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性写作知识,让习作教学真正发生

    吴茜

    从习作教材到儿童写作,其实就是写作知识不断转化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自己的读写经验从习作教材中提炼出写作知识,然后使用恰当的方法呈现在儿童面前,与儿童本来的文化与经验相融合,最终转化为儿童的写作知识。

    精准性的写作知识,是从儿童本来就具有的经验性知识,走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性写作知识的桥梁。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形形色色的各种创新让人眼花缭乱。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仿佛没一点吸引儿童的绝招儿就不好意思上习作指导课似的。但是在这些热闹的习作教学课上,儿童真正掌握写作方法,真正“学会写作”了吗?

    “功能习作”的先行者吴勇老师就认为,“应该用精准性的习作知识教学打开儿童写作的‘黑匣子”。

    那么,如何教学精准性写作知识呢?笔者试以苏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习作6《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课为例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了解儿童,以儿童的起点作为习作知识教学的起点

    我们首先应当意识到,教师每一次习作教学的起点不应当是零起点。因为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不是零起点,教师写作技能的教学不是零起点,儿童言语表达的方式和能力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班级儿童的起点,以此确定基于什么而教。

    本课习作教材大致呈现了以下内容:夏志成小朋友看见别的小朋友捕捉蜻蜓,上前劝阻,然后想到应该告诉更多的人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给报社投了一篇稿子;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保护蜻蜓》作为习作教学的例文;最后编者提出了习作要求。

    笔者通过对习作教材的解讀,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那么,孩子们平时究竟有没有有意识地关注过自己周围的现象呢?对于这些现象,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果正确,他们是否会正确表达?又能否用充分的理由说服别人呢?他们又会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理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来说服别人呢?不同孩子之间又有怎样的差距呢?

    为了充分地了解儿童,真正发现儿童的起点,笔者设计了下面的调查问卷:

    1.下列哪些现象是不文明的?( ?)

    A.乱摘花草 ?B.随地吐痰 ?C.节约用水 ? D.弹弓打鸟

    2.哪些生活习惯是不健康的?( ?)

    A.吃垃圾食品 B.饭前不洗手 C.不挑食 D.过马路看手机

    3.爷爷骑电动车载着东东去上学,红灯亮了,东东说:“ ? ? ? ? ? ? 。”

    A.爷爷快点,我要迟到了。

    B.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了再走。

    C.人家走,我们也走,赶上他们。

    D.老师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4.红红认为玩手机对健康有害,以下理由恰当的是( ? ?)

    A.玩手机视力会下降。

    B.玩手机伤害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C.开车玩手机会造成交通事故。

    D.低头玩手机,对脖子的压力很大,易得颈椎病。

    5.小明跟奶奶去菜场买菜,看见有人在路边叫卖青蛙,他觉得很( ? ?)

    A.高兴 ? ? ? ?B.着急 ? ? ? ? ?C.痛心 ? ? ? ? D.激动

    6.为了说服小贩放掉青蛙,小明可以这样说:“? ? ? ? ? ?。”

    A.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B.青蛙专门捕食稻田里的蝗虫、苍蝇、天牛、百脚等害虫。

    C.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可达70只,一年能吃掉大约1.5万只害虫。

    D.听奶奶说,“春捕一只蛙,秋少一担谷”。青蛙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啊!

    7.你最反对生活中的哪一种不良现象?为什么?你想对那样做的人说什么?

    ①

    ②

    ③

    1、2题主要调查的是学生对不良现象的看法是否正确。3、4、6题主要调查学生能否为自己的观点选择合适的理由。第5题调查的是面对不良现象,学生能否呈现适当的情绪反应。第7题既调查了学生在教学前的生活经验,又引导他们进行了前置学习——课前通过搜集资料说明自己的理由。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规范的数据统计,笔者仔细研究了搜集到的学情信息,发现学生基本能够发现周围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并且提出正确的观点,但要用充分的理由说服别人,尚有难度。在儿童起点的基础上,笔者开发出三下习作6《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课应掌握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精心创设情境,以鲜活的情境贯穿习作知识教学的过程

    知识的建构性学习强调学用一致的学习情境,要求课程提供与复杂的生活情境相联系的真实学习任务,以提高儿童参与课堂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小学写作教学就是要在鲜活的语用情境中用写作来激发儿童的内在表达诉求。这时,写作知识就会找到最好的教学管道,一方面让儿童真正体验写作知识对自己是有用的;另一方面,要想提高自己言语表达的效果,就得有更好的表达力和写作知识。

    精心创设的情境,就是为了让教师的写作知识以更好的方式转化为教学的写作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课教学情境创设如下:

    出示4幅低头族的代表性图片,引导学生觀察:“你们的身边有这些现象吗?”

    本课精心设置了一个贯穿全课的活动情境,交往的需要来源于儿童心理需要,一直指引着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例文中的蜻蜓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并不熟悉,但手机每天都切实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了手机低头族的场景,迅速唤醒了孩子们在生活中被父母因手机而冷落的相似体验,畅所欲言,激发了儿童言语表达的需求

    “你们想要说服爸爸妈妈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吗?”

    “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说服别人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志成是怎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成功说服别人的。”

    激发了儿童情感体验的共鸣后,教师顺水推舟,转而抛出本课的核心问题。通过孩子最喜爱的同伴互学——学习同龄儿童的习作《保护蜻蜓》来学习如何说服别人,再回到交往情境中来,仿照练说如何说服手机低头族。

    “我们在说服别人‘不做低头族的时候,首先要发表观点,然后通过事例和数据把理由说充分,最后发出呼吁。”

    “同学们今天说得真好,说得好还要写得好。下面,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老师发现同学们对身边的事情非常关注,哪件事最能引起你的关注?请针对这件事发表你的看法。”

    整个练说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兴致盎然,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享受到愉悦轻松的体验后,再从说到写、由扶到放迁移开去。用这一次交流活动中掌握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技能去进行更多相似的交流活动——关注课前儿童自己发掘到的周围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具体的事例和准确的数据把理由说充分,最后发出自己的呼吁,外化为一篇习作。

    “相信听了你的话,xx现象一定会消失的。”

    “今后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你特别关注的现象,就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更多的人。”

    习作评价始终关注交往目标有没有实现——能否正确发表看法并成功说服别人。如果不能,那么通过同伴互助,加以修改,直到最终达成本课设置的情境中交往的终极目标。最后引导儿童继续强化自己习得的交往技能进行更多的正迁移。

    本节课中,与学生实际生活高度相关的鲜活情境始终贯穿全程,而交往目标一直牵引着儿童不断学习,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场”,牢牢地吸引着儿童主动学习。写作,仿佛只是完成交往目标后的应运而生的产品,既非强制也不为难。

    三、高度注重对话,以深入的对话实现写作知识习得的目标

    如果说精心创设的情境是写作知识外显的呈现方式的话,深入的对话才是教学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儿童的写作知识的内在动力。

    习作教学情境中进行的对话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对话

    习作教学中的例文怎么用呢?像阅读课文一样由教师精讲满堂灌输当然不行。不讲的话,完全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自己领悟习作知识,学生能力显然又达不到。本课是这样处理的:

    师:夏志成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生:不能捕捉蜻蜓,要保护蜻蜓!

    师:他的感受是什么?

    生:痛心。

    师:一开始,小作者就明确提出了观点——不能伤害蜻蜓。同时,还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为什么要保护蜻蜓?他是怎么说的?

    生1: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这段话的中心句。

    生2:蜻蜓眼睛锐利,专门捕食苍蝇、蚊子、小飞蛾等。

    师:蜻蜓除害本领可真大!

    生3:连它在水里的幼虫都能消灭许多害虫哩!

    师:这个理由,来自小作者查找的资料,可信度很高。

    生4:一只蜻蜓一小时可以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哇!

    师:你觉得这个理由好在哪里?

    生4:小作者用具体数字告诉我们,蜻蜓除害能力太强了。

    ……

    师:最后一段,他又写了什么?

    生:希望大家都来保护蜻蜓。

    师:对,他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发出了有力的呼吁。

    在教师精心的引导之下,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剖析例文结构,体会例文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其实这也就是师生共同开发习作知识的过程,对话间生成的习作知识呼之欲出,此时及时切入本课关键点——如何仿照例文《保护蜻蜓》学这说服别人不做手机低头族的。

    师:谁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生:我发现很多人成了“手机低头族”,我感到很难过。

    师:观点明确了,这个观点也就是你的中心句了。下面你准备怎样充分地说出理由来呢?

    ……

    师:你说得真棒,你是怎么把理由说得这么充分的?

    生:查资料。

    师:这也是一种帮助我们把理由说充分的好方法。现在,你们有信心说服手机低头族吗?同桌练习,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的资料。

    ……

    师:大家在练说中用了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让我觉得说服力很强,相信爸爸妈妈听了以后,一定会放下手机陪伴你的。

    教师通过先引导帮助学生使用事例和数据把理由说充分,学会使用搜集来的资料使理由更加充分,说服力更强,教学的写作知识真正转化成了儿童的写作知识。

    综上所述,精准性的写作知识使儿童达成了从经验性起点到习作教学的目标性知识的升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