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曾昆+潘志明+周福才+黄金林+殷月兰
[摘 要]为更好地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扬州大学生科学院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探讨推进本硕一体化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加强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院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资源配置,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我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并加以有效的整合利用,使学院有限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升学、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科技人才。
[关键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1-0007-03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其在牛津大学的本科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独具特色的教育体制,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科生导师制与现代高校的教学理念相一致,体现了导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是目前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也试行了不同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从2002年起在全院范围内试行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全程导师制是指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从入学伊始到毕业离校期间均有指导教师对其在大学生活适应、专业引导、个人能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升学(出国)指导等方面进行教育,关心并指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消除目前本科生培养中的一些弊端,活跃高校的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全面加强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鲜明而协调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全程导师制建立的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体系,我们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生科学院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推进本硕一体化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院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应教育部要求,对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的“一制三化”模式,让他们尽早进入科学研究过程,尽早参与重大项目。
由于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从国外引进不过几十年,还是一种较新的尝试,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和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导师制认识的不足,定位的不稳定,健全实施机制的不完善,良好实施环境和条件的缺失,使得优秀人才的培养更加困难。
我院属研究教学型学院,师资队伍充足,科研经费充沛,研究生队伍庞大,这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坚持“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体”,党建与思政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是“两翼”。为此,我院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和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全天候育人”模式,实行全员全面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
我院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面向全体本科生,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全程导师制,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我院导师制的导师工作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二是个性化原则,即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教育;三是人本化原则,即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保密性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在此基础上,我院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制订了一套涉及每个学生、每个年级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一)面向一年级大学生的专业引导和大学生活适应指导
刚步入高校的大一新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懵懂好奇。在此期间,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快速进入高校学习状态、适应高校生活。应紧抓时机,在学生与导师之间建立起“双向选择”制度,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生活指引和个人发展规划方面的教育。
在导师配置上,采用“1+2”的培养模式,即一名本科生配备一名在职教师、一名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新生在开学一个月内,导师组鼓励学生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和讲座主动了解学院每位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对应的教师。通过填写意向表,再根据班级专业和教学系部对应的原则,推荐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根据报名教师及申请需要的人数,结合师生比例,每位教师选派1-2名本科生;在学生导生的选派上,直接选派二、三年级的导生每人负责4名左右的新生。
在此期间,导师和本科生主要在新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其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大学规划,并监督其执行。同时侧重引导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其尽快了解生科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学院精神,使其尽快融入生科学院,并鼓励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工作。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状态,出现问题时积极加以指导。此外,学院也积极配合,按学生兴趣设立社团,“生命科技文化节”、“生物科技竞赛月”、“周末论坛”等课外活动也应运而生,这为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面向二年级大学生的专业培养和实验指导
大学二年级意味着学生已经熟悉了高校的学习生活,他们将要面对专业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个人发展目标的迷茫。为此,我院的导师制充分考虑学生在这期间的心理难题,确定了针对二年级的培养方案。其中导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巩固、个人能力发展、个人毕业目标确立等方面的教育。
在此期间,每名学生均跟从一名教师以及一名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助理。师生在大一学年确定了良好的关系后,若无特殊情况便不再重新调整。如因特殊情况,如申请了其他教师的创新基金或者立志考研、免研本学院的学生,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可在第二学期创新基金立项的时候优先考虑个人导师的微调,方便暑假就可以开始本硕一体化培养渠道。对于其他同学,可以在行政和专业教师中微调。
二年级阶段,导师主要侧重个人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科研意识的培养。第一学期,鼓励学生定期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交流,对于目标在本专业发展或对自主性实验室感兴趣的学生,可在研究生助理的指导下熟悉实验室和一些基本操作。行政导师的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在征得专业导师的许可下每个星期进入实验室学习,其中个人导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验习惯,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尽快适应实验室生活。第二学期,结合双方需要,为导师微调提前做好准备。在微调结束后,每位专业教师都将精心指导自己的1-2名本科生,与学生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和一体化培养渠道。
(三)面向三、四年级科研能力培养和毕业指导
对于大三本科生,科研导师根据暑假前的微调,各司其职,确定培养重点。考虑到全员导师、专业导师及其研究生助理主要负责相关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行政导师主要指导相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个人目标的再确立、自信心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第六学期,根据学院预推免程序,在学生获得预保研资格与导师获得招生指标的前提下,优先确立研究生导师关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学生的导师还要进行微调,一旦关系确立后,可直接进入指导毕业设计工作,方便本硕一体化的培养。
考虑到本科生四年级即将面临毕业选择,因此个人导师的构成回归到“1+2”模式,即一名本科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一名行政导师。专业导师及其研究生助理负责学生四年的学业辅导,尤其是学分未修满的学生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并通过毕业答辩,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行政导师负责学生在就业、考研、面试、创业等环节中遇到问题的答疑、建议和工作推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最快最好地融入社会。
三、全程导师制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院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将所有的任课教师、实验室科研人员并入导师队伍,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利用,增强了整个学院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博士、硕士等研究生资源对本科生加以辅助指导,在有效帮助本科生提高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而提升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此外,全程导师制有利于推进本硕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快了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我院提供了持续不断的优质生源保障。
(二)提升了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在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我院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有30位学生参加国家、江苏省或学校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先后7次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另外,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候得心应手,高质量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其中有6篇论文获江苏省或扬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20余篇。此外,还涌现出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麻袋哥”、“小平创新团队”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麻袋哥”、“知心姐”的爱心事迹也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在全程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各专业考研率和录取率明显提高,还有不少学生考取了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等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有一些学生获得了到国外留学交流的机会,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单位相关领域青年技术骨干乃至带头人。在毕业实习方面,我院本科实习生因为具有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获得许多企业和研究单位的青睐,这同时也为我院赢得了荣誉。
从我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理念和实效来看,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符合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型和高素质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在全程导师制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效果,但在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如何量化导师的工作量,持续提高导师、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 参 考 文 献 ]
[1] 杜智萍.牛津大学现代导师制的发展史及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9).
[2] 左军.本科生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3] 薛晓春,许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4] 罗国基.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4).
[5] 孟海帆.精心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5(8).
[6] 彭廷红.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
[责任编辑:陈 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