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党建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张维维
改革开放30年,是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30年。在30年的发展中,高校的党组织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党组织成为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和领航人。
一、以高校党建的理论成果,指导学校的科学发展
事实证明,指导学校科学发展,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组织推动和落实,必须依靠坚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来指引,必须依靠不折不扣的群众路线来保证。
1.始终坚持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治校理教能力
担当大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既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具备教育领域的专门知识,这就需要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多年来,高校党建致力于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的培养,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制度化的学习和培训,不断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上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应对复杂局面的判断力,在重大问题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同时,思想理论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必须始终着眼于加强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深化,强调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机遇的意识,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
2.始终坚持政治思想引领,拓展战略谋划的视野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回答好、实践好这一根本问题,必须要坚持做好思想引领和科学谋划战略全局。第一,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依靠有效的组织方式和规范的制度保障,做到理论学习、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奠定干部和师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基础。第二,要把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出发点。着眼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人才强国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紧紧抓住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战略全局,确立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第三,认真总结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凝练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等治学文化传统和思想,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3.始终坚持服务师生员工,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高校党建成效的最终体现,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师生满意的大学。为维护好、实践好、服务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第一,要发挥党组织为师生谋利益的作用,积极通过构筑党建向心力工程,切实解决师生关心的问题。第二,发挥党员联系群众为师生解难题的作用,积极通过各种帮扶活动,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真情关爱和尊重师生,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第三,发挥政策导向为师生搭平台的作用,积极通过改革措施提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条件,落实有利于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的措施。
二、以高校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高校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必须始终走在前面,以适应更好地加强党对学校工作领导的需要。
1.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统一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干部选拔任用的正确途径。规范好干部选拔制度,积极推进公开招聘、民主推荐和竞争上岗,扩大提名的民主权,提高选拔的公信度。结合高校实际,做到专职干部和双肩挑干部相结合,岗位交流和学习培训相结合,挂职锻炼和对外输送相结合,探索形成高校干部制度规范、方式多样、措施有力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落实好党管人才的政策十分重要。要把管好人才、善管人才、尊重人才体现在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在高校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中,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统一,既要政治上关心,又不求全责备,做到搭建干部培养和人才培养的成长平台并重,关心干部和关心知识分子的保障措施并重。
2.坚持阵地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统一
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占领学校的阵地,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师生。一方面,教师不得利用课堂或其他论坛散布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发挥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要开展蕴含思想教育内容的大学文化活动,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师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用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凝聚师生。
3.坚持促进发展和反腐倡廉的统一
发展是高校的第一要务,高校党建要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的大局和中心任务,着眼于促进科学发展,探索党的建设的机制创新。要坚持促进发展和反腐倡廉的统一,始终将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的政治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把反腐倡廉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融为一体,与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举措融为一体,以“廉洁建校,勤政办学”的理念,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落实好拒腐防变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健全符合中央要求体现学校实际的惩防体系,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为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坚持做好稳定和构建和谐的统一
高校的安全稳定和政治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落实安全稳定的责任意识和制度,必须协调处理影响政治稳定的多方利益,必须坚持促进校园和谐的方针。党的建设应当扎根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民心上,形成服务师生、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机制和提供全体师生员工共享成果的制度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党的组织始终成为领导和谐、建设和谐、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主心骨,使党的建设发挥更加有效的影响和作用。
三、以高校党的建设的机制创新,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党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高校党建要始终把握党建的目标,紧紧围绕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形势和任务的需求,以理论研究和成果为支撑,解决存在的问题。
1.不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模式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使命。要着力在提高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扩大影响力方面下功夫。第一,不断推进高校党支部工作体制和组织机制的创新,本着有利于党员的学习和管理的原则,把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一线。既可按照学科专业纵向设置党支部,也可根据学生社团等情况设置临时党支部,形成健全的党的组织网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第二,健全党支部参与所在部门决策的机制,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与教学科研和行政组织的管理制度相衔接,实现党支部工作与学校和本单位工作的紧密结合。第三,不断加强党支部基础性和制度性的建设。完善党支部党员学习教育和民主评议制度,搭建党员学习和开展教育的平台,开辟党员学习交流网页,规范组织生活与开展党员评议。第四,完善党支部和党员信息管理。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更适合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培养方式。第五,不断拓展和增强党支部联系和服务师生的功能。拓展联系师生的途径,丰富服务师生的内容,畅通师生意愿表达的渠道。
2.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工作的途径
发扬党内民主,必须着眼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依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建立学校各级党组织定期向党员报告工作和学校重点工作的党内通报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建立学校重大决策党内听取意见的制度,落实党员的参与权;建立党内信息发布、征求意见和信息反馈等制度,落实党员监督权。
3.不断完善党群组织建设工作的方式
在落实党对学校的领导中,要切实关注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把党的建设与加强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有机结合。按照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方针,以推进党内民主带动学校民主实践为示范,重视发挥高校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依靠工会组织作为学校教代会的法定工作机构,在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实践中,加强教代会的制度建设,通过落实提案、组织巡视、参与管理、民主监督等,推进大学民主政治建设。以服务党的中心任务激励职工爱岗敬业为导向,注重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动员职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优势,将开展科技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与争创先进相结合,促进职工以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本领施展才华,不断营造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成长的环境与条件。以拓展思想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为纽带,重视发挥高校工会师德建设职能,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内容的师德建设及职工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增强党群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以践行宗旨、维护学校职工利益为基本,重视发挥高校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更加关注不同利益群体和困难群体,健全职工意见诉求和民意表达的渠道,协调和化解各种矛盾,做到对教职员工经济上帮助和政治上关心相统一,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真正的“职工之家”,增进校园和谐。■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责任编辑:包和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