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成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8.033

    【摘 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外国文学教学,认识希腊神话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文艺作品反映生活要莎士比亚化,人物符合时代特点与阶级属性,历史地美学地辩证分析复杂作家作品,正确对待文学作品的性描写。

    【关键词】成人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希腊神话;莎士比亚化;典型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I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8-0108-03

    【收稿日期】2014-03-25

    【作者简介】卢世兴(1963-),男,黑龙江林口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成人教育、终身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后,成人高校的学员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人生历练深厚的大龄成年人为主,转向以刚刚从中等和大专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不久的青年一代为主。他们对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知甚少。因此,成人高校教师负有向新一代的成人学员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应用到外国文学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文艺观去学习外国文学知识,鉴赏、理解和评价外国文学。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理论指导外国文学教学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有深厚的欧洲文学素养,都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来评论欧洲文学。在他们革命的理论中常常涉及对古代欧洲以及近代欧洲作家及作品的评价和论述,也曾在革命实践中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做过评论。这些评论和阐述,是对以往文学规律和本质独特而深刻的认识与总结,为我们学习、鉴赏、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提供了迥异于以往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着外国文学教学。

    马克思、恩格斯都大量阅读过古希腊的神话,对古希腊神话有很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和它产生的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的观点和社会关系的观点”[1]有关,是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存在即社会生活的反映,创立了唯物史观下的文学本质论。希腊神话是希腊早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也说:“完全可以认定,古代著名的人物乃是制造神的原料,——赫拉克勒斯、‘劳动英雄,‘万能家,最终被擢升到奥林普斯上,归入诸神之列。”[3]进一步指出了希腊神话中的神,是远古时代优秀的古希腊人的反映。神话来源于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现实,当时的希腊人把现实中的一些杰出人物加以神化了,对他们崇拜。不仅对希腊神话如此认识,对所有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都应该首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即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成人高校教师在给成人学员授课时要使学员认识到希腊神话不是真的有所谓神的故事,也不是古希腊人头脑凭空的想象,完全是童年时代的希腊人类将他们自己的故事赋予了幻想的魅力,将其升华为神——高于当时人类现实的故事。这样,既给学员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还认为,文学不仅是对人们生活的反映,而且能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希腊神话虽然是远古希腊人生活的反映,但是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4]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由此认为,“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童年的希腊人类的完美天性都在神话中得到了完满的体现,我们后人都从中得到了审美的享受和快乐。

    马克思、恩格斯都是莎士比亚的热爱者,而且从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总结出深刻的文艺理论见解。他们在致当时的进步戏剧家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思想,即要求严格地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再现现实;广泛地深刻地描写现实生活,揭示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把主要人物和戏剧情节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开,以表现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并以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夫为例,称之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们批评了拉萨尔的戏剧《济金根》没有能够广泛地深刻地揭示农民起义的社会环境,没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本质,为了席勒的理想主义的口号而忘记了应该像莎士比亚那样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社会生活。教师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剧作时,应引导学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以准确地理解和体会莎士比亚戏剧的思想艺术成就,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莎士比亚化的思想。对于成人高考中文专业的学员来说,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读书资料的不完备以及兴趣被现代社会很多新鲜事物吸引等,一般不可能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上有更多专业的、各种理论的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莎士比亚化的概括与总结,提供给我们分析文学作品,特别是分析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理论。教师应该引导和促进学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特别是文艺观点去分析、评价和鉴赏作品,进而培养学员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的能力,帮助学员养成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一切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创作和经典作家经典作品时,提出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统一的观点。恩格斯在《致费迪南·拉萨尔》中就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5]又在《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中说,“我们绝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历史和美学的观点来责备他”。[6]所谓的历史观点就说要求我们在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中,把作家及作品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给予考察,做历史的、阶级的具体分析,把作品是否反映了时代的历史的真实,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作品的一个标准。恩格斯在评价歌德时,既肯定了他的文学思想中反抗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及其进步性,肯定了歌德巨大的文学成就,又批判了他身上具有的德国人身上的鄙俗气。

    不仅如此,还要考虑作品反映的时代与社会的阶级关系即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从而把握时代社会的生活本质。恩格斯提出了“主要人物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个人琐碎的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7]后来在致敏·考茨基的信中提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8]的见解。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在文学评论中的应用,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运用这一观点,在给学员讲解希腊神话反映出童年人类的完美天性时,又从当时神话反映的古希腊社会的阶级社会来认识希腊神话绝不是全部童年希腊人的生活的反映,而只是以部落首领和贵族为主要代表包括一小部分平民生活的反映。广大的受贵族压迫的平民阶层和奴隶阶级是不可能有如此完美的天性表现的,他们没有自己的自由,没有更多的人权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天性,尽管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有着很好的民主政治。希腊神话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体现出他们的贵族属性和富裕平民属性的。阿佛洛狄忒对待追求和苦恋小爱神厄洛斯的普赛克的态度就已经反映出阶级的差别了。当然,我们并不因此就否定了希腊神话所具有的思想成就和艺术魅力,并且希腊神话的完美天性可以作为人类人性追求的一种理想。恩格斯认为,文学在描写和刻画人物性格时,“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9]既是文学创作刻画人物的重要美学原则,同时也是我们评价现实主义文学中人物性格塑造的成功与否的标准。恩格斯在给敏·考茨基的信中评论她的作品时又提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说的,是一个‘这个。”[10]进一步把塑造人物的美学原则具体化了,就是兼顾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统一这样辩证的观点。教师在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人物时,一定要从独特的人物个性中概括出人物的共性,反映出一类人的本质。恩格斯再后来给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作家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完善了马克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1]并以巴尔扎克为典型作家予以分析和论证,使巴尔扎克当之无愧地成为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从此发展到完美的顶峰。在给成人学员讲授外国文学作品时,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分析、评价作品与作家。

    二、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历史的、美学的标准指导复杂作家作品的教学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历史上的作家的评价与分析,为我们历史地、美学地、辨证地、具体地分析评价复杂的作家与作品提供了光辉范例。恩格斯在评价但丁时就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2]恩格斯的这一评论,为我们分析但丁《神曲》丰富复杂的思想二重性和艺术成就的二重性提供了路径。恩格斯对德国的、也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家歌德的评价也是充满了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的,“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13]这里就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的、美学的批评观,使我们对歌德的作品与人的认识一分为二,歌德伟大得令人叹服,同时又渺小庸俗得令我们点头称是,堪称知人论作的典范。恩格斯对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评论,也是历史的、辩证的、美学的分析相结合。巴尔扎克政治上是保王党,但是,在作品中却无情地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而资产阶级必然走向政治舞台的历史发展趋势,“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14]现实的政治倾向与作品的政治倾向截然相反。严格的真诚的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往往在作品里突破自己所属的阶级的局限,描写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伟大导师列宁同样分析揭示了伟大而复杂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与思想艺术的矛盾性与双重性,“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个发狂地笃信基督的地主。”[15]一方面揭露了社会上的撒谎和虚伪,另一方面却在自我忏悔改良;一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揭露了政府的暴政这样深刻的阶级矛盾,另一方面鼓吹不以暴力抵抗。但是,列宁肯定说,托尔斯泰的作品“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指俄国—摘引者)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16]为我们历史地、辩证地、美学地认识和评价托尔斯泰及其作品提供了理论方法。作为成人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师,应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讲解外国文学,做到洋为中用,从积极地建设主流文化的角度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食粮,建设人们的精神家园。

    三、以马克思主义性文学观指导教学,正确对待作品中的性描写

    文学是反映生活的,属于人的生活,就会成为文学作品反映的内容。性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不免会成为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如何认识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如何分辨哪些性的描绘是文学作品所必需的内容?或者说是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描写?伟大导师恩格斯为我们做出了理论回答。在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在十九世纪德国社会主义诗歌运动中,有一位无产阶级诗人叫维尔特,写了大量反映工人生活的诗歌,其中不乏有对工人性的生活方面的描绘。这引起了一些忸怩的社会主义诗人的紧张和议论,觉得粗俗。对此,恩格斯坚决支持维尔特。认为比起海涅,“他更健康和真诚”,“并且在德国文学中仅仅被歌德超过的地方,就在于表现自然的、健康的肉感和肉欲”。[17]要人们扔掉德国市侩的“偏见”,小市民虚伪的羞怯心。并预言,“最后总有一天,至少德国的工人们会习惯于从容地谈论他们自己白天和夜晚所做的事情,谈论那些自然的、必须的和非常惬意的事情”。[18]由此可见,只要是人们自然的、健康的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是真诚地、健康地加以表现或描写肉感和肉欲,就应当是值得提倡的。作为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涉及性描写的严肃作品的时候,就应该本着以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的论述为指导,真诚地、正确地对待和认识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还严肃作家和伟大作家及优秀作品一个本来的公正的位置。当然,凡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性爱描写这样一个原则的作品,没有服务于一个严肃主题的低级趣味的情色描写,我们坚决批判和抵制。

    总之,在对成人进行外国文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讲解方向,提高学员的文学文化素养和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2][3][4][12]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 第一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0:34,58,342.

    [5][6][7][8][9][10][11][13][14][15][16]纪怀民,陆贵山等.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139,140,214,217,250,269,354,355.

    [17][18]傅腾霄.马列文论选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21.

    (编辑/郭启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