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

摘要:以我国13个网络字幕组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网络字幕组创设的亚文化空间中,个体群内权威的建立以及不同字幕组在亚文化生产场域优势地位的确立与文化资本发生着密切勾连,但权力体系的建构与权力等级的确认并不是现实权力体系在网络亚文化空间中的一种简单复制,能者居上、实力为先——对知识权力的认可,成为网络字幕组群体认可并遵循的隐秘权力逻辑。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网络字幕组;文化资本;运行机制;权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8)04-0102-07
网络字幕组,是指为海外影音文化作品配上本国语言字幕并无偿发表于国内资源分享网站的社团群体。作为年轻的知识群体,网络字幕组成员在互联网构建了一个个以共同爱好为纽带,并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来维系群体良性且有序发展的、借以与主流社会相区隔的自发性青年亚文化社群。
笔者将有代表性的13个字幕组这13个字幕组类型包含综合性字幕组、日语字幕组、英语字幕组、韩语字幕组、泰语字幕组等。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我国网络字幕组與相关论坛、网站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登陆网络字幕组社群的日常活动空间——网站和论坛,去观察他们在网上的留言、讨论、调查、预告等活动内容,能得到较为具体、客观的认知。为弥补参与考察的不足,笔者与13个字幕组中的14名成员分别进行了1~4次、每次不少于半个小时的深度面访,并与其中的一些人保持联络至今。另外,笔者设计发放了一份与本研究相关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7份87份问卷的填答者仅分属于本文研究的13个字幕组。。本文涉及的深访对象与问卷填答者在字幕组中有着不同的分工与层级,他们不仅见证了网络字幕组的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参与网络字幕组的文化建构,故其给予的资料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一、实力差距与准入机制
一般来说,不管申请者申请加入哪个字幕组,除了认可字幕组无偿劳动的工作,具备热情负责、吃苦耐劳的内显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技术能力。虽然很多字幕组在招募中不会设定非常具体的准入门槛,只是简略要求应征者需具备一定的听译能力且会使用一些软件,但对于想加入字幕组的年轻人而言,即便对某部剧集怀有满腔热忱,愿意无偿劳动,也必须通过严格的入组资格审核。换言之,任何想要进入字幕组的申请者,必须提供能被这个社会认可的有效的人才资本,即教育资本(学历证书、语言等级证书)和技术资本(规格化的网络使用技巧与网络接入环境)。比如R字幕组在招募贴中曾经贴出了一个简历范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字幕组对英语能力和技术使用的要求。
“英语能力:专业八级
固定上网时间(周几&时间段):周1~周5下午
网络状况:电信ADSL下载速度最大756KB
电脑系统:WIN 7
目前使用的播放器:系统自带Media Player,默认播放器是QQ影音
职业:外企职工”
——来自R字幕组招募贴
问:“您加入的字幕组有测试吗?是怎样的测试?”
答:“要加入字幕组,是肯定有测试的,我加入时就有时间轴双语测试,通过了才能加入。”
——S字幕组Liu(本科,做时间轴)
“加入测试:笔试——翻译一些文稿,询问个人情况(对动漫的爱好、在线时间、是否长期工作等)。听力:听写一个5分钟左右的日语音频,写出日文原文及中文翻译。”
——问卷填答者28(硕士,字幕翻译)
“我进组的时候,组长找了一段5分钟的美剧让我试翻,其实就是为了看我的英语水平及中文语感如何,笔译其实比较简单,看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就可以了,最难的是听译,要能正确听出内容,并能写下正确的句子,还能正确理解句子的人其实不多。”
——R字幕组Deng(硕士,资深翻译)
“先提交申请,然后等待测试,其实我过了日语二级,觉得做翻译肯定可以,但是测试我居然没过,好伤心,但是我技术还行,所以后来又参加了打轴测试,测试过了之后就进了新人组。但也并没有让我直接开始做剧,而是给了我很多学习资料,要我好好学习,在我完成了3次练习之后,大概前后经历了三个月,我才开始正式打轴。”
——Z字幕组Yuan(本科,做时间轴)
虽然各大字幕组对具体的相关资历证书并不十分看重,但应征者能否通过考核或是否具有培养前途,与其自身获得的语言证书与计算机证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笔者收到的87份开放式问卷中,有53人拥有证明自己语言能力的英语或日语等级证书,有27人拥有计算机二级或是三级证书;笔者深度访谈的14名字幕组成员全部拥有能证明自己语言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资格证书。这说明,网络字幕组成员都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语言能力和技术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让网络字幕组成为了语言精英、技术精英的聚居地。
宏观来看,网络字幕组的出现结合了群体智慧与个体实力,由于制作成品的种种环节中涉及的技术层面较多,且语言能力并非人人都拥有,因而加入字幕组需要以技术与语言能力作为敲门砖,倘若新入组的成员达不到团队要求的标准,就需要配合团队进行实习训练。H字幕组Feng(本科,字幕翻译)告诉笔者,她在加入字幕组时,就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接受过翻译训练。R字幕组Deng说,加入R字幕组的翻译新人会有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不仅要接受测试,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的翻译量,经组里有资历的“老人”推荐,才能转成正式翻译。
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申请者往往会在“自我审查”之后,确保能力达标才敢提交申请,特别是在对一些大型的较有名气的字幕组提交申请时,自我审查机制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自我审查中除了对字幕组文化精神的认同、对休闲时间无偿占用的认可之外,更多的是对于自身能力是否胜任的自我审查,而这种审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网络字幕组群体教育优势所能带来的文化资本的增量效应,对于翻译实力和技术能力的推崇也获得了内部成员对其合法性的共同认可。个人文化能力成为了一种“资历符号”,区分了“圈内人”与“圈外人”,有效构成了明显的群体边界。
对于网络字幕组而言,严格控制下的组员准入制不仅是确保社群高质量作品诞生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提升社群竞争实力的重要保障。为保证社群的正常运作与发展,网络字幕组设定的群体规范有:保证翻译的质量与“信雅达”;严格确保作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无故拖延;不许发布无关内容;任何时候绝不准剽窃其他翻译组的资源和翻译等。这些群体规范的建立是保障网络字幕组良性运行发展的基础。
另外,在网络字幕组的论坛中,字幕组的工作区域是不向会员开放的,它属于私密板块。Z字幕组Ma(本科,字幕翻译)向笔者介绍,她所在字幕组的QQ群与论坛不向组外人员开放,字幕组的组长以及管理员会在QQ群里统筹安排工作任务,协调不同人员之间的合作,防止“内奸”的出现。B字幕组Liu(博士在读,资深翻译)向笔者提到他们组曾经出现过一个内奸,他在QQ里打探消息,后来还发生了“偷稿”行为,这让B字幕组非常愤怒,查清事实后立即将此人清出门户,并再次加强了对QQ群的保护与对入组人员的审核。这些积极的应对策略表现了网络字幕组对于群体利益的重视和组员劳动成果的保护,不仅增加了群体成员之间的黏度和向心力,而且保障了群体的良性运转。
二、群内个体权威的建立
“文化资本”这一概念首先由皮埃尔·布迪厄提出,是指“一种标志行动者的社会身份的、被视为正统的文化趣味、消费方式、文化能力和教育资历等的价值形式”[1]。具体化的文化资本被称之为“文化能力”,这种资本需要个体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学识。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应起始于孩提时代,儿童时期家庭教育的不同会带来个体最初的文化差异。之后,为了让儿童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取得充足的竞争资本并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父辈会尽可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以确保他们将来获得被社会认可的高学历证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背景以及教育会赋予个人不同的先赋资本,而这种资本的拥有量会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等级位次。
网络互动的匿名性消解了社会现实阶层与先赋资本的差异,因而在网络字幕组构建的亚文化生产场域中,没有形成个人特殊优越感的基础。并且,很多字幕组愿意招募新手对其进行培养,以储配后续力量,这使得参与个体能够在群体中通过不断学习磨合和成长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实力。不过,网络字幕组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仍然与文化资本的家庭传承发生着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显得异常隐秘。
社会空间由不同的“场域”(field)——行动者争夺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的空间场所——構成,每一个参与“场域”的行动者必然会携带特殊的资本(capital)或惯习(habitus)参加权力游戏。参加字幕组的成员在进入这个“场域”前必定已然拥有了各种先赋资本,并自然地将现实场域中的阶层属性投射到字幕组的亚文化生产场域中,从而形成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与距离。一个没有文化能力的人与一个具有高文化能力的个人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表现会大不相同。后者会在“信雅达”的基础上对字幕做本土化改造与创新,但前者也许都未必能看懂,更不要说做出合适的解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参加字幕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拥有大学学历的都市中青年,甚至不乏海外一流学府的精英。在本文的87名问卷填答者中,成员大都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14名深访对象中有11人就读或毕业于海内外知名学府。
B字幕组Liu目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他告诉笔者,因为他翻译速度快、质量高,所以只要有相关专业视频资料的翻译,都由他来指导把关。他说,字幕组里的翻译大牛基本上都是在某一专业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在群组中容易成为核心成员。
“我们有专门的翻译规范,要求简洁,符合中文说话习惯,站在我们自己中国人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平时是怎么说话的,要做到信雅达。组里有个大牛,专八,但是中文又很好,看他翻译的作品就觉得自己真的弱爆了!”
——Y字幕组Su(本科,字幕翻译)
“其实组里翻译做得好,又得到很多网友点赞的,还是那些语文好的,因为,他们才知道如何去正确理解、转换文化差异,而我们,能把句子说通顺就不错了。现在后悔,当时怎么没好好学语文。”
——H字幕组Feng
在网络字幕组社群中,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完全凭借自身的努力,那些在网络字幕组社群中获得较高地位、成为群内“老人”的组员往往入组时间较长,专业技能较高,因而在专业性技术知识方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与话语权,他们通过对字幕组的无偿奉献和身体力行,建立和维护着该文化场域的运行规则。R字幕组Deng由于能力突出,翻译了不少作品,在进组后不久就成为了资深翻译,并负责调教部分入组新人。她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热情态度赢得了群组内成员们的敬佩,提升了其所在字幕组的群体向心力和凝聚力。
“当时是在百度上搜到他们的论坛,点进去之后觉得很对我的胃口,所以就申请加入了,组里的气氛非常和谐,对我这个新手而言提供了很多帮助,我的组长还会给我提供学习上的帮助。我很高兴我是其中一员,希望能长久为组里服务。”
——Z字幕组Ma
文化资本的习得与积累隐秘地在网络字幕组的亚文化生产场域中发挥着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建立个体权威——社群中其他成员会对这些拥有不同知识类别和知识量的成员具有很强的信任感与依赖性,而且作为建立群内权力秩序的工具,令所有参与者认同并遵守社群制定的规则。
三、群间优势地位的确立
文化产品是由具有文化能力的主体创造出来的,其文化价值由具有文化能力的主体依据其内化的文化内容赋予。物化的文化资本在网络字幕组文化中就是其生产的各种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不仅囊括了字幕组的团体作品,而且囊括了字幕组自制的各种视频、电子杂志等。网络字幕组在自制的作品中不断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体现在每部作品中且一以贯之,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这使得字幕组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了独特性和品牌价值。
剧目的翻译风格一般都会由“主翻”决定,“主翻”属于组里的“老人”,在组里的资历较深,已经拥有了社群中较高的地位,其外语水平、技术熟练程度都稍高一筹。他们会从最开始的审核环节进行把关,消除大量词不达意的翻译语汇、润色译稿、统一风格,最终成型的作品不仅是每个参与者共同劳动的结晶,而且代表着这家字幕组的品味且具有一种延续性,会还渐演变成一种被组员内化为再次生产作品的风格导向。这种由群体内部资历较高者“决定”字幕组作品风格的做法是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希望作品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在受众面前,也为字幕组的品牌塑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品发布速度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对字幕组作品的网络占有率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偏商业化的字幕组不仅能够买到最新的片源,而且能招募到较为稳定的组员,因此在抢首发上能够夺得先机。对于非盈利性的字幕组而言,抢到首发会被其组员看成是一种值得称傲的资本。
“我们都是义务劳动,也没听说去买片源,但可能有些大字幕组有些成本压力,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论坛,他们为了抢首发会花钱雇专业的片源。”
——B字幕组Wang(硕士,做特效)
“你看极影动漫联盟上,好多组做的作品下载量以个位数计,没人关注,感觉白做了。有一次期末考,其他字幕组都准备考试去了,我和几个小伙伴硬是加班加点把作品赶出来了,那次的下载量我很满意,很有成就感!”
——H字幕组Feng
在网络字幕组的亚文化生产场域里,质量、风格与发布速度构成了字幕组产品的三个最重要因素,也成为了强有力的竞争资本。网络字幕组生产的物化产品能够被广大网友下载,而附着在文化产品上的高质量与差异化风格成为了附加价值,在得到网友们的热切回应之后,反过来又会激发个人的自豪感与群组荣誉感,并由此带来了字幕组成员对个人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对群体文化产品风格的认同。
网络字幕组作为青年亚文化群体,在赛博空间半公开的存在方式似乎脱离了现实体制化的钳制,但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字幕组文化中就不存在“体制”的话语框架?现实环境中,个人文化能力的认可需要经过文化体制的资格授权,其表现形态一般为具有合法保障的——为现实制度所确认的各种学位学历以及文凭资格。那么,网络上数量众多的字幕组如何在市场中累积自己的价值,获得网民的认可,获得一张品牌“证书”呢?在网络字幕组文化中,有些字幕组逐渐积累的文化资本会促成其品牌的形成,从而表征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格证书”,这种“资格证书”会成为字幕组提高和改善自身在字幕组文化社群中地位的重要途径,也能为字幕组带来更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有网友曾将伊甸园、风软、破烂熊及人人影视并称为美剧的四大字幕组,这四大字幕组因其翻译作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为网友们所膜拜,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问:“您所在字幕组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
答:“我们不争首发,我们从未为了拼速度而去粗制滥造,字幕也是精校的,很严谨,喜欢做稍小众的剧。”
——S字幕组Liu
“我们的特色就是太有特色了,我们的领域其他字幕组都没有涉及,我们做外星文明、神秘探索领域的。”
——J字幕组Cheng(本科,翻译)
“我们组的作品会有冷门解释,别的组都没有,这就是特色。”
——问卷填答者52(本科,翻译)
“喜欢恶搞,翻译接地气,这就是特色。”
——问卷填答者44(本科,翻译)
参与人数的增加与字幕组实力的壮大,使得字幕组在面临危机时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密切群体联系,不断确认族群的文化边界,发展独特风格,进而区分其他的字幕组群,形成较为长期而稳固的群体社会认同。“‘我们这个圈子所意味的绝不仅仅是共同的行为……这些初级群体不仅形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品位,还包括那些对我们意义重大的他人,他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自我评价。”[2]网络字幕组划分边界、强调自身文化特质的做法是区分“我群”与“他群”之间的重要方式,群体归属感的产生将会使其与其他团体产生差异,个体能够体会在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带来的情感与价值黏连,并重塑被新时代技术所弱化的传统社群关系。在这个空间里,网络字幕组成员能主动意识到自己身处哪个字幕组,社群内的成员也会清晰意识到其社群与其他社群之间具有的不同边界,从而增强对群体的认同度。这种既有情感融入的社交形式,又有理性、契约式的约束机制,不带功利性的无偿分享与合作促使群体关系紧密度激增,带来了个人投入集体生产的专注与热情,也带来了个人超越、集体欢腾与情感共享。
字幕组之间的权力竞争会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实力雄厚的字幕组会通过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来保证其品牌价值的持续及其文化资本的优势资格,即便网络字幕组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无偿分享。但对于同样受制于市场竞争的各个字幕组而言,文化资本的较量更为隐形,它是字幕组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国家清理无版权活动中,大型字幕组能够凭借其资本实力和拥有的较多成员的集思广益,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与抗击能力,而许多小型的字幕组却只能宣告解散。在网络字幕组利用商业广告维护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品牌价值和雄厚实力的大型字幕组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广告投入,这也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文化资本优越的字幕组能凭借自身品牌价值获得良性发展,但无名的小型字幕组则愈加举步维艰。经济资本的介入从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字幕组的运行秩序,因为不同字幕组群之间开始争夺资源和对资源的依附控制关系。在这里,品牌资本转化成为了经济资本,却带来了网络字幕组亚文化生产场域中隐含的不平等关系。
四、隐秘逻辑权力的规制与运行
丹尼尔·贝尔认为,在信息社会中,社会活动以理论知识为核心将成为社会的“轴心原则”,技术能力是取得权力的基础,而教育是获得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网络字幕组在赛博空间编织了一个以知识和技术实力为核心主导的关系网,建立了相对理性的、公平的、自由的“不以寻求私己利益和个人势利作为唯一法律的社会秩序”。在这种秩序下,网络字幕组社群拥有了自己的文化空间,并“合理地寻求一些集体制定认可的目标”[3]。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中促使“业余力量的崛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字幕组群体中,生产者的表现和获得的话语权是同等的。
问:“组里有论资排辈吗?”
答:“其实我倒觉得没什么论资排辈,但如果碰到热门剧,各个组都抢的时候,论坛里一般都会抽调最好的人来做,这些人往往都是大牛,资深翻译,做得又快又好。”
——R字幕组Deng
“新手听老手的,这是肯定的嘛,但我们比较民主,能者居上,我们不拉关系,只看实力。”
——Y字幕组Su
“有。以外语水平、技术熟练程度和入组的时间长短排辈,但是不明显,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
——问卷填答者19(硕士,翻译)
“没有,但是新人都会尊重老人,尊重那些大神们。”
——问卷填答者28
在网络字幕组群体中,会有“新人群”和“管理群”之分。“管理群”的成员一般是字幕组的组织者或是服务时间较长、能力较高、位次较高的“老人”,他们对于群体的认可和情感黏连度远超新入组的人员,因此他们的抗压力、群体归属感、群体忠诚度非常高。在面对社群困境时,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带领群体冲破难关,引领字幕组的发展——他们是字幕组的核心力量。不过笔者在访谈中发现,“管理群”或位次较高的“老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工作进行组员之间的分配协调。但这种协调是基于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生产出更完美的作品。这种内部协调机制的存在也体现了字幕组知识层级之间的权力不平等。
虽然字幕组是建立在知识和技术结构基础上、以互联网分享精神为内在驱动力的社会网络化社群,但不同字幕组自身成员间存在的知识实力差异、获取知识资源差异及身处网络空间的结构性差异使得不同的字幕组之间、字幕组不同成员之间形成了某种资源依赖的关系。而这种依赖关系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萌生。在福柯看来,权力与知识密不可分,“知识和权力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4],这就意味着知识产生权力且知识本身就能被当作是某种形式的权力。字幕组中技术实力且翻译水平高的组员因为拥有对核心知识资源的掌控和支配以及拥有的较大知识含量而产生了知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品的生产具有主导权,甚至可以掌控和干预其他组员选择、生产文化作品的行为过程。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合作与发展意愿的字幕组核心层成员,利用组员对知识能力的认可和层级服从构建了较为和谐稳定的社群关系,并激发组员积极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社会规则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创设,但规则在现代社会并不会以一种一成不变的面貌出现,甚至规则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都会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网络空间里,身份的隐匿与阶级的淡化,各种差异趋向消散,权力不再呈现强制性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表现出更多元化的特点。“对他人制定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分化,能够从社会地位获得……权力的人最有能力执行他们的规则。”[5]24虽然网络字幕组社群的规则制定中蕴含着权力冲突与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规则的制定摒弃了年长者为年轻人制定规则这一习惯,脱离了主导文化为边缘文化制定规则的话语怪圈,否定了以金钱为指挥棒的利益导向。对网络字幕组这样的特殊群体而言,社群制定、执行的规则可能有别于大多数人实际认可的规则,群体结构的相对松散与群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生产所造成的群体内部权力的等次不如现实社会那样壁垒森严,成员虽来去自如,但一旦发生“越轨”或“破坏”等行为,规则制定者则会剥夺违反者的权力,将其驱逐出社群,以维系社群的同一和完整。虽然这种权力的剥夺只是象征性的,并不会给越轨者带来现实的困境。
网络字幕组社群在与主流文化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权力关系,并由此带来了青年亚文化群体文化权力之争以及社群内部的等级权力确认。能者居上、实力为先,对知识权力的认可成为了网络字幕组运行的隐秘权力逻辑。这种权力的建构与现实权力机制不尽相同,它与文化资本发生着密切勾连,文化资本的生成与累积成为了权力资本的表征,权力的行使基于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权力资本的分配也不再严格遵循现实社会既定的规则,而是更为公平与积极,更具协商意味。这也可以看作是对现实权力关系的一种更具道德价值的改良,是“年轻人面对时代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文化反映”[5]366。
虽然中国网络字幕组群体共通的精神是非功利的自由分享,但为何会出现社群与社群之间的各种白热化竞争态势呢?这源于网络字幕组群体已从隐秘的网络空间走向了文化工业前台,以小众化的独特风貌影响着大众,在得到主流媒体、商业资本的关注后,网络字幕组亚文化场域吸引了更多新的资源与群体,也引入了新的权力关系。这需要相关亚文化群体在新的权力场域中进行资源争夺与竞争,而经济资本的介入也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亚文化场域运作秩序的改变,“商业资本的介入已逐步改写着字幕组文化实践活动的表征与意义,改变着字幕组的生存环境与未来走向”[6]。这引发了网络字幕组群体的白热化竞争态势,但这种竞争是仪式性的,它带来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报偿,而是精神上的自豪。当青年人减少了面对面人际关系的束缚,在虚拟的赛博空间为着同一个高质量的知识产品提供智力支援时,这已不仅仅是个人知识力量的汇聚,而更能“产生远优于仅仅是聚合已有知识的结果”[7]。
网络字幕组的年轻人利用新媒介进行自我赋权,在各种角力争夺的赛博空间坚守着自己的话语权力,界定合法行为与规则秩序,并形成对进入亚文化场域个体行动者的筛选和社会化机制,明确互动规范和群体边界。这种基于兴趣、合作、平等、共享的知识合作生产能带来高品质的知识产品,凸显了知识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且,知识产品生产的过程激发了青年人学习的动力,促进了知识的生成与互动,展现了他们主动参与新型知识实践的热情心态。
青年亚文化作为新媒介时代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研究素材。通过长期观察并搜集多样化的资料,真诚對话处于社会文化变迁和权力结构变革中的青年群体,尽可能提供一个亚文化群体的状貌,提供其行为文化意义,这应该是青年亚文化研究者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意.文化资本[M]//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7.
[2]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赵冉,季斌,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25-126.
[3]皮埃尔·布迪厄.遏制野火[M].河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3.
[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9.
[5]陶东风,胡疆峰.亚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孙黎,彭爱萍.中国字幕组:网络亚文化生产场域中的困境与博弈[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
[7]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7.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power relations of youth subculture group by taking 13 fansub groups in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subculture space created by the fansub group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uthority within the group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subtitle groups in the subculture production field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cultural capital.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ower level are not the simple reproduction of real power system in the network subculture space. Recognition of knowledge power has become the secret power logic for fansub groups to accept and follow in China.
Keywords:youth subculture; fansub groups; cultural capital; operating mechanism; power relations(編辑:段明琰)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