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初探
黄明伟++任浩
摘要:微信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它不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载体,并且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体,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未来走向。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环境向闭环转化、语言环境向非文字符号转化、信息获取环境向主动选择转化、舆论环境向客体主导转化等新变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因此,教育主体必须定位客体需求信息,主动融入闭环交流环境,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账号矩阵作用,打造微信中的意见领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关键词:微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23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109-05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Symbolq@@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网络时代,不仅存在网络技术带来的鸿沟,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需持续深化发展。2016年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6年6月,在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中,即时通信类应用用户规模达6亿4177万,网民使用率为90.4%,排名第一。[2]而根据2015年社交应用用戶行为研究报告,即时通信的几类应用中,QQ、微信、陌陌的使用率排在前三位,微信作为Web2.0时代的新兴即时通信软件,其用户量急剧攀升。[
Symbols@@ ]因此,以微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信的特点分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微视频、多人对讲等方式与好友进行交流。其具体特点如下:
1.即时通信简捷化
微信作为一个即时通信平台,不再以传统的文字交流为主要方式,而是以语音交流为主,辅之以文字、图片和微视频,适应了高效、快捷的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交流迎合了不同个体的交流喜好和交流习惯。语音、文字、图片、微视频相互穿插使用户双方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对方传达的信息,与其他社交软件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区间内,微信的信息交流频率更高,传达的内容更多,也更直观。
2.社群化特征凸显
微信的添加好友方式主要是基于电话号码进行添加的,也就是建立在已有联系基础之上的,可能是亲人、同学、同事、朋友、老师、领导等和自己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的人,属于强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社群化特征。微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化现实生活关系的平台,增强了用户与其他相关用户的交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版的现实关系网。
3.自主化信息接收
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出现了信息大爆炸的现象,而在微信中,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已所要接收的信息。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中,用户可以设置是否查看某些用户的动态,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动态能否被其它用户查看,即使是朋友圈的广告也不尽相同,腾讯公司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与能力有针对性的推送的。在公众号功能中,用户可以选择关注或者不关注,只有关注才能接收到其推送的信息。信息接收呈现出自主化特征,减免了现代人由于信息大爆炸而带来的压力。
4.“信息+服务”功能强化
微信抛弃了传统的纯信息推送模式,采用“信息+服务”模式,使软件自身功能更加强大,吸引更多的粘性用户。就微信基本功能而言,微信向用户提供建立在微信支付基础上的一系列服务,如微信红包、手机充值、贷款理财、生活缴费、城市服务和丰富多样的第三方服务,使微信成为触及生活各个角落的综合性软件。就微信的公共信息接收功能而言,微信中的公众号和订阅号允许公司、企业、团体等不同团体和个人自由定义自己的公众号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号宣传自身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便于用户获取到自己需求的信息和服务。
二、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大要素之一,对教育对象的观念形成、发展和改变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子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众多新兴的子系统,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其中之一,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1.互动环境向闭环转化
以往的社交网站和社交应用如论坛、博客、微博等构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准入门槛很低,只需一根网线和一台设备即可进入公共社交环境,这就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开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切入口也更加便捷。与以往的社交网站和社交软件不同,微信基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致力于打造线上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认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流动性低是一大特点。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4]乡土社会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因此,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微信的基本功能是基于通讯录的熟人社交,这也是微信所有功能中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它的人际交往功能主要包括通讯和朋友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微信主要关注人中同学、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同事、老师领导比例很高,网友和陌生人所占比例则很低,人们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也是和朋友互动,增进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占比达到80.3%,远超其他目的,如图1所示。
图1微信主要关注人和主要使用目的(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因此,微信实现了从开放性交流环境向闭环式交流环境的转化,这也意味着在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闭环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的准入门槛也更高。如何进入用户微信中的闭环交流环境,并与用户所在的线上熟人社会融为一体已经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的难点。
2.语言环境向非文字符号转化
传播学将人际传播的符号分为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非文字符号是指包括文字以外的所有表达方式,如图片、语言和视频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环境主要以文字符号交流为主,而在微信中,非文字符号交流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如图片、语音和视频,现主要以图片为例。通常我们理解文字要经历“看到文字→识别文字→理解文字”的过程,而识别图像基本已经成为人类认识本能的一部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大脑处理一张图像信息仅需13毫秒。因此,在微信聊天中,“表情包”和图片已经成为用户更乐于接受的社交语言。
在微信的公众号中,图文结合的文章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以2016年5月9日到10月9日期间,微信中出现的322篇“爆文”(即微信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文章)样本为例,其中图文结合的有225篇,占比达到83.7%,如图2所示。
图2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爆文”内容分析(数据来源:笔者运用清博大数据整理)
在322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文”样本中,BAI指数(注:一篇文章在过去某一时间段中所反映的用户关注度)排名前20的“爆文”当中有11篇的图片数量超过10张,6篇的图片数量超过20张。而在322篇“爆文”样本中,63.7%的阅读量10万以上的“爆文”字数在500字以内,字数过千的“爆文”不到3%。如图3所示。
可见,在微信视阈下的语言环境中,文字符号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再,非文字符号更加吸引眼球。微信構造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相结合,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呈现出多媒化特征,且内容短小精悍、通达程度更高、造成了人们思考阅读的浅表化,思考深度不够,难以在同一问题上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容易导致思想混乱。如何适应语言环境的新趋势,并于非文字符号表达过程中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深度思考,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信息获取环境向主动选择转化
微信为现代人提供了信息的避难所,使人们不再长期暴露于铺天盖地的无用信息之中。微信的信息获取环境主要是由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号功能共同构建的,在微信的主要使用功能中,用户的信息获取功能仅次于其社交功能,用户使用微信的第二大目的也是获取自身需求的信息,如图4所示。
图3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爆文”内所含图片数与文字数(数据来源:笔者运用清博大数据整理)
数据表明多数用户在使用微信过程中,有很强的意愿和大量时间处于公共信息环境之中。因此,信息获取环境的转化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网络上的无用和垃圾信息,促使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更适合其需求的信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用户的自定义信息获取环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入用户关注的视野设置了较大的障碍,拉大了用户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心理距离。
4.舆论环境向客体主导转化
传统的舆论环境是由主体单向传播主导,网络出现之后舆论环境中出现了“主客体相矛盾”的现象,并逐步走向互相接纳,相互融合,微信的出现则重新定义了网络的舆论环境,“用户至上”的理念渗透到该应用的方方面面。如果将Web1.0时代的舆论环境比作信息的“卖方市场”的话,微信的舆论环境,更像一个由用户主导信息的“买方市场”,大量的公众号为了获取关注,进入用户的闭环交流空间,主动迎合客户的阅读喜好和习惯,将信息服务做到细微处。微信的舆论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标题党”吸引关注。第二,用具备强烈情感效果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吸引注意,在322篇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文”样本标题中,感叹号共出现290次,平均每篇标题出现感叹号0.9次。(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清博大数据整理)第三,利用带有较强恐惧性情绪色彩的词语或事实促成文章的传播,如“发生在火车站,太可怕了!”“紧急通告:所有开车的人碰了这个会倾家荡产,赶紧告知你!”等。第四,情感绑架,营造“加入我们,否则就是和大家作对”的气氛,如“朋友圈都转疯了,你还不戳进来”等。第五,表达口语化,善用数字,观点鲜明直白。
微信舆论环境向用户主导转化决定了其背景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应向客体主导转化。教育者应该如何定位自身,如何打造适应受教育者喜好和习惯的内容信息,如何与受教育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是教育者在环境优化过程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创新
微信凭借其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强大的功能,为社会各个领域所接受、使用。微信已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集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为一体的庞大网络信息平台,其创造的独特的网络环境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又为其创造了巨大的契机。
1.定位客体需求信息,融入闭环交流环境
在微信的闭环交流环境中,线上的熟人社会已经形成,教育主体也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因此,这就要求教育主体重新定位自身,在微信背景下作出积极的改变,融入受教育者的闭环交流环境,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第一,优化内容环境。无论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还是在微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内容环境的优化都是教育者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内容为王”永不过时。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推送高质量的内容信息,摒弃没有营养的、价值观念落后的、枯燥呆板的内容,营造有效、有用、活泼的教育内容。
第二,完善不同群体的信息接收环境。信息时代的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使社会群体更加多元,特点更加鲜明。同质的教育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每一个社会群体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群体要打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信息接收环境,实现精细化信息分类,与受教育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融入到不同的群体之中。
第三,大数据分析个人信息接收特点,定制个性化信息接收环境。微信是基于用户的基本信息的社交应用,为大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的信息接收特点和习惯提供了可能。教育者要主动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特点,推送个性化信息,为受教育者定制私人信息接收环境,做到与闭环交流环境的无缝对接。
2.主动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主客体的互动受制于介体的功能机制,它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信息,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微信创造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非文字符号是不可或缺的介体,对于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环境一直侧重于文字符号,微信改变了这一状态,使之向非文字符号转化,教育者要主动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创造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文字语言符号。首先,在受教育者的交流环境中,以“表情包”、图片或者微视频的形式,简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字符号,用通俗易懂的非文字符号,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道德理念。其次,在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环境中,尽量避免长篇累牍的行文方式,改变说教、单调、枯燥的文字风格,简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字语言,要向“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转化,运用非文字符号表情达意,风格要更加生动活泼,切合大众的心理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账号矩阵作用,扩大信息覆盖范围
微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团体和个人进入到这个环境中来,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扩大账号的覆盖范围,就需要发挥账号矩阵作用,实现从单兵作战向矩阵联盟的转变。
第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之间的互动,加强交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矩阵信息场域,从不同的解读角度,以不一样的方式,传达相同的价值观念。第二,要进行账号互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的关注度,实现账号信息传播范围的最大化。第三,在同一账号内打造信息矩阵。以人民日报的微信账号为例,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每次推送消息数量基本以四条为主,分别为“头条”、“提醒”、“健康”或“實用”、“荐读”四大板块,涉及国家的重大新闻、切身利益、健康和生活、人生价值与哲理等多个方面。这就属于典型的信息矩阵,用不同的信息吸引不同的用户,用非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公众号要在更广的层面上传播价值观,就必须打造信息矩阵,善于运用不同类别的信息传播同质的思想观念。
4.打造意见领袖,增强互动沟通
微信的舆论环境中,“粉丝经济”大行其道,“圈粉”成为各大公众号推销其产品和信息的有效途径,而通过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则能获取大量的粘性用户。
“粉丝经济”的不断发酵说明每一个舆论场都需要意见领袖。微信的舆论场是熟人的舆论场,在熟人的舆论场中,越来越开放的舆论视角和多方角力,越来越理性或者非理性的声音,使熟人的舆论场不断地去中心化,若没有“主流舆论”的导向,每个掌握“事实”的人,都可能影响舆论走向,向我们传达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熟人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场域中舆论的走向。微信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要发挥分布在各个熟人舆论场中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堡垒作用,通过教育工作者推送和发布符合大众接受特点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信息,强化其在熟人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同时,要提升各个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领导熟人舆论场的能力,把握熟人舆论场的动态,扩大影响力。
互动沟通是“圈粉”的第二大环节,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能够维持用户的活跃度,增强用户粘性,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影响用户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账号需要摒弃传统的单纯信息推送模式,向“信息+沟通”转化,如开放评论区并就敏感的、重要的问题及时回复,设置互动交流模块进行热点探讨和线上答疑等,拉近主客体关系,创造良好的熟人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8-3].http://www.cnnic.ent.cn/hlwfzyj/hlwxzbgl.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6-4-30].http://www.cnnic.ent.cn/hlwfzyj/hlwxzbgl.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7.
[责任编辑:庞达]
摘要:微信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它不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载体,并且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体,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未来走向。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环境向闭环转化、语言环境向非文字符号转化、信息获取环境向主动选择转化、舆论环境向客体主导转化等新变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因此,教育主体必须定位客体需求信息,主动融入闭环交流环境,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账号矩阵作用,打造微信中的意见领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关键词:微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23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109-05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Symbolq@@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网络时代,不仅存在网络技术带来的鸿沟,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需持续深化发展。2016年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6年6月,在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中,即时通信类应用用户规模达6亿4177万,网民使用率为90.4%,排名第一。[2]而根据2015年社交应用用戶行为研究报告,即时通信的几类应用中,QQ、微信、陌陌的使用率排在前三位,微信作为Web2.0时代的新兴即时通信软件,其用户量急剧攀升。[
Symbols@@ ]因此,以微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信的特点分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微视频、多人对讲等方式与好友进行交流。其具体特点如下:
1.即时通信简捷化
微信作为一个即时通信平台,不再以传统的文字交流为主要方式,而是以语音交流为主,辅之以文字、图片和微视频,适应了高效、快捷的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交流迎合了不同个体的交流喜好和交流习惯。语音、文字、图片、微视频相互穿插使用户双方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对方传达的信息,与其他社交软件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区间内,微信的信息交流频率更高,传达的内容更多,也更直观。
2.社群化特征凸显
微信的添加好友方式主要是基于电话号码进行添加的,也就是建立在已有联系基础之上的,可能是亲人、同学、同事、朋友、老师、领导等和自己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的人,属于强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社群化特征。微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化现实生活关系的平台,增强了用户与其他相关用户的交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版的现实关系网。
3.自主化信息接收
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出现了信息大爆炸的现象,而在微信中,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已所要接收的信息。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中,用户可以设置是否查看某些用户的动态,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动态能否被其它用户查看,即使是朋友圈的广告也不尽相同,腾讯公司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与能力有针对性的推送的。在公众号功能中,用户可以选择关注或者不关注,只有关注才能接收到其推送的信息。信息接收呈现出自主化特征,减免了现代人由于信息大爆炸而带来的压力。
4.“信息+服务”功能强化
微信抛弃了传统的纯信息推送模式,采用“信息+服务”模式,使软件自身功能更加强大,吸引更多的粘性用户。就微信基本功能而言,微信向用户提供建立在微信支付基础上的一系列服务,如微信红包、手机充值、贷款理财、生活缴费、城市服务和丰富多样的第三方服务,使微信成为触及生活各个角落的综合性软件。就微信的公共信息接收功能而言,微信中的公众号和订阅号允许公司、企业、团体等不同团体和个人自由定义自己的公众号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号宣传自身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便于用户获取到自己需求的信息和服务。
二、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大要素之一,对教育对象的观念形成、发展和改变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子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众多新兴的子系统,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其中之一,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1.互动环境向闭环转化
以往的社交网站和社交应用如论坛、博客、微博等构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准入门槛很低,只需一根网线和一台设备即可进入公共社交环境,这就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开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切入口也更加便捷。与以往的社交网站和社交软件不同,微信基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致力于打造线上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认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流动性低是一大特点。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4]乡土社会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因此,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微信的基本功能是基于通讯录的熟人社交,这也是微信所有功能中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它的人际交往功能主要包括通讯和朋友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微信主要关注人中同学、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同事、老师领导比例很高,网友和陌生人所占比例则很低,人们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也是和朋友互动,增进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占比达到80.3%,远超其他目的,如图1所示。
图1微信主要关注人和主要使用目的(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因此,微信实现了从开放性交流环境向闭环式交流环境的转化,这也意味着在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闭环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的准入门槛也更高。如何进入用户微信中的闭环交流环境,并与用户所在的线上熟人社会融为一体已经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的难点。
2.语言环境向非文字符号转化
传播学将人际传播的符号分为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非文字符号是指包括文字以外的所有表达方式,如图片、语言和视频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环境主要以文字符号交流为主,而在微信中,非文字符号交流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如图片、语音和视频,现主要以图片为例。通常我们理解文字要经历“看到文字→识别文字→理解文字”的过程,而识别图像基本已经成为人类认识本能的一部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大脑处理一张图像信息仅需13毫秒。因此,在微信聊天中,“表情包”和图片已经成为用户更乐于接受的社交语言。
在微信的公众号中,图文结合的文章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以2016年5月9日到10月9日期间,微信中出现的322篇“爆文”(即微信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文章)样本为例,其中图文结合的有225篇,占比达到83.7%,如图2所示。
图2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爆文”内容分析(数据来源:笔者运用清博大数据整理)
在322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文”样本中,BAI指数(注:一篇文章在过去某一时间段中所反映的用户关注度)排名前20的“爆文”当中有11篇的图片数量超过10张,6篇的图片数量超过20张。而在322篇“爆文”样本中,63.7%的阅读量10万以上的“爆文”字数在500字以内,字数过千的“爆文”不到3%。如图3所示。
可见,在微信视阈下的语言环境中,文字符号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再,非文字符号更加吸引眼球。微信構造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相结合,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呈现出多媒化特征,且内容短小精悍、通达程度更高、造成了人们思考阅读的浅表化,思考深度不够,难以在同一问题上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容易导致思想混乱。如何适应语言环境的新趋势,并于非文字符号表达过程中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深度思考,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信息获取环境向主动选择转化
微信为现代人提供了信息的避难所,使人们不再长期暴露于铺天盖地的无用信息之中。微信的信息获取环境主要是由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号功能共同构建的,在微信的主要使用功能中,用户的信息获取功能仅次于其社交功能,用户使用微信的第二大目的也是获取自身需求的信息,如图4所示。
图3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爆文”内所含图片数与文字数(数据来源:笔者运用清博大数据整理)
数据表明多数用户在使用微信过程中,有很强的意愿和大量时间处于公共信息环境之中。因此,信息获取环境的转化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网络上的无用和垃圾信息,促使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更适合其需求的信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用户的自定义信息获取环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入用户关注的视野设置了较大的障碍,拉大了用户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心理距离。
4.舆论环境向客体主导转化
传统的舆论环境是由主体单向传播主导,网络出现之后舆论环境中出现了“主客体相矛盾”的现象,并逐步走向互相接纳,相互融合,微信的出现则重新定义了网络的舆论环境,“用户至上”的理念渗透到该应用的方方面面。如果将Web1.0时代的舆论环境比作信息的“卖方市场”的话,微信的舆论环境,更像一个由用户主导信息的“买方市场”,大量的公众号为了获取关注,进入用户的闭环交流空间,主动迎合客户的阅读喜好和习惯,将信息服务做到细微处。微信的舆论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标题党”吸引关注。第二,用具备强烈情感效果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吸引注意,在322篇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文”样本标题中,感叹号共出现290次,平均每篇标题出现感叹号0.9次。(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清博大数据整理)第三,利用带有较强恐惧性情绪色彩的词语或事实促成文章的传播,如“发生在火车站,太可怕了!”“紧急通告:所有开车的人碰了这个会倾家荡产,赶紧告知你!”等。第四,情感绑架,营造“加入我们,否则就是和大家作对”的气氛,如“朋友圈都转疯了,你还不戳进来”等。第五,表达口语化,善用数字,观点鲜明直白。
微信舆论环境向用户主导转化决定了其背景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应向客体主导转化。教育者应该如何定位自身,如何打造适应受教育者喜好和习惯的内容信息,如何与受教育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是教育者在环境优化过程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创新
微信凭借其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强大的功能,为社会各个领域所接受、使用。微信已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集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为一体的庞大网络信息平台,其创造的独特的网络环境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又为其创造了巨大的契机。
1.定位客体需求信息,融入闭环交流环境
在微信的闭环交流环境中,线上的熟人社会已经形成,教育主体也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因此,这就要求教育主体重新定位自身,在微信背景下作出积极的改变,融入受教育者的闭环交流环境,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第一,优化内容环境。无论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还是在微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内容环境的优化都是教育者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内容为王”永不过时。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推送高质量的内容信息,摒弃没有营养的、价值观念落后的、枯燥呆板的内容,营造有效、有用、活泼的教育内容。
第二,完善不同群体的信息接收环境。信息时代的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使社会群体更加多元,特点更加鲜明。同质的教育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每一个社会群体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群体要打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信息接收环境,实现精细化信息分类,与受教育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融入到不同的群体之中。
第三,大数据分析个人信息接收特点,定制个性化信息接收环境。微信是基于用户的基本信息的社交应用,为大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的信息接收特点和习惯提供了可能。教育者要主动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特点,推送个性化信息,为受教育者定制私人信息接收环境,做到与闭环交流环境的无缝对接。
2.主动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主客体的互动受制于介体的功能机制,它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信息,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微信创造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非文字符号是不可或缺的介体,对于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环境一直侧重于文字符号,微信改变了这一状态,使之向非文字符号转化,教育者要主动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创造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文字语言符号。首先,在受教育者的交流环境中,以“表情包”、图片或者微视频的形式,简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字符号,用通俗易懂的非文字符号,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道德理念。其次,在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环境中,尽量避免长篇累牍的行文方式,改变说教、单调、枯燥的文字风格,简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字语言,要向“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转化,运用非文字符号表情达意,风格要更加生动活泼,切合大众的心理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账号矩阵作用,扩大信息覆盖范围
微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团体和个人进入到这个环境中来,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扩大账号的覆盖范围,就需要发挥账号矩阵作用,实现从单兵作战向矩阵联盟的转变。
第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之间的互动,加强交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矩阵信息场域,从不同的解读角度,以不一样的方式,传达相同的价值观念。第二,要进行账号互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的关注度,实现账号信息传播范围的最大化。第三,在同一账号内打造信息矩阵。以人民日报的微信账号为例,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每次推送消息数量基本以四条为主,分别为“头条”、“提醒”、“健康”或“實用”、“荐读”四大板块,涉及国家的重大新闻、切身利益、健康和生活、人生价值与哲理等多个方面。这就属于典型的信息矩阵,用不同的信息吸引不同的用户,用非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公众号要在更广的层面上传播价值观,就必须打造信息矩阵,善于运用不同类别的信息传播同质的思想观念。
4.打造意见领袖,增强互动沟通
微信的舆论环境中,“粉丝经济”大行其道,“圈粉”成为各大公众号推销其产品和信息的有效途径,而通过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则能获取大量的粘性用户。
“粉丝经济”的不断发酵说明每一个舆论场都需要意见领袖。微信的舆论场是熟人的舆论场,在熟人的舆论场中,越来越开放的舆论视角和多方角力,越来越理性或者非理性的声音,使熟人的舆论场不断地去中心化,若没有“主流舆论”的导向,每个掌握“事实”的人,都可能影响舆论走向,向我们传达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熟人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场域中舆论的走向。微信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要发挥分布在各个熟人舆论场中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堡垒作用,通过教育工作者推送和发布符合大众接受特点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信息,强化其在熟人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同时,要提升各个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领导熟人舆论场的能力,把握熟人舆论场的动态,扩大影响力。
互动沟通是“圈粉”的第二大环节,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能够维持用户的活跃度,增强用户粘性,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影响用户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账号需要摒弃传统的单纯信息推送模式,向“信息+沟通”转化,如开放评论区并就敏感的、重要的问题及时回复,设置互动交流模块进行热点探讨和线上答疑等,拉近主客体关系,创造良好的熟人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8-3].http://www.cnnic.ent.cn/hlwfzyj/hlwxzbgl.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6-4-30].http://www.cnnic.ent.cn/hlwfzyj/hlwxzbgl.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7.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