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CAD软件教学的启发
江淑红 王静
摘要:CAD软件教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从课本知识、课堂学习、课堂教学、学习评价4个方面探讨高职cAD软件教学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CAD软件教学;高职教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逐步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传统的手工设计正逐渐被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代替,而辅助设计是借助于诸多的设计软件尤其是三维CAD/CAM软件来进行的。高端的三维CAD/CAM软件是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的基础,在制造企业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以,这些软件的学习也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专业应用技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课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情境化等诸多特点,若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会产生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相脱节的问题。文章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高职CAD软件的教学问题。
1 重新理解课本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反映,仅是对现实做出的一种较为合理的阶段性的总结与概括。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更新,知识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需要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再创造,即建构主义知识观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知识观。
按照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作为一种阶段性的知识参考与提示,它们能为我们进一步接受、学习新知识提供种种帮助与支持,而不能将课本知识绝对化、权威化地加以机械式的死记硬背。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CAD软件版本的升级换代很快,要时常关注其发展,了解最新版本的信息和新增功能,迅速接受最新的技术信息与内容,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所以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工具去学习最新的软件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技能,最终帮助学生建构起不同问题情境下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技能知识体系。
2 重新理解课堂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老师传播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老师、同学等人的帮助下,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商互动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个性化理解和建构,即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自主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CAD课程的学习,不能是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上聆听教师的讲解、记录教师的ppt板书、观看老师操作软件,而应该是在教师所营造的真实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演示,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协商、讨论,经过一次次思维的强烈碰撞,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完成学习的过程。
3 重新理解课堂教学
“知识不是东西,学习不是接受东西。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我知识建构。那么教学,就应该是帮助学生实现这种知识的自我建构,为建构的实现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提供各种支持与保障。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CAD课程的教学,也就要求老师努力创设需使用CAD软件的真实的问题学习情境,提供合适的学习认知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协商软件使用的心得体会,支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软件的使用知识。总之,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教具等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指有利于建构性学习发生的学习资源。教师创设的有关软件使用的学习情境,师生共同营造的讨论、学习软件操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支持与保证着建构性学习的实现。
4 重新理解学习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评价具有新的内涵:突破考试这一主要且单一的评价形式,形成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多种类型的个性化评价,更多地关注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追求对学生做出真实、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正如加德纳提出的“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对于CAD课程,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考核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是一种较好的补充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平日作业以及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突出实效,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