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管建刚老师作文指导课中的“寻找”
罗鹤军
三年前曾在浙江杭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上邂逅与我年龄相仿的管建刚老师,不禁发出“小中见大于永正,相见恨晚管建刚”的由衷感慨。于是默默期待再次相逢,感受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的智慧与魅力。
得知管建刚老师要来兴化戴南中心小学讲学,我邀请了好朋友周智森等老师一同前往。管老师认为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习作讲评用得好,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品质。
坐在戴南小学的阶梯教室里,我拭目以待。
此次,管老师作文讲学的关键词是“寻找”。
一、寻找读书信息
课前谈话,管老师提示同学们阅读课外书,要从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睁大一双慧眼,寻找那些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读完一本书要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读书其实就是读我们自己,通过阅读,我们在对照、检查、审视自己。阅读也是过滤,一本厚厚的书,我们不可能理解掌握全部的内容。我们只有在语言的丛林中寻找,寻找那些自己喜欢的、引起自己共鸣的、具有核心价值的东西。我思索,我追求,原来我的读书方法与管老师的不谋而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只取适合我的一瓢饮,否则我终将会淹没在书籍的海洋里。
二、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
讲评作文,可以看出管老师课前已经充分“备课”,仔细研读了六(3)班48名同学的作文。课堂上,管老师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习作,努力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1.准确使用“地”“得”
表扬学生能正确区分“地”和“得”。“地”“得”准确使用,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些老师也未必能够区分清楚。
她跳得那么娴熟。
我心不在焉地拿起电话。
2.准确使用引号、省略号
引号、省略号运用的是写作思维,这样的学生是在用心写作文,而不仅仅是在写作业。
评委一声令下,我这“厨师”就闪亮登场了。
“偏豆烧芋头”一端上桌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泉……
3.灵活运用古诗名句
积累是为了运用,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管老师鼓励学生主动积累,灵活运用,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这次我做的红烧肉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4.写好提示语
课堂上管老师现场演示喝茶的动作,提醒学生注意老师喝茶时的动作、语言及神情,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说一句话。指导学生用好提示语,让学生明白好的提示语是不用“说”字的,提示语的位置也是可以有变化的。
管老师端起茶杯,拧开盖子,“咕噜咕噜”喝了一大口茶,惬意地点了点头:“好爽啊!”
“啊!好爽!”管老师喝了一大口水,轻轻地放下茶杯,别有用心地看着我们。
5.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感
发现学生作文情节的曲折感。展示学生习作《练习跷跷板》《做实验》的作文提纲,让大家感受到一波三折、波澜起伏的写法。“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的情节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期待。
6.寻找内心感受的曲折感
生活中很多事情本来是平淡無奇的,怎么写出曲折感呢?是不是写第一次做饭一定要说谎,编造自己切菜时,一不小心把手切伤了呢?当然不是,管老师告诉学生心思要细腻,努力寻找做事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曲折感。
放热水洗肉(担心水烫,多次试探水温)
把肉切得细细的(肉丝大小不匀,感到苦恼)
放油下锅(放多少油呢,左右为难,生怕油溅到脸上)
炒菜放盐(什么时候放盐,放多少盐的考虑)
肉终于烧好了(忐忑不安地等待父母的评价)
三、寻找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作文病”
“然后”病。课堂上管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指出其中语言运用的不当之处。
节目主持人在介绍章子怡时用了无数个“然后”,其实这些“然后”都是多余的。我们学生的思维已经被同化了,对这些“然后”习以为常,平时与人交流时不知不觉地也用了许多“然后”。其实,把“然后”毫不可惜地去掉,语言更加简洁、连贯。
章子怡穿着高跟鞋,然后后跟很高的那一种,然后往前走,然后一不小心就摔倒了,然后我们就去拉她……
这些“然后”,说的时候不觉得,写下来就发现很啰唆,必须全部删除。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然后”病,认识并纠正了“然后”病,学生的语言品质会有大的改观。
章子怡穿着高跟鞋,后跟很高的那一种。她往前走着,一不小心就摔倒了,我们就去拉她……
关联词语病。同样,很多关联词语也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去掉。
爷爷虽然50多岁了,但每天乐呵呵的。
爷爷50多岁了,每天乐呵呵的。
关联词语多余,好像爷爷50多岁了,就不应该乐呵呵的。关联词语用得不好,适得其反。比较两句话,可以发现不用“虽然……但是……”,反而能够表现出爷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想”病。习作中用了太多的“我想”“我想”“我想”,哕里哕唆,缺乏表达方式的新鲜感。尝试另一种表达,写“想”,不用“想”。
大话病。作文结尾总是写自己的收获、启发,要向谁学习一种精神等等,程式化的结尾大而不当,空洞无物。
再次聆听管老师的作文讲学,我也在用心“寻找”,管老师今天的作文指导课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文心”技巧,而不是文字技巧。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真话意识、读者意识、作品意识。每一次习作练习都要引导学生追求作品感,而不是所谓的次品感。这就必须在习作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每一次习作都要有长进,每一次习作都要交出一份像样的作品,决不能让学生的习作在低水平徘徊、重复。对写作而言,发现重于观察,最重要的不是进入学生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大脑的那些东西在学生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怎样的波澜。要引导学生学会打开内在的眼睛,注意内在心灵的细微变化,并且在自己的笔下汩汩地流淌出来。平时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触发就是培养内在的文心技巧,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读过的另一本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对于目前你所体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触发必须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以写定教,先写后教。第一课时应放手让学生写,让学生到自己的生活宝库中提取素材。研读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于永正老师作文备课是亲自写下水文;管建刚老师作文备课就是研读学生的作文,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和普遍存在的各种“作文病”,然后集中讲评。对作文教学而言,讲评重于指导,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在讲评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习作表达的节奏感、现代感、音韵美及书面感。讲评学生的作文,一句一句地夸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自豪感,重塑写作的自信心。引导学生问问自己,在修改中学会修改。通过作文讲评中的“挑刺”环节,让学生明白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管老师概括了各种各样的“作文病”,学生修改作文有章可循。放到口头上去念一念,指导学生把语言用正确,在修改调整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