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
叶大仁
一、部编教材单元编排新体例:习作单元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习作单元,它包括六个部分:
项目 具体内容
导语 1.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爱因斯坦
2.要求与任务:
(1)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2)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精读课文 16.《小真的长头发》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交流平台 以《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为例解说如何发挥想象写故事。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1.《一支铅笔的梦想》
2.《尾巴它有一只猫》
习作
这个单元的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其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两篇习作例文,均配有旁批,在富有启发的地方加以批注,让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神奇。
从单元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看,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习作单元的一个突出特点,它的六个组成部分有一个核心点。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来说,这个核心点就是以“大胆想象”为主线,围绕这个核心点,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大胆想象”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呈现出一种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的体系。
从编写意图看,习作单元的出现意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这是对习作单元教学价值取向的明确定位。那么,怎么认识构成“套餐式”习作单元的各部分的体系、整体习作体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呢?
二、习作单元的套餐教学价值:核心点
(一)聚焦与传递:充分展开习作学习过程
习作单元的六个组成部分,相互衔接,构成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联动链。从单元导语到教材、习作例文练习,实际上就是学生练习并形成这种习作能力的学习过程。我们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具体来看是如何以习作能力为导向展开学习过程的。
1.导语
导语分为两部分。一开始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名言提示了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间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在朗读名言、积累名言的过程中初步感悟到想象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单元学习清单的两条要求:
(1)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2)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这两条清单,一条指向阅读,阅读文章时要感受想象的神奇,怎样感受“神奇”二字是重点。什么神奇、神奇到什么样子(神奇功能、神奇有趣的场景)等。一条是导向习作的,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习作内容就是写自己想象的神奇故事。读写之间的联结点很明显,写点很清楚,就是学习写想象的神奇方法,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表达神奇所得,初步体会大胆想象带来的快感。
项目 思考练习题1 思考练习题2 思考写点训练3
︽
小
真
的
长
头
发
︾ 读课文,想想小真说她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 读下面这两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小真的长头发神奇的功能:
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就能钓到鱼呢。挂上一点儿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还有呢……
要是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甩过去,连牛都能套住呢。一下子就能套到牛角上,只要用劲拉啊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还有呢…… 围绕“长翅膀的树叶”这一内容写一段话,展开神奇想象。
︽
我
变
成
了
一
棵
树
︾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
1.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 ? ? ? ? ? ?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 ? ? ? ? ? ? ? 。呀, ? ? ? ? ? ? ? ?!
2.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 ? ? ?,我的心 ? ? ? ? ? ?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 ? ? ? ? ? ? ?的声音。
3.“ ? ? ? ? ? !”妈妈向我点了点头,“ ? ? ? ? ? ? ??”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如一滴水可以想象一面镜子;一片落叶随风飘舞,从空中跳下来……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2.精读文章
这一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文章,分别是《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练习往往提示着教学的重心。
两课练习都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习想象为重点,且各有侧重。《小真的长头发》的思考练习1要求学生想象长头发能干什么,用来做什么。《我变成了一棵树》中的思考练习2则重在体会作者变成什么,思考训练3进一步引向学生与生活中的想象经验联结,是向写的一个过渡和延伸。两课中都安排了边朗读边想象活动,这样做的价值有二:一是想象与朗读结合,体验文中所写之情景、画面的形象感;二是在朗读想象活动中把文字还原为想象画面,帮助学生初步体会想象的神奇。
3.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的形式有对话交流式、读写例话式、示例归类发现规律式、成果展示交流式、知识短文式、总结交流式、我的发现式等几种形式。这里采用的大约可以算示例归类发现规律式,它对精读的两篇文章中蕴含的习作要素进行了总结,清晰表达为:大胆想象,一是要神奇,二是要趣味。学生比较明确地感受习作表达的能力要领;同时,这种范例也为学生今后自主、独立地进行交流提供了写作的样式。
4.初试身手
在进入“初试身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三项内容:导语、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此时需要来一次小规模的实践性练习,就是一次片段小练笔活动,写写自己的大胆想象。为此,教材给出了这样的引导: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象得新奇。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
5.习作例文
单元的第五部分是习作例文,共两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例文的教学功能更是直接指向习作,分别以批注和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来实现。批注点出了作者的神奇想象。如:“第三个梦想,是躲到菜园里去。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或者,伪装成嫩嫩的丝瓜。”描写得神奇有趣,深深吸引了读者,引导学生感受大胆想象的好处。思考练习题要求学生动笔来梳理和发现,找出作者大胆想象的句子,以及抓住神奇有趣的特点。
习作例文 批注1 批注2 批注3 聚焦训练点
︽
一
支
铅
笔
的
梦
想
︾ 铅笔有了梦想……它会想些什么呢? 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想象自然、合理。 铅笔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它为什么会会这样想? 1.作者经过大胆想象发现 “一支铅笔的梦想”有很多。把你觉得最神奇有趣的3个梦想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并填空:梦想一();梦想二( );梦想三( ? ? ? ? ? ? )。
2.写点训练:《 ? ? ? 的梦想》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
︽
尾
巴
它
有
一
只
猫
︾ 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 像这样反方向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 1.认真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体会作者大胆想象尾巴的神奇趣事。
尾巴 神奇特点
尾巴自豪地说:
尾巴自己的想法:
另一条尾巴: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想到了什么新鲜又有趣的说法?
6.习作:奇妙的想象
这是习作单元的第六部分,要求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写完后,可以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这是习作单元的重头戏,是单元的重心所在,在墙报上展示学生的习作。
至此,我们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初步了解了部编教材习作单元的基本内容构成,看到了它是怎样基于习作能力来整体建构单元学习内容、展开学习过程的,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目标。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单元整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各个部分的教学价值,使之密合于整体功能,从而准确发挥习作单元的教学功能。
(二)聚焦与重建:着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着眼于习作能力培养的目标就是习作单元的聚焦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植表达自信,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它使得习作单元的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凝聚起来,成为一个套餐式习作体系。
比如精读课文,习惯的教学是不计遗漏、面面俱到分析讲解;而在习作能力思维培养的目标下,精读课文的教学功能明确为“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大胆想象。因此,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聚焦在“表达方法”上,这就要求我们对它的教学处理要简要、集中,用聚焦点进行教学。
又如习作例文,是给学生范式的意味。《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例文都是写想象的作文,语言浅显,情节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和仿写的范式。一篇是写物《一支铅笔的梦想》,还有一篇是写动物《尾巴它有一只猫》,前一篇更侧重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后一篇则突出逆向思维想象,是学生模仿的好范例。
习作单元的六个部分聚焦“大胆想象”一个点,从想象方法到写法实践,从片段练习到语篇写作,从个体练习到交流中提升,在逐次进行的学习中不断获得写作体验,不断进行重建构思,从而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历程中来完成对一种或一项习作能力、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