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若干思考

刘木春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话深刻说明了干部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一所学校发展建设的如何,领导干部的素质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新时期,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应提拔重用;什么样的干部是误党误国误民之辈,应弃而远之,我们党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实践。但在市场经济和我党执政条件下,怎样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适应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其中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就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理论实践问题。
一、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必须加强的5种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与革命党时的历史任务、斗争方式、工作方式是根本不同的。革命党主要历史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主要斗争方式是武装斗争,工作方式是群众运动,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作为执政党,主要的历史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民富国强,主要工作方式是依法治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作为当代中国的执政党,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又与西方国家的执政党有着根本不同。我们的理想目标是不同的,我们要创建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这个党又是一个革命党,概括地讲我们这个党是革命党加执政党的综合。忽视哪一个方面的建设,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此,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然是革命化加专业化即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为一体的。
党的地位角色的转变,必须相应地改变思维方式。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如何从革命党思维转变为执政党思维,进一步改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尊重和运用教育规律,科学办学、民主办学、依法办学,是当前高校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领导干部,是高校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如何,是高校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关系到高校能不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不能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一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这些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明确高校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标准,对于建设高素质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治校理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们党关于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基本思想
素质一词多指人在一定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和锻炼而形成的内在要素。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为适应领导职务而在德、才、学、识、体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标准是考核评价领导人才的依据和尺度。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一样,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其标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等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指出“首先是要革命化”,为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建设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指导。按照这个标准,高校领导干部应具有“四化”的素质特点,自觉地把握好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高水平上实现现代高校的功能。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办好高等学校,高校的领导是关键。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强调:“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5种能力,为面向新世纪的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标准。
在新世纪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变革,高等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在坚持“德才兼备”和“四化”方针的基础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成为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重要指针。
虽然上述干部素质建设标准表述不一,所处的时代不同,在实践中所要侧重的方面也不同,但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要求干部队伍要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三、新时期的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政党标准。高校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树立执政党的思维方式。这是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中的重要理念。当前,执政党思维就是要根据市场化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来认识和思考问题。当然,由于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没有改变,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没有改变等因素,有革命党的性质,也就决定了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要体现革命党性质的要求,也由于是执政党,必然更要突出体现执政党特性的要求。
2.政治家标准。政治家标准与干部标准中德才兼备的“德”,干部“四化”标准的“革命化”标准一脉相承。这是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首要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指标,反映了我们的事业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的价值取向。高校领导干部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品格和政治胆略;必须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始终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正确把握政治导向的能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头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3.教育家标准。教育家标准是对德才兼备标准的“才”和干部“四化”标准的“专业化”和“知识化”的进一步延伸,是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基本标准。高校领导干部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教育家,关键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远大理想,有对教育理想和价值的追求,坚持科学办学;要学习和具备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能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维来制定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规划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坚持民主办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善于吸取群众的智慧,集思广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形成浓厚的学术空气;要改变各种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办法和风气,坚持依法办学,使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和人本化,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4.学术专家标准。学术专家标准也是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标准。高校是知识和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知识层次高,工作学术性强。因此,高校领导干部首先要业务精湛,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力争做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要有些“书卷气”,要严谨治学,不断拓宽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水平,抓教学,钻科研,带头进行学术研究和科学试验,出论著,出成果。只有这样, 才能作出榜样,令全校师生信服,才能更好地带领师生搞好教学、科研,提高学术水平,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
5.管理专家标准。管理专家标准是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时代标准。高校是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重阵,高校领导干部也普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特点,但现代高校管理综合性强、学术性强,且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合格的高校领导干部光有高学历、高职称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作为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面对市场,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高校领导干部就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统筹管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专家,做到善于管理学校、经营学校,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6.人格魅力标准。人格魅力标准是当前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新标准。所谓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的内修外表,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表现。“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高校的领导干部司其职、管其事固然重要,但领导干部个人的人格素质往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高校领导干部人格素质过硬,将会赢得师生员工的真心信服与支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使全校广大师生同心同德地为高等教育事业奋斗。
当然,高校领导干部也必须具有一般领导干部的素质。例如,遵守法纪党纪的素质标准;廉洁从政的素质标准;干部政绩的素质标准;群众公认的素质标准等。
目前,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素质标准缺乏系统性。总的看,这些标准没有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对于哪些指标为主,哪些为辅,各占什么评价权重等都缺乏制度性规定和一以贯之的做法,导致系统性不强。二是有些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不强,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三是缺乏操作性,要使干部素质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使之既简便易行,又客观准确。操作性问题与评价标准体系同样重要,其中道理不言自明,有了好的标准体系但不能操作,或执行起来不能真实可靠,同样达不到科学的正确评价和选贤任能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
标准是考核评价领导人才的依据和尺度。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建设标准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着干部素质建设工作的有效性,这需要我们不断以创新的精神加以探索。
1.要标准化。党和国家关于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方针政策,是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必须认真遵循的重要方针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年初,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这些方针政策和重要论述,为构建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我们要建立的是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体系,尤其是对德、能的重视和考察更是一大特色,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研究探索,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体系。
2.要科学化。就是要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与工作、生活实际,力争使标准全面、客观、公正、合理。因而在建立健全干部素质标准体系时,必须把科学性放在首位。既要看干部已具备的素质高低,也要看干部今后的发展潜力;既要看干部已取得的成绩,又要看该干部取得成绩的基础和付出的努力;既要看过去,又要看现在,更要看未来,争取给每一位领导干部及其特定时期的工作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3.要制度化。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在充分考虑上级领导、干部本身和群众等各方面的要求的基础上要不断予以修正、完善,赋予其制度性的效力,使之成为干部素质建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或必要制度。
4.要程序化。程序化是新时期党对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一个新要求。程序化就是按照党对干部素质建设标准的步骤,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决不能违背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相应地,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体系也应规定相关的程序性内容,只有严格按程序进行,干部考核和素质建设所得出的结论才是科学的、可靠的,才能为干部和群众所接受。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工作的实际,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方向,以德、能、勤、绩、廉和群众公认为基本内涵,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充实、完善,使其在建设高素质的高校领导干部队伍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和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