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促进学习
卢悦娇 卢轩 安若河
摘 要:《天然药物化学》是与药学及药学相关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记忆内容极多,学生学习兴趣较低,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平面知识立体化,本文在分析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以野外植物辨识,组织培养等手段,提高学生对于天然药物的认识,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立体化,注重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培养,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系统学习。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兴趣提升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1]并阐述其化学结构的一门学科。《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教学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学科,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波谱解析、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紧密联系,是整个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前虽已学习了基础专业课和其他相关专业课,基本具备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该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一门较为难懂的课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难题。
一、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现状
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多以平面化教学为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直观的认识,且课程内容较为复杂,知识点较为抽象,靠死记硬背去记住知识点,没有规律可言,因此同学们对于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完全接受尚有一定的困难。在理论教学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实现相对统一,老师在绝大程度上只注重自己的传授讲解,忽视了学生的问,师生之间的沟通过交流少,则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学术指导,导致普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进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手段仍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进而導致大部分高校主抓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对学生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本科专业课教学阶段理论知识的灌输固然重要,但不能作为教学内容的全部,教育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支撑,相关高校应适当增设实验操作教学的课程。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投入,因此药学行业需要大量的充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的专业人才[3]。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学生专业课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导致制药专业领域人才的稀缺。为了改善天然药物化学中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程,使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的结合教学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天然药物化学和实验操作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手段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程教师主要以大量的专业词汇传达给学生,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晦涩难懂,记忆任务繁重,学生们接受知识过于被动又缺少立体性的认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低下,从课堂上同学们的反馈可知教师的教学成果并不理想。而实验课的增设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加强实践,培养想动手能动手的学生,提升学生专业实验操作的技能,进而提高了学生们对《天然药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与纠正,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的实际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医药学类高校中,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应该不断地改革创新与发展,才能满足药学领域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而专业的实验操作可促进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相关高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指导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药学及药学专业相关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4]。
三、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课程设计
针对《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实验课程教学,不仅仅包括学校统一安排的课程,也可以是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在课后设计实验课程。
对于制药专业的学生,辨别中药材是最基本的操作,书本上的中药材知识点繁杂,图片单一,不够立体化,学生们不能最直观的去认识。因此,教师课后可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中药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在课堂上通过书本去主观了解中药材,而是通过眼观、鼻闻、手摸[5]等方式直观认识药材。同时教师可结合采集的原药材向学生们简要讲授该药用植物的科属、产地、入药部位、有效成分、药效和药理作用[5]等专业知识,使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所得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但更加直观透彻地理解专业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实际中。例如,车前草是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直根长,具多数侧根,根茎短。叶片形状大多为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软状披针形,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6]。车前草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如果人的身体出现了水肿、暑湿或者是双眼发红以及痰多咳嗽的情况,可以将车前草泡水喝进行治疗。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或略程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有调经止血、散寒除湿,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等功效。艾草具有浓烈的特殊香味,可用于驱蚊虫叮咬;艾草煮水泡脚可以驱寒散寒、预防和治疗感冒,干枯后的艾草株体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同时艾草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可做“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龙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新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全株入药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抗炎、降压、镇定降温的功效。龙葵是药食同源的植物,龙葵果实和蒲公英泡水可以治疗前列腺炎;含有的龙葵碱可以提高人体血清的抗过敏反应,同时能加快人体内抗体的生成,适量服用可以预防多种过敏症的发生,经常服用可以显著提高人体自身抗过敏能力;龙葵叶子含有丰富的龙葵碱,煎至服用能促进体内钠盐代谢,防止血压升高,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服用龙葵叶子后能尽快恢复血压。学生通过课外采集中药材并结合外观性质辨识,使课本上的平面图片立体化,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的操作演练中得到对知识点的透彻理解,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7],其研究内容包括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各种天然药物(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用部分)的提取和分离,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和结构鉴定。同学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采集好的中药材的愈伤组织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组织培养操作,并将最后培育成功原有形态的植株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药效及药理作用。例如,红景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誉为“高原人参”,主要成分有皂苷、多糖、黄酮以及维生素等。经成分分析,红景天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抗衰老、抗抑郁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对于风湿病患者有免疫偏亢的人群,红景天对这种异常免疫可以起到抑制作用;经成分分析研究发现,红景天可以促进红细胞携氧能力,对高原缺氧人群有明显的对抗缺氧症状的作用。广藿香主要成分有萜类化合物,含酮、醇、醛类的稠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同时还含有挥发性生物碱,甲基胡椒酚等挥发油。通过成分分析可知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广藿香中的苯酚具有增加白细胞抗菌和抗痉挛的作用。而广藿香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胃肠道功能、抗炎和抗菌、镇痛与解热、止咳化痰等,广藿香中所含的挥发油能增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能力,缓解胃肠道痉挛和疼痛,双向调节肠道蠕动,祛除脏湿,缓解食欲,呕吐和痢疾,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暑湿季节的常备中药之一[8]。青蒿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二萜类、黄酮类、苯丙酸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9]等。经化学成分分析青蒿中的青蒿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倍半萜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抑菌杀虫、解热、抗炎、免疫调节[10]等药理作用。青蒿中含有多种倍半萜内酯,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良好的抗疟疾作用,是抗疟疾的主要活性成分;青蒿中含有挥发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以及促排汗的作用。
同学们在实验操作所得中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激发了对实验操作的热情,对教师的理论实验课教学讲授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们意识到不但要牢记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只有将理论知识同实验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专业课知识。
总之,通过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结合教学,学生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透彻的了解,更有信心学习天然药物化学,教师可以同时提高两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专业内容,保证《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高质量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新玲,王晓梅,胡君萍,等.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5):664-665.
[2]熊娟,胡金锋.天然药物概论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初探[J].药学教育,2015(5):28-31.
[3]闫建昆,石旭柳,高建平,杨柳,姜寶杰,刘丙蕊,万传玲.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和科技论文阅读课程交叉教学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74-175.
[4]黄锡山,杨瑞云,李俊,张艳军.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浅析[J].广东化工,2019,46(09):225+255.
[5]游林红,李先兵,郭云贵,吴杰,尤园.制药工程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5):98-99.
[6]周春炎,孙家龙,李百忠.“禽痛风散”研制及应用综述[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10):226-227.
[7]包淑云,张艳华,年四辉.谈《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践教学[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93-94.
[8]齐乐辉,王知斌,孟永海,姜海,匡海学.中药广藿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8,32(02):49-50+56.
[9]李海波,秦大鹏,葛雯,王振中,曹亮,肖伟,于洋,姚新生.青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50(14):3461-3470.
[10]汪晓河,马明华,张婧婷,等.青蒿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5):78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