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的力量
陈德叶
〔关键词〕师爱;职业素质;转化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训反映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肩负的重大责任。作为教师,只有将真诚的爱融入到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才能无愧于“师”这个称呼。
一、师爱是教育的内核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的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进而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爱的流动,不是单向的,它必然激起学生的反馈,产生尊师、敬师回流,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教育也就实现了根本功能。由此可见,爱心育人不仅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人道主义情怀的体现。这种情怀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关键。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社会学教授曾叫学生去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出评估。不料这些大学生对每个男孩所做的结论都是“毫无出头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资料。好奇之余,便开始后续调查,了解昔日这些男孩今天状况如何。令人惊叹的是,除了20人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居然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职业为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惊讶之余,教授决定深入调查。他逐一拜访当年曾被评估的人,并向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这些曾被认为“毫无出头机会”的人回答惊人地一致:“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面对教授探询的目光,他们儿时的老师——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嘴角绽开淡淡的微笑:“哦,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爱这些孩子”,简单、朴素、真纯的一句话,揭示的正是崇高的师爱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师爱的力量如此巨大。我们不妨设想,当孩子的童年尽享师爱雨露,当童年的每一个日子都能沐浴师爱阳光,那么真爱的种子便会欣然破土,吐出青翠的叶芽,绽放美丽花朵,结出甜美果实,尽展生命活力。
既如此,我们为何不在孩子犯错时,给予宽容一笑?为何不在孩子胆怯时,给予真心抚慰与鼓励?为何不在孩子调皮时,既给予真诚批评,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
二、师爱的表现
1.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需要了解、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与众不同的个性,教师只有了解、信任他们,才能因材施教。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既要了解学生表现于外的优缺点,又要了解其快乐、幸福、苦恼、忧愁的内心世界。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你。”上课时向学生露出亲切的笑脸,投去友善的目光,进行交谈式的教学;下课时,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放学后,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关系。这时,学生会主动敞开心扉,让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一个好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曾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进取的动力和生活的精神支柱。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其讽刺、挖苦,势必伤害其自尊心,使其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挫伤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歧视学生。在优秀教师眼中,学生无优差之别。愿每位教师都能给学生平等的爱。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应完成三方面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并善于合作的人。因此,注重学生人格培养尤为重要。
的确,没有热爱,就没有教育。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他们需要的不是呵斥、苛责,而是抚慰、关爱。只有博大、宽广、不求回报的师爱,才能成就孩子童年的美丽和梦想!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师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师爱是教师美好心灵的表露,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稿件编号:090819006)
参考文献:
祝俊龙.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心录快乐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8)上半月:32~33.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二小学,232007。本文为“2009年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淮南分会”提交。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