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李渊
微课是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利用微课教学,教师可以将重要知识点以一种更为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还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更是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有效工具.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接受新型教学技术,有效地利用微课资源来打造更具现代化的高中数学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多活力.
一、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理论性较强,一直以来,难以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挥毫泼墨”.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出更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数学课堂融入更丰富的元素,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指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但很多学生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却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其概念.基于此,我将微课视频引入到了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首先,我展示了细胞分裂时的视频(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视频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我说到:“如果我们把分裂次数看成x,分裂个数看成y.那么,x和y也将构成一个函数.”接下来,我让学生结合微课中展示出的画面和自己的知识基础写出该函数关系.最后,教师对指数函数各部分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数学学习的关键是兴趣,尤其是高中数学.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微课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而对数学知识进行这样的转化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
二、运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知识难度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很多学生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学习数学时困难重重,这也是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围绕这些知识点设计微课教学视频,将知识更为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映射》这这部分内容是基于学生学习了集合和函数相关的知识后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映射的概念其实也可归为集合的知识.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将知识进行衔接,那学习这部分内容将会十分困难.因此,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明确了该部分教学的重难点,即让学生们用平移变换和翻转变换作图,理解映射的概念.然后,我开始制作微课视频,将映射与先前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帮助学生们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高效课堂的关键是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走出思维障碍.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对学情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学生们的认知情况,然后对教材进行了剖析,将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进行了总结,利用微课将其形象地展现出来,让数学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三、运用微课,打造新型学习方式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教学活动开展的地点也不仅限于课堂.教师需要全面地认识微课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方式.同样,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也能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利用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帮助自己解疑答惑,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比如在讲解《平面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难以在有限时间的课堂里完全掌握知识.因此,我结合重难点知识为学生们制作了微课视频,利用微课视频可反复观看的特点,帮助学生巩固平面的基本性质.同时,微课视频中还设置了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理,让他们能利用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此外,教师为学生明确了课后学习任务,为他们推荐了一些名家讲解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在空间确定一个平面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掌握该部分的重难点内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势,将教学活动延伸到了课堂外,为学生们打造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重难点知识,还能让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建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广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地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为高效而富有生机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能够发挥微课优势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们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