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初中数学过度教学现象

    陆肄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现象的过度化,妨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制约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文章从过度教学的现象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 教学情境;合作探究;过度教学

    在新教育理念倡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进行了改进,教材也一改往日的“刻板”,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灵活呈现知识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也变传统的“接受式”为“探究式”,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建构. 不过,基于数学的学科特点、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需把握好适度原则. 不少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以下情况:课堂预设中“过度”的情境,教学环节中“过火”的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中“过量”的拓展延伸等等. 而这一系列“过犹不及”的教学现象制约着三维教学目标的形成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下面,笔者借助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对这种现象的一些思考.

    过度教学现象及影响

    1. 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的“过度”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因此,创设了情境这个“亮点”,将学生的思维置于一个宽广的背景中,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赋予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活力. 而这样的要求并不是说教学情境的数量与教学效果成正比,例如,以下的教学片段:

    案例1教学“相交线”这一内容.

    师:我们不少学生都观摩过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相信都对里面雄伟的建筑记忆犹新,我们今天一起来回顾一下. (播放视频)

    (视频大约播放至四分钟的时候,教师关闭了,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师:你们觉得世博会的展馆如何?(教师出示图片)

    生(齐答):壮观.

    师: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这些图片的背后都蕴含着简单的几何图形——平行线,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现场教学中呈现出以下问题:教师在板书时,不少学生还没有从视频的观赏中回归课堂,还有一些学生对场馆的布置“评头论足”,完全没有意识到教学内容;经过深度思考,世博会与平行线之间又有几分关联?由此可以看出,借助这种盛大情境的引入,只能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并不能创设高效课堂. 因此,这样“过度”的情境引入,只能博取短暂的热闹,有时甚至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对课堂教学毫无益处可言.

    2. 造成低效课堂的“过火”的合作探究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进而“学会学习”.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越发受广大教师推崇. 不过,据笔者多番观察,不少教师创设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形似”而非“神似”,不顾及以下这些问题:合作之前学生是否经历深刻的自主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进行合作探究;此问题情境是否需要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千篇一律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仿佛必须经历合作探究的课堂才是数学课堂[1]. 而这样浮于表面的热闹并非含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活动,没有从根本去启迪学生的思维. 很显然,它是“过火”的合作探究现象,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无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更不要谈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了.

    案例2教学“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一内容.

    师: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点进行平移,相应的它的坐标也会随之变化,下面请各位同学形成四人小组完成合作探究1:

    ①将点A(1,2)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并写出平移后的坐标;

    ②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并写出平移后的坐标;

    ③将点A(1,2)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并写出平移后的坐标;

    ④将点A(1,2)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并写出平移后的坐标.

    分析:将点A(a,b)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平移c(c>0)个单位长度,能否写出平移后的坐标?

    师:相反,我们能不能根据点的坐标变化去观察图形如何平移?下面请各位同学完成合作探究2:

    ①先画图,后说一说点B(-1,2)是点A(1,2)如何平移所得;

    ②先画图,后说一说点B(4,2)是点A(1,2)如何平移所得;

    ③先画图,后说一说点B(1,4)是点A(1,2)如何平移所得;

    ④先画图,后说一说点B(1,-1)是点A(1,2)如何平移所得.

    经过仔细分析,很容易感悟出“探究2”有些多余,原因在于:“探究1”已将平移确定坐标变换的规律问题解决了,而据此导出公式也是同步进行的,换句话说,“探究2”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属于“过火”的探究. 很显然,这个问题并非一定需要借助合作探究来完成,这里的分组合作,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低效课堂,也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

    3. 造成课堂方向迷失的“过量”拓展

    新课标倡导下的数学教学可塑性高,而教材是传播知识的源头,并非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延伸. 不过,拓展也需适度,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要兼顾教学目标,否则就是“过量”的,低效的.

    “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之一,而初中学段教材并未做出太高的要求,只是浅显地进行了关联,为高中学习埋下伏笔. 不过一些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感觉束手无策.

    案例3教学“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内容时,安排了如下的拓展内容:

    ①借助画函数图像,找出二次函数y=x2+x-2位于x轴上方和y轴下方时x的取值范围.

    ②总结规律,求出一元二次不等式2x2-5x+2>0,x2-5x+6<0的解集,并总结规律.

    以上的拓展,已经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尽管在拓展延伸之后,“二次函数”的知识结构越发完善,不过学生学习时却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来不及思索和探究,无法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过度教学现象的防范策略

    1. 理性预设情境教学,提升其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借助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获取,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地”.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切合教材的思路,贴近学生的认知需要,迎合学生的探究兴趣. 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需遵循: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素材的选择需具有合理性. 当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都必须借助情境的引入,如教学概念时,由于其科学性的特征,不需要借助情境的参与,比如整数的定义;学习解题技巧类知识,由于其严谨性的特征,不需要情境的介入,比如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2. 合理运用合作探究,提质增效

    合作探究的合理运用可以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不过,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的参与,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而定,如学习概念性知识,只需精到的讲解,不需要合作学习的介入[2]. 一般来说,需要合作探究参与的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特征:重要并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一些需借助合作的问题,比如方案的设计、统计问题等等.

    因此,合作学习的模式,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 过度使用不仅淡化了数学的本质,还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3. 适度运用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的个体,知识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可以将三角函数的概念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单位圆中“一探究竟”,可以运用方程、函数、不等式等知识来解决应用题中的决策问题等. 由于数学的特定学科特点,知识拓展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倘若学有余力,知识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不过,拓展延伸的方向和时机需把握好,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时机,做到梯度适当,切不能起點太高而背离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的内容也需遵从教材,让学生巩固、内化所学知识和方法,如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去延展“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

    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笔者认为,适度的知识延伸对于数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知识的延展需建立在学生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拓展时切不能贪多、贪难,以至于影响基础知识的巩固.

    当然,对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而言,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认清诸多“过犹不及”的教学现象,并积极采取策略,控制好教学的“度”,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孟祥菊,夏冰.课堂小组讨论与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07(6):42-44.

    [2]段晓晓,傅海伦. 数学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误区剖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53-55.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