五单元的教学,需要进行整体的把握,做到读写结合,学练结合,课前指导和课后指导相结合。我们要遵循儿童习作的认知特点,用好教材,让习作指导更高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