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三杰”的不同人生

    汤春松

    众所周知,陈赓、蒋先云、贺衷寒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三人因才华横溢、能力突出、成绩优秀,获得了“黄埔军校三杰”的美名。同是黄埔军校的杰出代表,但是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和最终结局却不尽相同。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一生。陈赓,他革命立场坚定,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蒋先云,他立志报国,不怕牺牲,血洒疆场,成为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但是有的人因革命立场不坚定而走上与人民为敌的道路,如贺衷寒。三个人由于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生结局。他们的人生历程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后人深省。笔者对他们的人生轨迹作简单的勾画,以与读者共勉。

    战功卓著的大将陈赓

    陈赓,湖南省湘乡县人。1921年,在长沙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何叔衡等人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先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心慌腿软,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介石救了出来。从此,蒋介石对陈赓另眼相看,并用高官厚禄拉拢他,但是陈赓不为所动。

    1926年秋,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并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不幸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敌人的种种严刑逼供,国民党黄埔军校同学的好言劝诱,蒋介石亲自接见软化劝降,都没有使陈赓屈服与动摇。后经中共和宋庆龄等人营救,脱险后回到中央苏区,先后任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

    长征中,曾率干部团参加突破乌江、抢渡金沙江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参加了上党战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率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在临浮战役中,歼灭胡宗南的精锐部队“天下第一旅”。随后他率部西进,协同兄弟部队发起吕梁、汾孝战役。8月与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配合刘邓大军和陈(陈毅)粟(粟裕)野战军,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进攻。在淮海战役中,率第四纵队协同兄弟部队在徐州西南切断津浦铁路,参加围歼黄维兵团。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随后进军广东追歼逃敌,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部的海上退路,协同兄弟部队参加了粤桂边战役。1950年初,又率部参加了滇南战役和西昌战役。

    1950年7月应邀至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1952年6月回国,筹办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任第一任院长兼政委,培养国防科技人才。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8年9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3月在上海病逝。

    战死沙场的英雄蒋先云

    蒋先云,湖南新田大坪塘人。1917年考入衡阳第三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任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同夏明翰等人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县的学生罢课运动。1920年,参加了湖南驱张(继尧)运动。1921年2月发起成立进步革命团体“心社”,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不久先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受中共湘南区委派遣,到安源路矿协助刘少奇和李立三从事工人运动,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文书股长,参与领导了安源大罢工。

    1924年3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学兵连任党代表。学习期间,担任黄埔一期中共党支部书记。他才华出众,从事工人运动时就练就一副好口才,演讲起来,滔滔不绝,分析说理,头头是道,很有鼓动性,并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入浅出,说理透彻,文笔流畅,被公认为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获得了“黄埔三杰”的美誉。毕业后分配到学校政治部工作,协助周恩来做思想和组织工作。1925年初,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同年10月,以七团党代表身份参加第二次东征,率领敢死队,攻克惠州城,全歼陈炯明的王牌部队。1926年6月,蒋先云率黄埔学生军参加了省港大罢工。

    1926年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排挤和打击共产党人。一次,蒋介石在军人大会上提问:“有谁退出共产党?有谁跟着共产党?”蒋先云首先回答:“我是共产党员,永作共产党员。”并当面撕毁发给他的“党籍声明表”,答道:“脱离共产党,就是叛卖革命。”“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蒋介石劝他“三思而行”,后来又以“中将教育长”的官衔为诱饵,劝其脱离共产党,遭到蒋先云的严词拒绝。

    北伐战争初期,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后任补充第五团团长,随军转战广东、湖南、江西等地。1926年底,蒋介石反革命阴谋日益暴露,蒋先云毅然离开南昌,来到武汉,蒋介石多次派人和来电邀请他回南昌,并封官许愿,蒋先云不为所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在“讨伐蒋介石大会”上历数蒋介石的罪行,提出:“蒋贼不除,世无天日。”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征讨奉系军阀张作霖,蒋先云任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5月中旬,蒋先云率部开赴河南。5月28日,在临颍战役中,蒋先云冲锋陷阵,多次负伤,最后壮烈牺牲。蒋先云牺牲后,周恩来在武昌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号召同志们“不但要追悼他,而且要继续他的革命精神”。

    蜕化变质的落伍者贺衷寒

    贺衷寒,湖南岳阳人。早年参加了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痛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卖国求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贺衷寒参加了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秋,参加了董必武和陈潭秋在武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0月,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解放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期间,年轻气盛的贺衷寒与脾气暴躁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张国焘发生了激烈的口角。回国后,张国焘立即向陈独秀告状,最终以目无组织的名义于1922年春将贺衷寒开除团籍。从此以后,贺衷寒对张国焘恨之入骨,对共产主义理想也产生了动摇。

    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不久,加入了国民党。在校期间,贺衷寒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加上他在组织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便崭露头角,开始传出“黄埔三杰”的美名。毕业后,贺衷寒被分配到军校政治部任上尉秘书,不久又调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政治部主任。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势力开始抬头,乘机加紧反共活动。贺衷寒的思想迅速向右转,他在蒋介石、廖仲恺的支持下,以研究孙中山思想的名义,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随后,贺衷寒大肆鼓吹戴季陶主义,极合蒋介石的口味,因而受到蒋介石的赏识。

    1926年和1929年,他先后被蒋介石派往苏联陆军伏龙芝军事学院、日本明治大学学习,目的是要他利用留学机会,潜心研究日本的军事、政治,为蒋介石集团寻求统治之术。1931年,蒋介石动用10万大军围剿红军失败后,急召他回国当反共顾问。1931年2月,贺衷寒回国后,先后担任了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政治宣传处处长、“星子训练所”所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等职,积极宣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忠实于蒋介石的“统一大业”。1932年3月初,贺衷寒在南京组织成立了法西斯组织复兴社。由于贺衷寒极力拥蒋反共,因此越来越受到蒋介石的器重。1935年11月,贺衷寒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他支持何应钦武力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遭到蒋介石破口大骂,从此失去猜忌成性的蒋介石的欢心。1937年6月,他被派往欧美考察军事、政治、经济,明显含有放逐之意。“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贺衷寒才奉蒋介石电召回国,复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长之职,并任军官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委员。1944年到1947年,先后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书记长、行政院社会部政务次长。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贺衷寒追随蒋介石,积极参加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大陆解放前夕,随国民党军政人员败退台湾。在台湾蒋氏政府中又任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1972年在台湾病卒。

    陈赓、蒋先云、贺衷寒三人都因才华横溢而获得了“黄埔军校三杰”的美名,曾经都是进步的革命青年,但是三人在各自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生结局。陈赓和蒋先云都受到过高官厚禄的诱惑,但是他们不为所动;他们都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但是他们毫无畏惧;他们的人生都是光辉的、革命的一生,他们的丰功伟绩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中。而贺衷寒由于革命立场不坚定,蜕化变质,成为一位落伍者。三人的人生轨迹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吹尽狂沙始到金。

    重温他们的人生历程对于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