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语《荷花》指向表达
赵洪艳
《荷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类文章。文章由花香导入,以观察为线,写了闻荷花——看荷花——醉荷花。叶圣陶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荷花的静态高雅,动态妖娆,活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荷花图。
其实,《荷花》是叶圣陶先生专门创作的习作样本。《荷花》文字纯净,舒缓优美,易于感悟,作为阅读教学,是很好的范例,学生通过朗读,自能体会语言的优美,体味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同时,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简洁,联想丰富,堪称习作教学的典范。
沈从文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叶老的创作:从创作中取法,在平静美丽的文字中,从事练习,正确地观察一切,健全地体会一切,细腻的润色,美的抒想,使一个故事在篇章结构中具各种不可少的完全条件。叶绍钧的作品,是比一切作品还适宜于取法的。
基于此,我放弃了常规的阅读教学的思路,大胆地将本课教学目标指向表达,利用文本结构,读写共生,引导刚刚开始学习作的孩子感知写花、写植物的技法,粗知文章结构。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阅读之行为,达习作之目的。
一、读写迁移学表达
叶老不愧是文学大家,这篇《荷花》不仅语言优美清新,写法上的语用点也挺多,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点都要品悟,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主题,我主要利用二、四自然段进行教学。
(一) 借排比,学写花容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花的样子。作者先写了荷花的蓬勃的生命力。我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挨挨挤挤”“冒”等词呈现出的勃勃生长的力量。
这一点教学花费时间不多,重点放在了第四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排比句写出了荷花绽放的不同样貌,堪称描写的范本。对这三种姿态的描写语言简洁,生动活泼,写出了荷花初绽的娇羞,盛开的热烈,花骨朵的生命力,借助PPT和感情充沛的朗读,学生的眼前就像盛开了姿态各异的荷花一样,我借机抛出话题:这一池的白荷花各有各的姿态,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这一刻孩子们的想象力立刻被点燃,他们的想象妙极了:有的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脑袋;有的躲在荷叶底下好像很害羞,担心太阳晒红了脸;还有的荷花两朵偎依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那两朵荷花一高一矮,就像妈妈牵着宝宝的手。还有一个孩子的回答我印象特深刻,他说荷花全开了,就像他大笑时露出了大白牙……各种姿态,各种想象不一而足。
目的已达到,我顺势而为和孩子们商量:“你们把荷花描绘得太美了,咱们也像作者一样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把这些姿态写下来好吗?”本课第一次仿写练习就这样达到了目的。
(二)借想象,学写花态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荷花在风中起舞的婀娜动态。作者采用化身法,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阳光里翩翩起舞,和小鱼、蜻蜓聊天。想象的魅力是无穷的,此处的想象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观察荷花时的投入,物我两忘时的沉醉,在不动声色中跃然纸上。在欣赏景物时只有把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走进不可言妙的意境中。伴随着轻柔低回的音乐,孩子们低声朗诵,行走在文字里,沉醉在想象中,我轻轻问孩子:“你是一朵什么样的荷花?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它们写下来吧。”
这一自然段的练笔非常成功。班里一位性格内向不爱言语的女孩写道:“我是一朵自信的荷花,晨风吹起我的裙角,亲吻我的脸,她说我很美!蜻蜓飞来和我拍照,急脾气的小鱼一个跟头撞弯了我的腰,我们又唱又跳,真好啊。”三年级孩子的语言虽然简单,但从生动的想象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快乐的心。
听说读写是学生在语言文字维度上必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教材文本篇篇是精品,是阅读训练最好的范例,教学中我通常会利文本特色,结合单元习作训练目标,运用文本仿写、利用空白点拓展,寻找结合点训练等方法,进行读写迁移训练,把教材的语言点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连段成篇悟表达
一节课两次练笔,水到渠成,意料之中,接着我给孩子们变了一个“小魔术”,把两次小练笔一折,两段文字连在一起,孩子们发现这不就是一篇很好的写荷花的文章吗?这个“小魔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具体的形式上感知连段成篇的道理。
当然,一篇文章,不仅仅是段落的累加,而是要有主线,内容之间要有联系,有统一情感 。
(一)有主线
《荷花》这篇文章就是以观察为主线。为了让孩子们感知到这条线索,我和孩子们一起梳理了各段的主要内容:第一自然段写了初闻荷香,第二自然段写了被荷香引至荷塘边看到了荷花的不同姿态,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满池的荷花就像一幅活的画,第四自然段写了动态的荷花摇曳生姿,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从沉醉中醒来。
这样梳理孩子们就明白了,作者以观察为线,写了自己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将五个自然穿起来,通篇就有了主题。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意义了。
(二)有联系
文章第三自然段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自然段写了荷花各美其美,是静态之美,第四段写了荷花风中起舞的动态,翩若惊鸿,让人无限遐想,是动态之美。作者在第三自然段用“一幅活的画”承接上段的静态优雅,开启下段的摇曳生辉。
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过渡段的作用,我打了一個比方:河两岸的风景很美,如何才能让游客欣赏到对岸的风景呢?这就需要一座桥,两岸的风景就成为一个整体了,景点的价值也就升高了。第三自然段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这样的类比其实就是让孩子们明白,一篇文章不仅要段落清晰,而且要内容连贯,这样才能围绕一个主题,把话说明白。
(三)有统一情感
作者通篇没有一句话写喜欢荷花,却自始至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乃至沉醉。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我问孩子们: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用波浪线标出。交流后我们发现,几乎整篇文章都被标红了。孩子们都笑了,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会这样?有一个嘴巴很快的男孩说,因为作者很喜欢荷花。
是的,带着感情去写,真情实感就自然而然地发诸笔端了,如清泉汩汩不歇,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怎么不会打动人呢?
三、拓展运用练表达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从读学写,习得技法,学会表达。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继而运用巩固,学得知识,形成能力。在对课文二、四自然段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初步写花、写植物的技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自然就进入了拓展运用环节。
从孩子们的习作来看,他们对列举法写花,化身法写想象的掌握还是很到位的,而对于文章的过渡段的使用是有一些差距的,我想这也符合中段孩子的思维特点,一两节课不可能掌握很多的知识点,关键是训练孩子们的文章结构意识。思想有了,行动迟早会跟上。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用教材”的思想意识,文本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典型的、可模仿的范例,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体会、学习、借鉴写作的方法、技巧和构思。教材是触发学生灵感,鼓励学生思维的引线,教师用教材教,学生用教材学的过程就是点燃知识引线的过程,是知识在学习中绽放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管建刚老师说过:“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作文课的味道重了点,阅读课上得有点作文的味道,作文课上得有点阅读的味道。姓‘阅还是姓‘写,没关系,姓‘语就好。”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也一直在探索习作课怎样才能上得更“可爱”。让孩子们喜欢习作课,会写作文,爱写作文,是我多年努力的目标。教学研究,需要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