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周洁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抽象,逻辑性强.而尝试教学法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符合数学科学严谨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通过探讨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尝试教学法强调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尝试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中遭遇困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充分激发,从而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向教师请教等方式解决难题,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和传统教学方法明显不同的是,尝试教学法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一、通过尝试探究掌握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学习数学概念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内涵,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概念.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数学概念的内涵入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以“等差数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数列概念的本质,如以下几个等差数列:①0,4,8,12,16……②12,17,22,27……③12.5,10,7.5,5,2.5……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总结出这些数列的共同特征,并找到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要求学生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这些数列前一项和后一项存在怎样的关系?②写出数列通项公式.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尝试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数列,并将观察到的特征用数学符号表述,然后得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参照课本中关于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修正自己的结论.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入常见的一些等差数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定义和通项公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通过尝试探究加深知识理解
教师应运用尝试教学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能力.以“二面角的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如“二面角的定义”“二面角的大小如何衡量”“如何解决折叠问题?”等展开探究,尝试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找到问题答案,并进行总结点评.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二面角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加深理解,体会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除此以外,教师可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似之处,要求学生尝试找出它们的异同.如“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很多学生会将平面几何中的性质套用到立体几何中.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异同,帮助学生正确区分,避免混淆.
三、通过尝试探究攻克学习难点
学生在学习时常常需要克服学习难点.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尝试自己攻克这些难点知识,从而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集合取值对于刚接触集合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已知集合M={(x,y)|x2+ax-y+2=0},N={(x,y)|x-y+1=0,0≤x≤2},假设A∩B≠,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经过计算得出部分不同答案.此时,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答案是否完整,是否还有其他答案?学生经过思考会发现以上的答案并不是全部,还是漏掉了一些情况.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发现学习难点以及自身思维方式的缺陷等,从而主动探究难点,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綜上所述,尝试教学法符合新课改提倡的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种尝试探究活动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向利.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6(5):139-139.
[2]耿哲.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基础教育参考, 2017(23):57-58.
[3]肖潇.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分析[J]. 考试周刊, 2016(18):54-54.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