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师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

    吴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对于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以女性为主的幼儿园工作者中,细腻微妙的情感时刻有可能影响教师工作的态度与热情,其精神状态与工作态度也将影响幼儿园的发展。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从教师的眼神和话语中解读教师的心理,感受教师的真实需要,在与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管理策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案例一:让配班教师不再成为“鸡肋”

    9月初,幼儿园迎来一群小班的孩子,教室里的哭声此起彼伏。为了尽快让小班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为了减轻小班老师的压力,开学前两周,幼儿园每天从中层和后勤人员中各抽调一人进入小班,配合小班老师做好孩子的情绪安抚工作和各项保教活动。周三,当我进班时,有一名孩子哭闹不止,我将他带到隔壁游戏室玩玩具(游戏室和小班的教室合用一间卫生间)。此时,小班老师正在照看孩子上厕所,我听到江老师跟田老师说:“天天这么多人进班,说是帮忙,能帮到什么?该帮忙照应的时间大家都去忙自己的工作了。”田老师说:“是呀,昨天中午吃饭时,我忙得满头大汗,可来帮忙的人都走了。”听到这里,我一愣,本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的观念,开学抽调人员进小班本来是件好事,为什么老师反而会不满意呢?经过一天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配班的效果。一是配班教师随叫随走。安排进班的一般是园长、总务主任、保教主任和后勤教师等,开学第一周诸事繁杂,配班教师往往刚进班,就被一个电话叫去处理要事或领取材料,配班教师只好丢下哭闹的孩子去解决问题。二是配班教师进班时间安排不合理。小班孩子的入园时间是8:00-8:30,这段时间孩子哭闹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需要人手;进餐时间是11:00-12:30,吃饭时,老师刚给这边的孩子盛好饭,那边的孩子“啪”的一下就把饭菜全打翻了,再加上还有的孩子需要喂饭,真叫人手忙脚乱;好不容易到了午睡时间,孩子们一个个都要老师陪着、拍着、哄着入睡,老师真是“分身乏术”。但在这些时间段里,配班教师都在忙着处理幼儿园的一些事务,不能及时到位,就如同悬浮在空中的气球一样,落不到实处。

    倘若管理者对教师的抱怨视而不见,很可能会因小失大,引起连锁性的不良反应。这时候,管理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将“配班”落到实处。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配班工作。园长通过微信向全园布置这项工作:各位老师,我们又迎来新一届小班孩子。为配合做好小班入园工作,我们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安排中层和后勤人员进班组织一日活动,敬请大家尽量在配班阶段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谢谢大家的支持。信息的发布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与配合,也让小班教师感觉到不是“走过场、做样子”。接着,园长与配班人员协商,调整配班时间。利用配班教师不进班的时间安排好业务工作,并给每人发放一份“小班入园初期配班人员安排表”。表格中明确规定8:00-12:30为配班教师进班时间,保证了来园、午餐和午睡三个重点时段都有配班教师协助。两个星期后,小班孩子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班级一日活动也逐渐步入正轨。见此情景,小班教师由衷地说:“再也不担心开学了。”

    案例二:主题墙评比的“风波”

    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开展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今年四月份的重点是“主题墙的创设”。周四,根据以往的惯例,由园长和其他几名中层人员针对各班主题墙情况逐项打分。评比結果公示之后,我听见有的老师说:“这样评比有什么意思?老是这几个班排在前面!”“跟领导同班的沾光,我们再努力有什么用!”当教师有这样的抱怨时,首先,我想到的就是他们说的有无道理,再反思管理上是否有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意见的老师说的话虽然不中听,但是很在理,让我对主题墙评比及其他相关评比活动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评价者由几名固定的中层人员组成,难免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主观意识;没有事先组织教师对评价标准进行研讨,致使教师不了解从哪些方面创设主题墙才能促进幼儿发展;评比过程只注重结果,对教师参与过程缺乏了解;教师都很认真,但由于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实际效果往往不理想;等等。这些因素很容易让教师产生“我再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的想法。

    为了体现评比的公平和公正,我们组织大家学习评分标准,将评价者调整为教师群体,进行无记名打分。结果公示之后,我又发现了问题:个别感觉平平的主题墙名列前茅,很优秀的主题墙分数却不高。这时,我听见小曹老师说:“这结果不公平,看来,再怎样用心做事情都不如人缘好。”曹老师是一名年轻教师,她心灵手巧,思维敏捷,不管在环境创设还是开展区域活动方面都很有创新意识,平时所有的时间都用于钻研业务,所以与同事沟通较少。这次评比是全员参与制,每个评价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主观因素,会打“人情分”,这样的评比结果会使一些认真做事但缺少与同事沟通的教师所不能接受。如果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评比活动也许会挫伤这些老师的积极性,甚至会使某些老师认为“做得好不如处得好”。

    怎样组织评比?管理者要本着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团结的宗旨去引导。于是,我们采取了一种新的检查评比方式。首先让每个班的教师进行自评,通过QQ群交流本班主题墙创设的主题、理念、过程;接着,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对每个班级主题墙创设的评分工作;最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各班老师反馈研讨,阐述评分理由。

    通过改变检查评比的方式,教师由纯粹的被查者变为了名副其实的评委,感觉到检查评比没有了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关系,自己成了幼儿园的主人。同时,由于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使得大家在评价时都能从公正的角度出发,减少了一些个人因素。最重要的是,大家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既可借鉴他人的经验,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以评比促进步”的目的,使整个团队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案例三:加班不应该成“常态”

    每年质量评估前夕,教师在放学后加班好像成为了习惯。周五放学后,我在各班轉了转,教师们都在忙碌,丝毫没有下班的迹象,小班的老师在整理一年来的各项保教资料,中班的老师在整理区域游戏材料。当我转到大班时,看到王老师和朱老师在未完成的主题墙前忙碌着,一个刷糨糊,一个负责贴孩子的作品。我问:“朱老师,还不下班?周末你儿子不是回家吃饭吗?”朱老师说:“下周二就质量评估了,这个主题墙还没做好,我只有加班做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幼儿园只要开展大型活动或迎接质量验收,教师们都会主动留下加班。是什么原因使教师如此忙碌?教师加班时又在忙些什么?

    在多年的工作中不难发现,导致教师加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幼儿园各部门与教师没有衔接好,没有提前做好规划,没能让教师清楚近期工作内容,临到验收前夕,各项工作都搞“突击”;二是文案撰写二次重复,部分教师没按文案要求格式进行撰写,导致返工重写;三是教师本身有拖延的不良习惯,造成工作堆积,到不得不做时才想起加班。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状态!如果让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久而久之,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下就会出现职业倦怠、身心疲惫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样享受工作和生活?管理者又该怎样做,才能帮助教师摆脱加班的“怪圈”?针对质量评估,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验收条例后,提前做好规划,让每位教师都清楚了解近期工作内容和完成的时间点,使教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工作,避免由于部门工作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师突击加班的现象;在文案撰写方面,开学初做好培训工作,细化到字体大小、行间距等,以保证上交的资料内容全面、格式统一;在区域环境方面,我们鼓励老师树立“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课程游戏化理念,教师只要搭建框架、简单装饰,孩子能做的尽量留给孩子做,环境创设不是教师的技能比拼,而是孩子的动手活动。

    以上都是工作中一些再平常不过的事,任何美好的事情,都会夹杂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找准问题的症结,并以此为契机开展针对性的长效管理,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诚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甚至无法解决。但我们坚言,教师女啁—个个音符,管理者只有遵循“人本”原理,用心、用情读懂教师,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让每一个音符和谐奏鸣一曲动听的主旋律。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