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思路构架实践
摘 要:体育教学是以运动为基础的,即学生身体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类任务或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技能提高的目的,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学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为创新精神的萌发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结合大学体育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以探索和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只要对大学体育教学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就可以寻找到激发学生创新的途径,本文就搞笑体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思路构架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 大学生 创新素质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有时存在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的现象,各种策略层出不穷,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少涉及;过于重视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历练,各种动作技巧花样繁多,却未能最终形成能力;过于重视集体共性的素材,却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机和创造性。[1]缺乏创造性,就很难实现创新价值,而没有创新价值,就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把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之中,通过体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即是能够积极、主动地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的能力,一般来说,创新能力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造人格和创新手段等因素构成,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2]不可否认,智力的发展与个体的遗传因素相关,有的学生智力水平就高于同龄人,可以毫不费力的就可以理解复杂的知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于个体智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促使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学生智力水平的发育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为此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大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尽情的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即便是“天马星空”,也要加以赞赏,不断的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敢想敢做”,在反复的想象与实践中,促使创造能力的形成。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策略
1.主动的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体育教学的主体性地位,他们运用自身的权威性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用丰富的教学经验,直接向学生传输知识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模仿教师的动作,课后反复的练习就可以学习到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得到开发,学生只能大致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却不能结合自己的思想,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不能实现体育知识、技能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形成自主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就更加难以形成,让知识与实践分离。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主动的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出发,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高校男生大多喜欢观看“NBA”,他们对于NBA的球队和球星“如数家珍”,甚至很多男同学的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篮球偶像,他们在打篮球时会模仿心中偶像的动作,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在篮球教学之前,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NBA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档拆”和“掩护”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比赛中有关“档拆”与“掩护”的视频,当学生看到詹姆斯带球,故意靠近自己的队友,而防守詹姆斯的球员却被队友“拦住”,接着詹姆斯带球长驱直入篮下,这时两名防守队员拦截在詹姆斯面前,前面“档拆”的队员迅速向篮下移动,詹姆斯高高的将球抛弃,助攻队友完成一技空中接力灌篮,这就是结合体育教育实际的篮球知识内容。尽管很多大学生不能完成空中接力灌篮,可是“档拆”的篮球思路就可以贯彻执行到具体的篮球运动中,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观点的“NBA”视频资料,自主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自然会品味到“档拆”的技巧,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
2.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体育教学时要以引导为主,尽可能的启迪学生的思想,而不是直接向学生传输知识内容,要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以足球“颠球”为例,教师只需要强调“颠球”对于足球运动的重要性,给学生讲解“颠球”的基本操作技巧,把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训练中品味“颠球”的乐趣。“颠球”对于培养学生的球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告诉学生在“颠球”时要运用“巧力”,尽可能的保持平衡感,在发力时要均匀,只要掌握了平衡就可以做出各种高难度的“颠球动作”。当然,大学生都不是球王“贝利”,只要教练说一遍,就可以完全领会,还是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虽然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教师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当自己亲自实践时,却发现很难操作,足球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频繁的落到低下,滚出很远,需要反复的捡球,再反复的练习,在枯燥的练习阶段,教师要采取分组练习的策略,即两人一个小组,一起练习,在学生练习时,不主动干预学生,让学生在挫折中,找到“平衡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3.有效的开展“因材施教”
对于当前的体育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与方法要进行合理规划,使学生能够在其中体验体育课程带来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时,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性,有些学生身体健壮、反应灵敏,而有些学生却显得很瘦小,不能适应教师的训练强度,为此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
结语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推动国家经济进步的内在驱动力,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的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积极的研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金悦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28):23.
[2]梁华伟.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6):200+190.
作者简介
陆森召(1973.10.24—),男,汉族,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