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思考
蔡亮
[摘 要] 国家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研究生作为“人才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型国家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的强烈需要。其中,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培养模式,对研究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完善对策展开了分析。
[关 键 词] 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05-01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逐渐引起了关注与重视,而随着市场上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以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等综合能力作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而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产学研联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优势,向社会提供更多综合型人才。因此,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与运用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至关重要。
一、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分析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是由高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构成的一项集学术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产业性活动,它以创新为核心,在资源依赖理论的指导下高效整合相关的优势资源,促使各机构相互合作、依赖和制约。其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一)企业参与模式
企业参与模式是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通过由企业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实施引进企业人才兼任研究生导师、委托和定向培养等方式来培养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企业人才同时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进而能够增强高校的师资力量,并拓展研究生的专业视野。如上海交通大学便聘请了多位航天、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兼职博士生导师。而委托和定向培养方式便是由委托方提供费用支持,将研究生委托到人才培养机构或高校中进行培养,不仅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还会带着企业的新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二)联合设立科研基地模式
联合设立科研基地模式主要是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分别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进而共同设立科研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等科研基地,并通过开展不同的科研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如北邮—中兴通讯通信联合实验室,便是由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和北京郵电大学联合设立的。
(三)依托合作项目培养模式
依托合作项目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合作项目为载体,通过企业委托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使其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这种模式下企业会结合市场情况及其当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将相关科研项目委托或与高校合作进行开发,并需要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再通过学校或校企合作途径研发项目。该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可深化其对相关理论的认识。
(四)构建经济实体培养模式
经济实体培养模式是指由相关科研机构或组织用科研成果入股的方式来共同构建经济实体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对研究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运行机制的完善对策
为充分发挥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作用,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运行机制,推动该模式的顺利运行与实施。
(一)完善企业兼职研究生导师机制
在聘用企业兼职研究生导师时,还应结合研究生实际专业所需以及企业所需,明确聘用原则和标准,并由高校导师和研究生共同选择,切实保障导师的质量。其次,应健全企业导师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如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实施情况、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实际的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从而不断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兼职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产学研过程管理机制
在产学研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需完善过程管理机制,首先,应做好研究生和导师的管理工作,如事先签订联合培养管理协议等,确保研究生和导师能够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和要求自身的行为。同时,应实施合理的惩罚措施,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其次,还需完善相关教育培养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应完善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加强各联合机构间的联系,促使其做好配合工作,快速解决相关的矛盾,并有效约束各机构和人员的科研行为。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障机制
在实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时,还应事先完善知识产权保障机制,明确相关科研成果的归属权,以减少不必要的纷争。首先,可通过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等内容的合作协议的方式确定成果归属问题。其次,研究生、高校和企业等应签订有效的保密协议,由学校承担连带责任,以防出现核心技术泄露等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现象。
(四)完善联合科研基地的建设
联合科研基地的建设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研究生培养效果,因此,还应不断完善科研基地的建设。首先,应明确各方职责,并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设备设施等优势资源的支持,在促进产学研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为研究生创建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进而实现各方产学研联合的目的。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已成为社会竞争发展的主旋律,因而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潮流,并发挥研究生的人才优势,还应不断完善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相关机制,增强他们的创新、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向社会提供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弥补社会人才短缺的不足。
参考文献:
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