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骆鑫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来自就业的压力等多种现状给中职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职业院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最终就是为了向国家向社会输送知识基础及知识技能都相当扎实的实用性人才。在多重压力下,中职院校选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必然。那么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导下,怎么高效的让学生接受吸收这些课程,怎么处理好课程内容与德育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按照傳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在中职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将教课内容与其他教育建立正确的联系,甚至出现与德育相割裂的现象,最经常的表现形式为单纯将教材心理健康内容知识讲述给学生。这样是极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来应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同时更与职业教育的应有教学特点相违背。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改鼓励教师将德育与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同样,我们也需要将德育有效渗透到中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中。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的关系
1.交叉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共同点在中职的教育教学中较为明显。首先,“育人”是最终的目的。两者的教育教学目的都是落在“育人”这一环节,那么这就要求教师为了积极引导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而努力,在组织教学活动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等。其次,内容上的正面性。两者教学内容均比较积极,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良性发展而设计的内容。那么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就可以进行二者结合来提升教学效果,做到有效处理。
2.互补关系
众所周知,普适性是德育教育环节主要内容的特点之一,即主要是适应于大群体的普遍性原则,这样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人认知特点及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及畏难情绪,这样的心理矛盾容易造成问题的激化。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从这个角度就能很好地补充德育,它主要针对学生个体,它可以结合学生具体的负面情绪利用沟通开导等环节,解开学生的心结。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德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补充德育,将两者结合起来是更为理想的教学方式。
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
1.遵循教育方针,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在中职心理健康方面,如上文所述,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而是单纯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采取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理论上的“非因材施教”教学,与学生的具体认知特点和心理承受度相分离。在这样的现状下,就急需德育的加入,因为德育内容具有明显的普适性,如果将其内容正确引入,不仅可以改变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行立足实际的针对性教育。所以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在组织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学生作为主体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观察学生鼓励学生,以发展地眼光来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紧跟新课改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发现学生不同的缺失点并且以此发现为基础来对学生的德育活动进行设计,这样不仅提高了德育与课程结合度,而且从学生角度来讲,也对他们的接受起到了促进作用。
2.正视师生关系,加强引导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趋向成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出现不自觉的、不受控制的冲动。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专业能力,做到对学生积极的引导与安抚,让学生理解这种冲动的普遍性及阶段性,且能够自主地去找寻应对方法及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将具有生活价值的观念适时地引入到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为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教师还应该重视总结利用身边的素材-日常教学工作的案例,用身边真实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且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此来实现学以致用,可谓一举两得。
3.科学完善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价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实际开展情况看,应将德育在课程中正确融入。首先,以学生心理发展为基础,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且保证能够做到积极引导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变化,重视两教育的并行良性发展。其次,完善传统评价模式,不再单以分数名词来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要进一步融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个人行为,个人情感因素,做到实现全面评价。最后,结合实际及学生的心理特征重新规划设计课程的内容及重组课程安排,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4.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提倡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明显提高。首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优秀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建立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多方面的能力,以此为方向,对于教学的内容合理规划才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5.鼓励学生反思,形成正确认知
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有一种较为严重的现象,很多学生会由于自己的考试成绩或者家庭条件等产生自卑心理,且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问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德育的力量,让学生学会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学会反思,形成正确认知,学会乐观从容面对各方面的挑战。
三、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能理解学生
教师无论在课堂授课还是课后开展学生教育工作,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自己的主导地位。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才能有效地将真实的想法表达给教师,这样才能开展良好的教学过程。
2.不应单纯理论说教,要多用心感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良好开展绝对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正确配合,如果学生的兴趣及方向得不到适当引导,那就极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实施。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去了解学生,精心备课,选取学生愿意容易接受的角度去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就让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在设置课堂内容及形式的时候,要考虑可控性,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步调与节奏,充分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才能成为应用性的技能人才。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及业务素质,做到能正确对待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让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得以良性实现,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勤伟.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7,(16):174.
[2]颜廷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31.
[3]赵朋生.浅析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5,(29):206.
[4]黄爱群.青春中的落落野花——真切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J].中学课程辅导,2016,(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